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智者,都会有这两个“显著特征”,从而高瞻远瞩,所向披靡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0-09-13

对于道行精深,谋略高远,眼光独具的大智慧者,凡夫俗子在他们的眼中,会被一眼识穿,命运起伏似乎尽在掌控,这将是怎样的人生,何种的高度?

这种高人被世间传的神乎奇神,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到底是经历过怎样的淬炼,才练就了如此神奇的传说?

所以,“智者”是一类很受人尊敬和神往的群体,他们那睿智的眼光,好像能看穿过去与将来,看透世间的一切。而他们那看似一句不经意的点拨,往往能使人豁然开朗,甚至可以因此改变人的一生。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智者”这个称号呢?真正的智者,往往会有以下这两个特征,看看你遇到过吗?

真正的智者,都会有这两个“显著特征”,从而高瞻远瞩,所向披靡

心无所执,此心不动

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智者绝不做两件蠢事;一是因悔恨过去而毁了现在,二是因荒废现在而误了将来。真正的智者只会专注于每一个当下。

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在无常变幻的世事中,于波涛汹涌的妄念中,找到那个不变永恒的天心与真常,所以五大宗教也都是让人通过不同的通道见到天心。

诸如,道家的智者主张:修心养性,抱元守一;佛家的智者主张:明心见性,万法归一;儒家的智者主张:存心养性,执中贯一;基督教的智者主张:洗心移性,默祷亲一;回教的智者主张:坚心定性,清真返一 。

可见,各大宗教的根本教义,都是让人直击根本,回溯本源,明心见性,从而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真心,“岿然不动”的真性,有了这个基础,然后才可以做到“以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祖慧能因这句经文而开悟,后来又在《六祖坛经》中提出了“于念离念,于相离相”的大自在境界,其实也是异曲同工之妙。

真正的智者,都会有这两个“显著特征”,从而高瞻远瞩,所向披靡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当真正的智者看到了一个美女,即便这个美女她貌若天仙,智者看见了也就完了,这是一种内在的觉知在观照,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看美女还是美女,他不会把美女看成魔,他既不会选择回避,也不会选择跟随着妄念流转,他只是照见,这就是“心无所执,于念离念,于相离相”。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意思,人如果没有欲望,那活着还有什么劲?其实这就是人生选择的问题了,他既然选择这种状态,也就必然能获得这种状态所对应的快乐,只是不容易被理解罢了,正如那句“智者不入爱河”,那是他们看得太通透了,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通透。

知常达变,契理契机

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但是万变又不离其宗,这就是《易经》的奥秘,真正的智者都是得道之人,他们能以道御术,知常达变,契理契机,方可生生不息。

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的智慧就像水一样,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与形态,滋养着世间万物,而真正的智者也是若水一般,和光同尘,他无形无相,无性无格,随缘示现,需要什么状态就显现什么状态,需要什么性格就显现什么性格。

真正的智者,都会有这两个“显著特征”,从而高瞻远瞩,所向披靡

他们既可以在小事上做到难得糊涂,又可以在大事上做到果断清醒,但是他们又不会很固执,因为个人的智慧总会有限,所以真正的智者,必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为己用。因此,真正智者的智慧,永远不会停滞。

然而真正的智者已经不想再说一句多余的话,因为他们可以接纳与包容一切的存在,一切顺其自然,与此同时,因为世间所有事在他们心中都非常透彻,所以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越来越精准。

正是因为看透了规律和大势,所有他们能心如止水,知道该来的都会来,该走的也都会走。看透了得失相生、福祸相依的道理,世间大小事在他们眼里不过开怀一笑。

真正的智者活的是一种返璞归真、大象无形的境界,喜怒哀乐皆在,却又不被喜怒哀乐所控。从有形到无形的一切事物皆有阴阳,阴阳永远都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并相互转化。

真正的智者,都会有这两个“显著特征”,从而高瞻远瞩,所向披靡

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有对必有错,有错必有对。对为错而存在,错为对而存在。不拘泥于对错,存在即合理,即为大象无形。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不同,景色各异,无关对错。

真正的智者洞悉世界万象,又难得糊涂。看山是山亦非山,看水是水亦非水。没有复杂就没有简单,这是经历复杂后的简单,又是经历简单后的复杂,既是华丽后的简陋,也是简陋后的华丽。回归万象,融入万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