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藏在古代中国彩“虹”传说里的秘密

 nusa_li 2020-09-13

2020年07月15日   夏历五月廿五  周三

隐藏在古代中国彩“虹”传说里的秘密

现代人们对于彩虹,更多的是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学现象”,但对于“彩虹”本身却了解并不多。

图 晚霞中的彩虹

在中国古代,古人认为它是一只饮用雨滴的虫,故此,“彩虹”的“虹”字是“虫”字旁。

早在中国商朝时期形成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虹”字远古形象的记载——它的字形像是一个腰腹呈拱形的虫(也有“神龙”的说法),分别于两端张开大口,饮啜水汽;

图 甲骨文“虹”字

说起来为什么“虹”字会用“虫”字旁来表示呢?

甲骨文记载的“虹”还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祂饮水于河!

图 甲骨文上的“虹”字

“……八日庚戌,有格云自东,贯晦,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第八天的庚戌日,有云自东边来,阴影贯地,天顿时昏暗了下来,太阳就要西下——现出了一道虹,在北方,饮水于黄河边(参考龙国富著《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第 211 页。)

看到这里,诸位先不要着急反对,认为是“迷信”,继而产生了偏见,固执己见,拒绝接受这些信息,有了这些预设的负面影响,就会让你不能接近真相,与真相愈离愈远了!

--------------------------------

古人对虹的研究

古人也对彩虹、虹霓有过研究,叫过几种名字,知道虹的形成,对此也有几种解释。今人接受的只是其中之一,今世之人真的能够说对彩虹完全了解吗?未必吧。

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对彩虹是怎么解释的。

彩虹,即虹霓或虹蜺,亦作螮蝀。也叫蝃蝀[ dì dōng ]。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

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旧时因虹蜺色彩艳丽可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案:霓,亦是虹的一种,为副虹,因光线在水珠的反射多了一次,而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虹始见,孟冬之月虹藏不见。”这是观察到虹与季节之间的关系了。

《京房易传》说:“霓,日旁气也。”南朝梁代刘孝威:“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这都是对虹的本质的解释。

这里提到对虹霓的形成解释,一种是“日旁气”,与气有关;一种是“雨日共成虹”与阳光照射雨滴有关。

妖气的形象

说到气,古人对于彩虹的解释,就是阴阳之气失调、冲突的结果。

《易通卦验》:“虹者,阴阳交接之气。”已经直白得不能再直白了。

又《幼学琼林》:“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又《雅俗稽言》:“日与雨交,攸然成质,如有血气之类,盖天地之淫气也。”

又《逸周书》:“小雪之日,虹藏不见。虹不藏,妇不专一。”这显然是从“淫气”引申开来的。

《淮南子·说山训》认为天有阴阳二气冲突就会形成彩虹,人身体阴阳二气冲突就会生病。此处的虹就从一种生物变成一种阴阳气息不调的“现象”。

为什么阴阳气息会不调而出现彩虹呢?古人认为是作君王的德不配位要负起全责,因此西汉陆贾《新语》:

“恶政生于恶气,恶气生于灾异。蝮虫之类,随气而生;虹蜺之属,因政而见。”

只要君王施政太差、民调太低,蝗虫、彩虹都会感应而产生,是上天用来警告君王的现象。

既然定调为阴阳之气不协调,加上《诗经·朔风》这首诗主要是在谴责男女不依父母之命成婚私奔,总是容易使人联想到男女关系不和睦。

在东汉蔡邕的《月令章句》中:

夫阴阳不和,婚姻失序,即生此气。虹见有青赤之色,常依阴云而昼见,于日冲无云不见,太阴亦不见。

若太阳为夫,太阴(月)为妻,那么彩虹只会在太阳晦暗不明时出现,其角色不言可喻。

若是能够理解“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那么也就能明白古人所说的阴阳二气产生的自然现象之说了,这就是中国的“元气论”。

--------------------------------

白虹贯日——兵气

古代中国对于虹霓、彗星的出现,并不感到是幸福,尤其是白虹贯日这一类现象。

《淮南子·天文训》:“虹霓,彗星,天之忌也。”

《春秋谶》:“天投霓,天下怨,海内乱。”

《晋书·天文书》:“妖气,一曰虹霓,日旁气也,斗之乱精。”

说真的,当知道虹能饮水的时候,真的不觉得虹霓很美了,反而觉得有些毛骨悚然.......那么觉得虹霓带来灾难是凶兆也是正常的。

白虹,更是战乱和流血的象征,“白虹,兵气也。”(《晋书.天文志中》:“愍帝建兴……五年正月庚子,三日并照,虹蜺弥天。日有重晕,左右两珥。占曰:‘白虹,兵气也。三四五六日俱出并争,天下兵作’”。)

