分享

秋意浓:在心境、秋境、词境之间自由穿梭

 雅荷淡香 2020-09-13
 

                                    

收藏漂亮信纸(顶图信纸)56--111
                                  
 
 
 

初秋月明,香茗,纸墨闻香

清秋,月凉如水。

回望昨夜,窗外一片安静寂寥。在这样清静的夜里,就着台灯的柔和光线,沏上一杯香茗,放下手机,捧一本词集,在离愁别绪、春悲秋伤,怀古咏史、征远边疆的世界中恣意畅游,已然成了我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秋夜是最适合读词的时节。因为只有秋夜,才能有这样清幽的纯白月光。也只有在这样淡淡月光的氤氲笼罩之下,苏轼的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才显得是那样得悲惋哀切,柳永的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 才显得是那样得美妙凄迷,纳兰容若的 “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也才显得是那样得最苦难求,凄婉哀伤。

 
 

秋月被词人纠缠了太多的情结,它纠结着离合、表达着忧伤、散发着孤独,传达着思考。词人视秋月为知己,因此偏爱秋月,而秋月,在词人的笔下,更得酣畅淋漓。

秋夜是最适合读词的时节,因为只有秋夜,才能发出雨水敲击梧桐、残荷、芭蕉的绝妙之音。

 
 

秋天的雨安静且有条不紊,它斜飞在屋檐上,交融在暗夜里,滴在人的心田中。有志难伸的柳永,秋雨过后,对家人的想念、故乡的思念、不遇的惆怅,一股脑涌上心头,吟出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的清冷之语,因妻子离散而饱受相思之苦的李煜,听秋雨而更增思念之悲,写出 “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 的缱绻之句!晚年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听见秋雨,联想到自身曲折一生,写出:“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的伤情之篇。在词人的笔下,这样的秋雨,自落下起,似乎便已注定了一世的清幽安静。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