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灿铭 || 笔墨之法

 朝歌淇水悠悠 2020-09-13

书法最讲究笔墨流畅,观刘灿铭的书法,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流畅。他的草书又给人一种连贯自如的审美情趣,笔画上下翻飞从头写到尾,字形虽有些变化,但又符合草法规律,在变化统一中做到了极致。


刘灿铭  《白居易诗》 17x25cm

刘灿铭先生鼓励大家指向当下的书法创作,关注传统、关注当代、关注审美定位和关注书写的常态化,并对墨法有以下几个总结。

一. 何为墨法
所谓墨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水法”。《画谭》有言:“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会用水,墨就会活;不会用水,就是死墨。如用成墨,就要感知水够不够。如用研磨更好,因为在研制的过程中,你会时刻关注水的使用。
用墨也有浓淡轻重,墨淡则无神。至于墨中调多少水合适,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墨法又往往与书写材质和工具密切相关,同样的墨用在熟宣、生宣和机制纸上的,墨色浓淡也会有差异;又取决于手中之笔,若用长锋写小字,欲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变化是极有难度的。因此,要体现墨法,就要根据作品的容量和篇幅来调整相应的材质和工具。

刘灿铭  《杜甫诗》 17x25cm  


二. 墨法在于用
书法指向自然。用好墨法,在于平时训练中的积累,进而形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用墨语言。关于用墨和墨法,古往今来有很多论点和方法,如何从中提炼出有价值性的方法并能为我所用,这是大家要考虑的问题。

刘灿铭  《杜甫诗》 17x25cm

三. 墨色变化要有度

如果一件作品中已经包含了用墨的浓淡枯湿,就等于用好墨了吗?那不一定,墨色变化是相对的,要有个度。

这个度如何把握?

首先要适应于自身的书写状态,做到顺其自然,同时要复合时代的审美风尚。我们这个时代崇尚自然,提倡多元,强调节奏。在书体和风格的选择上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比如,一般意义上我们所谓的“唐楷”,在专业展览中是很少见的,这一现象契合了我们的时尚,但不能否定“唐楷”在今后的复兴。


刘灿铭  《卢梅坡诗》 17x25cm

其次是要做到墨法和谐。纵观历代墨迹,宋以前的书法作品不太讲究墨色的变化,以浓墨为主,这里说的“浓墨”也是“活”墨。当然也有特例,诸如《祭姪文稿》等。我们提到淡墨,首先会想到董其昌,提及涨墨、渴墨,又绕不开王铎,关于墨法种类还有干墨、湿墨、枯墨等,都能找到代表人物及作品。仔细品读这类墨法精品,我们会发现墨法种类在一件作品中并不会出现很多,也仅限于一两种。因为墨法讲究和谐。


刘灿铭  《王维诗》 17x25cm

四.墨法的四要素活、鲜、变、同,缺一不可。

一活:
墨法要活。会用水,墨即能活。这与死墨相对,很多不会用水的墨就是死墨,墨法就活不了,就没有神采。
二鲜:
墨法要鲜。鲜是光鲜,墨是有亮度的,是光鲜的,非呆滞而是鲜活的。


刘灿铭  《朱熹诗》 17x25cm

三变:

墨法要变。用墨不可一成不变,要有所突破。有变化,才能有突破。跟自己以前的用墨比较,看看是否有突破;想想在一件作品的创作中是否又突破了常规墨法的运用;鼓励自己多去尝试用墨的极限状态,在实验中敢于试错,了解用墨的边界,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墨中有变。

四同:

墨法要同。大家都喜欢把笔、墨放在一起讲,因为墨是依附于笔的,笔墨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墨法与笔法是融为一体的,墨法是不可单独割裂开来的。我们今天单独将墨法提出来讨论,意在突出墨法的重要性。墨法与笔法、字法、章法并列且相辅相成,虽然墨法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墨法支撑着其它元素。


刘灿铭

1963年2月生于江苏靖江。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现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南京书画院院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文联委员,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江苏省竹刻艺术研究会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