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在古代以天象象征着人事。如: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唐沉彬《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仇归。片心惆怅清平世,酒市无人问布衣。”

曹操《薤露行》:“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且休说白虹贯日,青龙藏池。”

《稽神录》:戊子岁,润州有气如虹,五彩夺目。有首如驴,长数十丈。环厅事而行,三周而灭。占者曰:“厅中将有哭声,然非州府之咎也。”顷之,其国太后殂,发哀于此堂。

贯虹:

《南齐书·褚渊传》载,渊本刘宋重臣,及萧道成篡宋称帝,渊附道成,封南康郡公,加尚书令。“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亡之征也。”。“白虹贯日”,谓其白眼珠特别大。后用以表示奸佞不忠之特征。

物候:

据《岭表录异》记载:南海秋夏间,或云物惨然,则见其晕如虹,长六七尺,此候则飓风必发,故呼为飓母。见忽有震雷,则飓风不作矣。舟人常以为候,预为备之。

--------------------------------

日照雨滴则虹生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这种阳光照射雨滴水滴形成彩虹的说法,这是普遍接受的一种。

《京房易传》说:“霓,日旁气也。”南朝梁代刘孝威:“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这都是对虹的本质的解释。

唐初孔颖达《礼记注疏》:“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明确指出了形成虹的物理条件。

图 瀑布中的彩虹

古代研究彩虹的一个高峰出现在中唐的张志和,就是写《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那位。张志和先是发现,“雨色映日而为虹”,继而发现“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而不可直者齐乎影也。”如果说“雨色映日而为虹”还只是对自然的观察的话,“背日喷乎水”就是人工造彩虹了。

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说过彩虹是阳光照射产生的:“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南宋蔡卞《毛诗名物解》:“今以水喷日,自侧视之,则晕为虹霓……故今雨气成虹,朝阳射之则在西,夕阳射之则在东。”这比起张志和的人工造虹又进了一步。

“喷水造虹”实验,是人类有意识进行的一次白光色散实验,它在物理上地说明了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反射会产生“虹霓”现象。

这就不得不提到与此相关的色散实验了。

北宋“菩萨石映日”

1116年北宋药学家寇宗奭(sh?)所著『本草衍义』提到:“菩萨石映日射之,有五色光。”这是日光经过棱形的石英晶体,所折射散出的各种色光。这就是摄影学理上的色散现象。他发现色散的现象,却足足比英国举世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发现早550年。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映日射飞泉成五色;人于回墙间向日喷水,亦成五色。故知虹蜺之彩、星月之晕、五色之云,皆通此理。”这研究的已经不仅仅是虹霓,而是涉及到日光色散问题了。

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做光的色散实验,平面镜插入水面成大于90度的夹角,入射光斜入水面照在镜子上,反射光射出水面,照在光屏上,也能观察到色散现象。

明代方以智对虹霓的解释还是基于历代“雨日共成虹”、“日照雨滴则虹生”的延伸发展,这可不是什么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中国古代的万花筒》

据说,1855年,英国人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与徐寿“合译”中文编著出版的《博物新编》被视为近代西方科技输入中国的第一本著作。书中介绍了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当时的最新科学发现和成果。

图 《博物新编》里的人眼凸透镜色散光学示意图

但是,满清出版的《博物新编》里有一张光学图就涉及色散,可是,中国古代文字记载就已经远比这本宣传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科学知识,由西方传教士“口译”,号称近代中国化学第一人的徐寿写的书早的多的多的多!

到底谁抄袭谁,谁传入谁,多么显而易见的事实啊!却愣是看不见,中国输入西方科技文化知识的事实!

--------------------------------

虹霓双彩虹

古代还记载过彩虹有虹霓雌雄双彩虹之别的,不知道何时起,今人觉得古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呢?明明就是正确的,确实有双彩虹出现啊!

图 山崖上的双彩虹

《列子·天端》:“虹双出,色艳盛者为雄,曰虹。暗者为雌,曰霓。”

《尔雅注疏》卷六〈释天〉:“螮蝀,虹也。蜺为挈贰。”

晋·郭璞注:「蜺,雌虹也。」

宋·邢炳疏引《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者为雌,雌曰蜺。虹是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虹不见。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

这里的解释其实和今天差不多,古人早就知道虹是怎么形成的了,虹是由太阳照射雨滴形成的。所谓西式“科学”也不是它们自己发现的,而是中国人发现的,它们从中抄袭改名换姓成西方蛮夷的了。

宋代朱熹曾反驳沈括肯定虹饮水的实验结论,他认为“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但是虹饮水和太阳光照射雨水形成彩虹并不矛盾。

虹霓双彩虹,一般很难看见,颜色鲜艳的雄虹容易多被人们看见,颜色暗淡的雌霓不易看见,导致人们不相信古人的说法,认为是假的,只有看见的人才能明白古人没有说错啊!

--------------------------------

虹能饮水——虹吸(饮)水

“虹饮于河”

甲骨文学者发现这个像背部拱起,两端有龙首的文字是“虹”字。在甲骨文中,“虹”这种七色双头龙出没不定,很爱喝水,出现时人间祸福难测。甲骨文里有一段关于彩虹的占卜纪录:

王占曰:“ㄓ(有)求(咎)。八日庚戌ㄓ各云自东面目面目昃亦(夜)ㄓ出虹自北饮于河。□月。”(□,表示缺字)

意思是说商王占卜后说:“有坏事!”果然八天后的庚戌日有云团自东方来到(占卜文中的面目意思不明),下午到入夜前虹会从北方开始吸食河水。

虹有两首,《山海经·海外东经》亦有记载:“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商人认为彩虹会移动,会吸食河水,这是一种“灾咎”。然而,就算象征坏事,仍是个有能力祸福人群的超自然存在,加之以常常与“雨”、“云”一齐出现,因此商人也会想问问,出现虹是否会影响收成?

庚寅卜,古贞:虹不唯年。

庚寅卜,古贞:虹唯年。

庚寅日,贞人“古”占卜:虹会不会影响收成?从甲骨文字形与占卜内容来看,商代人认为彩虹是一种龙,虽然象征噩运,但也有可能带来丰年。

只可惜关于彩虹的占卜纪录不多,还没有办法描绘出“彩虹”更清楚的样貌。幸好在汉代的画像石中,还保留着彩虹的形体。

图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彩虹被画为龙

虹的双头龙样貌,汉代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虹饮于河”的传说,却流传下来,历代都有记载,包括现代还有口口相传的传说,其实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

“白虹饮涧”

古代有说法认为“虹”能饮水,这有些让今人难以相信,关于此古代也有不少“虹吸(饮)水”记载。

《黄帝占经诀》记载:“有虹自南方入饮城中者。”

《汉书·燕王旦传》记载:“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

汉朝末年的著作《释名·释天》说“虹”:“其见每于日在西而见于东,啜饮东方之水气也。”一则明确了“虹”与“日”方位相对的概念,一则延续着先民“虹饮于河”的“常识”。

图 双彩虹(霓、虹)入海喝水的场面

宋、元时依然有“虹饮涧”的传说。

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也有记载: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宋代沈括在出使契丹的途中,看见虹两头垂于涧中,证实彩虹会到溪涧饮水。他还派了人到溪涧的对岸去,隔着彩虹相望,中间就像隔着一层薄纱。站在涧的西边向东望,可以看到虹;反之,只见太阳直接照射,什么都看不到。观察了一段时间,虹稍稍移向正东方,越过山岭就消失了。第二天随使节团走了一段路,就又再次看到彩虹。(宋代天文学家)孙思恭说:“虹是雨中的日影而已,只要太阳光照到雨就会出现。”

另外,他还观测到虹在天空的位置及运动方向。沈括发现,虹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对的。当傍晚太阳偏西的时候,虹就出现在东方,人“自西望东则见;同时,傍晚的太阳在天空运行的轨迹是向西北运行,因此虹相应地向东运动。

沈括的观察极为细致,而他的观察结果也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因而代表了宋代天象观测的最高水平,[孙彦先]孙思恭的字,孙为宋代登州人,曾考中进士,精通天文历算之学。

然而,沈括坚持亲身观察彩虹的形象与动向,仍认为古人所谓“虹饮水”传说是可信的。尽管宋代孙思恭说彩虹只是雨中日影而已,但从沈括的描述中,虹就像生物一样会饮水、移动。

实际上,“虹饮溪涧水”并不影响“虹是由太阳照射雨滴形成”的结论,两者之间并不矛盾的!谁说自然事物只能有一种形态的,谁又说彩虹只能是雨中日影,而不能同时存在“饮水于河”的形态呢?

--------------------------------

虹能饮粥吃饭,吐金化玉

虹能饮水,还能饮粥吃饭喝酒呢,这就怪不得古人造字时“虹”为“虫”字旁了啊!

虹饮粥

南北朝刘敬叔在《异苑》的记载:

长沙王道怜子义庆在广陵卧疾。食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饮其粥。义庆掷器于阶,遂作风雨,声振于庭户,良久不见。

长沙王刘道怜之子刘义庆在广陵卧病在床。正在吃清粥小菜的时候,忽然有彩虹入室,把他的粥给喝光了。刘义庆一个不爽就把碗扔在台阶上,于是忽然起风下雨,巨响震动于庭院门口,很久才消失。

北宋真宗年间,《茅亭客话》云:

韦中令镇蜀之日,与宾客宴于西亭,或暴风雨作,俄有虹霓自空而下,直入于亭,垂首于筵中,吸其食馔且尽焉。其虹霓首似驴,身若晴霞状,公惧且恶之……旬余就拜中书令。

彩虹既是灾异也是祥瑞,所以主人升官了。

图 彩虹与闪电图

虹吐金满器

《异苑》还记录了彩虹吐金子的故事:

晋陵薛愿,义熙初,有虹饮其釜,须臾翕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涸,吐金满器。于是灾蔽日祛,而丰富岁臻。

晋陵人薛愿在义熙(东晋安帝年号)初年时,遇到了彩虹在喝锅子的水,唏哩呼噜就喝干了。薛愿持酒再倒入,马上又被彩虹吸干了,彩虹随即吐出黄金填满锅子。此后薛愿一生无忧,年年富贵。

虹化玉

虹除了会吐金子,还能化成玉,在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八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

孔子修《春秋》,制《孝经》,既成,斋戒,向北辰而拜,告备于天。天乃洪郁起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

黄玉刻文

“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雀集。”(《艺文类聚》九十,又九十九,《御览》九百二十二,并《春秋演孔图》,「赤爵集书上,化为黄玉刻。」)

“宝文出,刘季握。□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搜神记》八,《宋书·符瑞志》,《初学记》二,《御览》十四,又八百五,《事类赋》九:「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有刻文,孔子跪授而读之。」)

《宋书·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

《宋书·符瑞志》记载说虹能变为玉璜,可知很多玉璜形象是虹。《太平广记》中则记载说圆形的玉璜是龙玉,也是龙的宝物,将其投入水中,就会升起一道彩虹。

在西周以来的文物中,这一类双头龙的玉雕造型较为常见,三门峡虢国墓、张家坡墓地、平顶山应国墓中都有类似的双头龙玉璜出土。古人将此种龙形玉璜视为龙,也视为彩虹的化身。

图 东山嘴遗址出土红山晚期双龙首玉璜

东周以来的玉器中,这种双头龙虹形玉璜更为常见,清代学者吴大澂《古玉图考》中收集了一些此类的东周玉璜,他将其称为“白玉双龙”。由于玉器昂贵,东周时代还出现了青铜制作的双头龙虹璜,作为廉价的替代品,一直到汉代墓葬中,都有类似的青铜虹璜出土。

图 《古玉图考》中的虹璜“白玉双龙”

辽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红山文化祭坛出土的双龙首玉璜,生动地刻画出史前先民想象中双龙化作彩虹桥下凡饮水的神话景观,给几千年后出现的甲骨文“虹”字写作双头共身之龙张口向下的象形提供了物证。

彩虹架设于天地之间,忽隐忽现,捉摸不定,最能牵动先民好奇的目光。《宋书·符瑞志上》记载:“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虹、龙和玉的神话想象在玉璜中融合为一体,玉器制作自然包含着天人沟通的初衷,因此,史前佩戴玉璜不是纯粹为了美化和装饰。玉璜出土于祭坛附近,说明其可能承载着神话信仰的功能。

班固《西都赋》云:“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点明了神话中虹与龙互为联想对象的原因。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水龙吟·辛亥安晚生朝》词中表达得更为生动:“喜动龙颜,瑞班虹玉。”古人设想虹是有生命的活物,虹的色彩体现为玉质特征,虹变化则为神话生物。

虹与龙的变化,除了联想为天桥,还可想象为彩旗。《楚辞·远游》云:“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至于虹龙的形象变化,其一是虹蛇,其二是虹熊,其三是虹人,三者在玉器中均有生动的实例。

怪不得古人认为“虹有两首”,从以上记载来看,虹的行为确实像生物呢,怪不得“虹”字从“虫”啊!

看来,彩虹不但能饮水,还能饮酒、粥此类的液体,《释名·释天》中也记载说,虹能饮水气,看来不但能饮水,连水气都能饮。

--------------------------------

虹吸水会造成干旱

彩虹是大量饮水的双头神怪,怪不得古人担心,如果喝水喝多了,可能就会影响农业的灌溉与丰收。《甲骨文合集》第13443片记载占卜提问,彩虹是否会导致丰收?彩虹是否会导致不丰收?

《汉书·燕王旦传》也有记载:“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

今天还有知道“虹能吸(饮)水”之说的人们,亦认为虹饮水之后天会干旱,因为虹会把水吸干了,造成不知道哪里的干旱。

有网友听他村里老人讲,以前他所在村里也出现过虹吸水,只见虹的一头伸进池塘,水就跟着虹往上升,一会儿,塘里的水全干了,只剩下一池塘的鱼在塘里跳。

还有网友见过他那里的一口井水被吸光了。

另外,还有一位网友说的更神奇,他的一位女邻居小时候在河里玩,碰上扎进河里的一道虹,据他那位女邻居说,就像开水一样咕嘟咕嘟冒泡,她爬起来腿就有白斑,后来都消不掉,类似烫伤,但是又不疼。

不过,这样也可以知道“虹吸水”时,水很烫,却又不同于加热烧开的水,但又能留下类似于烫伤的伤痕。

还看到一位网友说他爷爷讲过彩虹把头扎进别人家水缸喝水被人砍了头的故事。

不过,道士们真研制出了一种“斩虹符”。据《道法会元》记载,道士左手握雷局,右手仗剑,用雷局将虹打下,加斩虹符于上,然后用剑将其斩断。

图 《道法会元》中的“斩虹符”

由于彩虹能喝水,因此对于淫雨泛滥有阻止的作用,道书《万法归宗》就记载了“虹能止雨”的观念。

--------------------------------

虹化为女子、男子

除了“虹饮涧水”传说,古籍里还记载的“虹化为人”的几个神奇故事。

《山海经》中就有“虹在其北,各有两首”的句子。

清代郝懿行注疏《山海经·海外东经》云:“虹有两首,能饮涧水,山行者或见之。”

《古今图书集成》引《穷怪录》记录了一则南北朝时的虹神传说:“后魏明帝正光二年(521 年)夏六月,首阳山下有晚虹下饮溪泉。”

这都是从“虹饮涧水”传说延伸出的更神奇的“虹化为人”的故事。

第一则:「虹化美人」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引焦潞《稽神异苑·虹化为女子》:

《江表录》:首阳山有晚虹,下饮溪水,化为女子。明帝(注:后魏明帝)召入宫,曰:‘我仙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有难色,忽有声如雷,复化为虹而去。”此事又见《八朝穷怪录》。

据《八庙穷经录》记载:

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夏六月,首阳山中,有晚虹下饮于溪泉。有樵人阳万,于岭下见之。良久,化为女子,年如十六七。异之,问不言。乃告蒲津戍将宇文显,取之以闻。明帝召入宫,见其容貌姝美。问云:“我天女也,暂降人间。”帝欲逼幸,而色甚难。复令左右拥抱,声如钟磬,化为虹而上天。

这是一则怪异幻化的神仙故事。后因以“虹女”指称美人,又以此用为神仙变化的典故。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上卷:“汉王颁露,魏帝逼虹。”元.杨维桢《铁崖古乐府》卷三《花游曲》:“水天虹女忽当门,午光穿漏海霞裙。”

第二则:「虹化男子」

《太平广记》卷三九六引《东瓯后记·夏世隆》:

故越王无诸旧宫上,有大杉树,空中,可坐十余人。越人夏世隆,高尚不仕,常之故宫。因雨霁欲暮,断虹饮于宫池,渐渐缩小,化为男子,著黄赤紫之间衣而入树,良久不出。世隆怪异,乃召邻之年少十数人,往视之,见男子为大赤蛇盘绕。

众惧不敢逼,而少年遥掷瓦砾。闻树中有声极异,如妇人之哭。须臾,云雾不相见,又闻隐隐如远雷之响。俄有一彩龙,与赤鹄飞去。及晓,世隆往观之。见树中紫蛇皮及五色蛟皮,欲取以归,有火生树中,树焚荡尽。吴景帝永安三年七月也。

「虹化丈夫」

又:据《神异录》载:

庐陵巴丘人陈济,为州吏。其妇秦在家,一丈夫长大端正,著绛碧袍,衫色炫耀,来从之。后常相期于一山涧,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如是积年。村人观其所至,辄有虹见。

秦至水侧,丈夫有金瓶,引水共饮,后遂有身。生儿如人,多肉。济假还,秦惧见之,内于盆中。丈夫云:「儿小,未可得我去。」自衣,即以绛囊盛。时出与乳之时,辄风雨,邻人见虹下其庭。

丈夫复少时来,将儿去,人见二虹出其家。数年而来省母。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须臾,见丈夫云:「是我,无所畏。」从此乃绝。”(《搜神后记》亦有此说)

据《搜神后记·虹化丈夫》载:

庐陵巴邱人陈济者,作州吏。其妇秦,独在家。常有一丈夫,长丈余,仪容端正,着绛碧袍,采色炫耀,来从之。后常相期于一山涧间。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如是数年。比邻人观其所至,辄有虹见。

秦至水侧,丈夫以金瓶引水共饮。后遂有身,生而如人,多肉。济假还,秦惧见之,乃纳儿着瓮中。此丈夫以金瓶与之,令覆儿,云:「儿小,未可得将去。不须作衣,我自衣之。」即与绛囊以裹之,令可时出与乳。

于时风雨暝晦,邻人见虹下其庭,化为丈夫,复少时,将儿去,亦风雨暝晦。人见二虹出其家。数年而来省母。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须臾见丈夫,云:「是我,无所畏也。」从此乃绝。

【白话文】

庐陵郡巴邱县有一个叫陈济的人,在州府里当官吏。他的妻子姓秦,独自一个人在家生活。经常有一个成年男子,身高约有一丈,仪表相貌端正,身穿着大红色与碧绿色相间的长袍,色彩鲜艳夺目,来陪伴她。后来他们经常相约在一处山涧里幽会,以至于发展到拥怀睡卧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就有人说他们俩的感情互相都很融合。这样生活了好几年,紧挨着秦氏住的邻居观察到这个成年男子所到之处,常常会有霓虹出现。

秦氏到了河边,成年男子用金瓶子打水一同饮用。后来秦氏就怀了身孕,生下来的孩子像人,只是很肥胖。陈济休假回到家里,秦氏害怕他看到孩子,就把孩子收养在大瓮中。这个成年男子把金瓶子给她,叫她用来覆盖儿子,说:“儿子很小,我还不能把他带走。你不需要给儿子制作衣裳,我自会有衣裳给他穿。”当即就把一件红色的袋子给她包裹儿子,嘱咐她可以时常把儿子抱出来喂乳。

在一次刮风下雨天色昏暗的时候,邻居看见霓虹降落在秦氏家中,变成了那个成年男子,又过了一会儿,那成年男子带着儿子离开的时候,也是刮风下雨天色昏暗,人们看见了二条霓虹离开了秦氏家。儿子几年回来探望一次母亲。后来有一次秦氏到田野去,在山涧里看见二条霓虹,感到害怕。不一会儿出现了那成年男子,对她说:“是我,不用害怕。”从此之后,那男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第三则:「美人虹」

青色虹霓。南朝·宋·刘敬叔 《异苑·美人虹》:“古者,有夫妻荒年菜食而死,俱化成青絳,故俗呼美人虹。”按,今 吴 地犹称虹为“絳”。

古代有个民间故事,有一对夫妻,在饥荒时因营养不良而死,一起化为青色虹霓而去,所以俗称彩虹为美人虹。

第四则:「无面老妇化成紫虹」

南朝·宋·刘敬叔 《异苑》:“太原温湛婢见一妪向婢流涕,无孔窍,婢骇怖,告湛。湛遂抽刀逐之,化成一物如紫虹形,宛然长舒,上没霄汉。

太原温湛有一位婢女看到一个老妇人朝着她流泪,但仔细一瞧发现老妇竟没有五官,婢女吓得魂飞天外,跑去告诉温湛大人。温湛大人于是拔刀追杀无脸老妇,老妇幻化成像紫色彩虹一样的东西,弯曲地朝天空伸展,上端隐没于云端。

--------------------------------

虹既是灾,又是祥

古代还记载有圣人出世,帝王出生也会伴随虹的出现,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圣人舜的出生,伴随着“大虹意感”。

三皇之一的伏羲为雷神或虹神,虹神、雷神均为龙神。

《帝王世纪》中记载:“太昊帝庖牺氏,风氏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补史记·三皇本纪》也载:“太暤包牺氏,风氏,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伏羲母华胥感雷泽之巨人迹而生伏羲,这是说伏羲为雷神。

晋代王嘉《拾遗记》云:“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伏羲母感青虹而生伏羲,这是说伏羲为虹神。虹为龙的原型之一,犹言伏羲为龙神。

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云:“太吴之母居于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

女娲既是造人大母神,也是龙神。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体如此,谁所制匠而图之乎?”蛇为龙的原型之一,为水神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女娲蛇身,犹言女娲为蛇神,也即龙神。

炎帝神农既为龙神,也为牛神,牛神为龙神原型。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宋书·符瑞志》:“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神农。”《路史·后纪三》:“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

《纲鉴·三皇纪》:“少典之君娶有蟜氏女,曰安登,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安登感龙而生炎帝,炎帝是为龙神之子。同时,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也为牛神,牛神为龙之原型之一,也可证明炎帝龙神身份。。

黄帝既为雷神,也为龙神。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亭亭在牟阴。”附宝感雷电而生黄帝,此言黄帝为雷神;黄帝“日角龙颜”,则又说黄帝为龙神。

颛顼为龙神之子,即为龙神。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女枢所感瑶光,即为倪虹,为龙神原型。可见,颛顼为龙神之子。

帝喾为黄帝曾孙,其神迹记载极少,零星的记载也表明了其龙神的身份。

《太平御览》引《大戴礼》:“春夏乘龙,秋冬乘马,黄斧黻衣,执中而获天下。”帝喾骑着龙与马出游,说明他为龙神或马神,马神也为水神。《太平御览》引《史记》:“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日月风雨都由帝喾调配,说明帝喾为掌管水旱之神。其坐骑为马为龙,可见其龙身身份。

尧为帝喾之子,也为龙神之子。

《太平御览》引《春秋合诚图》:

“尧母庆都有名于世,盖天帝之女,……梦食不饥。及年二十,寄伊长孺家,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下有图,人衣赤光,面八彩,须鬓长七尺二寸,兑上丰下,足履翼翼。署曰赤帝起,诚天下宝。奄然阴风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既乳,视尧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予尧。”尧母庆都为帝喾的第三个妃子,出游观三河,遇赤龙而感孕生尧。这说明尧为龙神。

尧的神迹记载较多,如《太平御览》引《淮南子》: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穗,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窫窳、九婴、大风、修蛇、封豕、凿齿为民害。尧弋凿齿于畴华之泽,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窫窳。斩修蛇于洞庭,禽封豕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为天子也。”尧以水神龙的身份,除掉了为水旱之灾的恶神如窫窳、九婴、大风、修蛇、封豕、凿齿,使万民安居乐业,尧于是被奉为真龙天子。

舜为颛顼后裔,为龙神。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

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有子曰敬康,生勾芒。勾芒有子曰桥牛,桥牛生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名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有圣德。”舜母握登意感大虹而生舜,可见舜为龙神。帝舜以水神身份命大禹治水,丰功伟绩千古传颂。

《淮南子·本经》:“舜之时,共工振滔鸿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涬溟,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决伊阙,导瀍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舜帝时期龙神开始展现治水神功。

《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也记载开国皇帝出生时,“虹光烛室,白气满庭”。更为全面的记载是《通志略·灾祥略》中记白虹贯日,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七年至隋文帝开皇元年各种关于虹之“灾祥”,虹既对应着“灾”,也对应着“祥”。

此外,还有在《曲洧旧闻》中记载“流虹之瑞”的说法;《戒庵老人漫笔》卷二中,一名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唐应德,考前见到门前虹霓升天,结果该年中乡举,己丑春会试又得了第一。

图 彩虹入海图

虹如果饮水过多,导致干旱,自然令人憎恶。但能止淫雨,则是一种祥瑞了。文献中,彩虹既对应着灾,也预示着祥。《周易·系辞上》有“阴阳不测之谓神”之说,彩虹既可能导致灾害,也可能是一种祥瑞,这种阴阳不测的特征,正是其“神”的特点。

别说什么西方“科学”,不信中国古人说的“虹能吸(饮)水”,觉得不科学,千万别谈什么科学,西方科学才出生多少年,就敢说它们全都知道了?!大言不惭啊!

古人的记载和今人尚存的说法和经历,证明了古人所说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相当可靠!

庆幸的是,现代还有人知道这个传说,也有人见过“虹饮涧水”现象,才会有人相信古人记载是真的,今天记下来,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说法,将来见到的时候也许就会明白了。

--------------------------------

虹能饮水——故称“虹吸”现象

当知道“虹饮涧水”之传说以后,才明白为什么叫“虹吸现象”因为,真的很奇怪,今天的人们不可能相信“虹吸(饮)水”之说,却命名有“虹吸管”、“虹吸现象”,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

正是知道了这个说法以后,才能突然明白何为“虹吸现象”啊,因为虹能吸(饮)水啊!

“虹饮涧水”,就会出现一种现象,虹吸水上升啊!

其实“虹吸管”,正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也是当初古人见过“虹能吸(饮)水”现象,使得此说流传下来,古人有模拟了这种原理的器物。

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但,只有知道这个传说的中国人,才能命名“虹吸现象”,后人不知原因,相信西式科学,反对中国凡是不符合西式科学的任何事物,却偏偏沿用了这种说法。这是相当不应该且奇怪的事情。

记得王徵《奇器图说》取水第五图提到了“余曾自作一引水器一名鹤饮,一名活桔橰”这两个引水器。

而王徵著《新制诸器图说》,其解说之诸器包括虹吸、鹤饮二种引水之器,这里面有一种引水器的名字“鹤饮”在《奇器图说》里相同,而另一种则是说“一名活桔橰”(《奇器图说》),可是《新制诸器图说》里却换名成了“虹吸”。

《新制诸器图说》,明代用图和文字介绍多种机器设备的机构和用法的著作。所述机器设备均作者所创制。一卷。明王徽撰。明天启六年(1626年)成书,次年刻印于北京。

王徵,字良甫,又字葵心,自号了一道人,天主教教名斐理伯(Philip)。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卒于崇祯十七年(1 644年)。陕西省泾阳县人。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广平府、扬州府推官,山东按察司佥士,监辽海军务。受舅父张锚影响,好钻研机器构造,在京见到西方传教士携来的科技图书,请邓玉函(JeanTerrenz,瑞士人,1576—1630)口授,手自绘图,译著《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天启七年刻印;同时王徵将前此自行设计的机器设备的-图说一并刻版问世,即本书。为与“远西奇器”区别称为“新制诸器”。所介绍的机器设备,多数经过制造使用,行之有效。以后王徵尚有涉及不同学科的多种创造发明,见遗著《额辣济亚牗造诸器图说》。惜原著未刊,图亦遗失。王徵堪称十七世纪我国的发明家。

本书内容,小序称所载均“裨益民生日用”,另有自动风翼(扇)、活辊木、活地平及小力运输重物的机器,因非日用急需未编入。

正文包括:一、引水之器二种:l.虹吸,2.鹤饮(均有铭);二、转磑(即磨)之器三种:1.轮激磑(有铭),2.风(动)磑,3.自转(行)磨;三、自行车;四、轮壶(有铭);五、代耕;六、新制连弩。全书有不同形式的图十一幅,分件表示的图称为散形图。

其中,“虹吸”是用唧筒和虹吸管装配而成的抽水设备;“鹤饮”是按杠杆原理用木制水槽或粗竹筒支于矮桩横梁上由溪流戽水的设备。

图 瀑布霓虹入水与漩涡

当初不明白为什么王徵命名为“虹吸”,因为有着类似原理制造的器物,中国最早的应该叫“渴乌”,后来有了“唧筒”,为什么会叫“虹吸”呢?

渴乌,唐代李贤注:“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是倒虹吸装置。(漏壶也使用了“渴乌”虹吸原理!)

按照习惯,都会解释为王徵从西方传教士处学来“翻译”为“虹吸”装置的。

而今天也是一般称作“虹吸原理”,一个不可能相信“虹能吸(饮)水”的西式科学观却命名了它们认为会是迷信的“虹吸原理”之名,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正是中国古代叫“渴乌”、“注子”、“唧筒”等名称,为了以示区别,却也要表示出有着类似功能,显然“虹吸”是非常好的选择。

因为虹真的能够吸(饮)水上升啊,才能叫“虹吸”。古代的各种引水上升机械,也是用的“虹吸原理”。

喷泉造景用的就是虹吸原理。虹吸原理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大到水利工程,小到家居排水,人们利用其引水上山的特性,来移动流体物质移到另一处变得省时省力。《黄履庄的部分发明(“人工喷泉”等)》《“龙尾车”,“自行车”、“自行驱暑扇”等机械发明》

这只有在相信“虹能吸(饮)水”,并且有着相关记录资料的中国才能想出这样的命名办法,这就是为什么命名“虹吸”引水器的原因所在了!

看了这些神奇的彩虹传说故事,是不是觉得很惊讶,无法置信,难以置信,也就不相信了呢?其实,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目的,首先不能预设前提立场,预先有了偏见,也就是说,一开始就已经不相信了。

那么,这些传说故事亦或是其他中国文化内容,在没有看之前就已经绝对不信,也不会去认真看,认真研究,这种态度是错误的,不是做学问的态度,这是挑毛病的态度。

当一个人拒绝接受与他不同的信息,也就拒绝了前往真相的道路,因为也许真相就是藏在你曾经看不起愿意看不想看不想信的地方呢?只是由于偏见,从一开始你就远离了真相,越是想要追寻你想要的答案,反而却越来越远离真相。

这难道不可惜吗?!

为什么要用一种“西式科学观”来限定限制住我们中国人的视野,我们为什么要去听一个历史上一直以来就落后无比的地方所说的话呢?

当我们用“西式科学观”来观察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发现误入歧途,浪费生命,用狭隘极端的偏见阻碍了我们观察天地万物,这只能说明“西式科学观”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方向错了,只会错上加错,结论也是错误的,导致我们对真相答案视若无睹,得其门而不入!

仅仅因为缺乏了“西方科学”的认证盖章,所以这些东西就失去了效力,不得不说,“西方科学”的权力真大,可以堪比它们的“狗的神”了,随意裁决它们不满意不符合它们意愿的事物。

所以,以后遇到中国文化中的这些问题,作为中国人真的不应该首先反对,为什么中国人要这么反对自家的东西呢?真的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情了,仿佛在乞求西方“科学”的认可认证,经过认证以后,中国文化才能获取地位,这种做法完全丧失了自主独立。

中国人必须要有一种认识:中国人不需要西方的认可,不需要西方“科学”的认可。

西方应该谋求中国的认可,方是正途!

2020年08月06日   夏历六月十七 周四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