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李克胜(蔡店|荆州) 图:网络 金秋丽日,丹桂飘香,我们一行来到了心仪已久的蔡店黄牯石山下,踏近了心花怒放,意蕊横飞的武汉市唯一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一一锦里沟。 走到景区门口,见两山之间一片平坦的广场,古城堡式的门楼,土苗民族式的牌坊耸立门口,一帘十多米高的瀑布从岩顶倾泄下来,发出欢快的响音,好像说:“欢迎,欢迎……” 四周青山,郁郁葱葱铺绿色;近眸翠景,幽谷清泉绕碧湖。回首田畴,我惊讶发现,此处原是荒芜偏僻的道士冲尽头沟的下坳。 人们常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昔日的尽头沟而今换了面容,按谐音改了雅名一一锦里沟。 十多年前,我在异地就听说老家蔡店锦里沟风光旖旎,是省内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区,是土苗文化风情旅游区。今天我们来到它的门口,广场和路边早早停满了车辆,购买门票排着队,景区门口广场彩旗猎猎,锦旗飘飘。 入口处那长长的,一排排的牌坊、鼓楼、门楼式的建筑格外独特,显得质朴而庄严。彩绘的牌坊上有电子显示屏,金色“锦里沟”三字镶嵌在电子屏下方,不少游客在门口照相留影。 走进正门登几步石台,再下一段石条台阶,翠竹自然搭成一条天然巷道,让人惊叹。走出竹巷,豁然开朗,景区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包围着,它座落在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昔日的尽头沟已变了模样,山半腰展示出一片山寨民居和古城堡式的建筑群,湖边,路旁,山坡还有那隐隐约约藏在山坳里,树林间修建的不同风格仿古式的建筑群。盘山柏油公路上电动游览车载满游人上下奔驰着,诸多的游乐项目分布在不同的景场。 近观身边,一汪湖水平静如镜,一条木制游船停泊在湖的西岸崖边。说湖过于夸张,其实是拦河高坝形成的湖泊。秋天的湖水虽然清凉,水面上被阳光铺上了一层层发光的碎银。山峰,岸树直于水天之间,洒下一路倒影在水面上柔和地摇晃着,像揉皱的绿缎。 我依恋着翠竹傍水,水映山景,心底默然吟着:“绿竹如韵碧湖漾,翠滴青山枫林染,土寨情歌声调脆,山美沟幽景斑斓”。环四周望去,整个景区再不需要任何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完美的奇迹。 沿湖东南岸步行不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桥,全木质结构的“风雨桥”。桥,横跨河流,联络两岸,据介绍,景区内最有代表性的三座桥为星光桥,阳光桥,月光桥,它们是侗族风格的“风雨桥”。 侗寨所居地域山环水绕,沟壑溪流,遍布于道途,田畴,山野之间,为交通需要,一个寨子往往需要建多座桥。风雨桥建在寨边的溪河上,这种桥除了供寨民躲避风雨,歇息乘凉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土、苗、侗族讲究风水地势,既依山又必傍水,为了不让风水福气随水流去,每寨都要在寨边的溪河上建一座“堵风水,拦村寨”的桥,这样才能保护山寨平安,让财富积聚。 在侗族居住地,风雨桥没用一钉一铆,全部榫卯相合,有的相合处甚至用古老的“湿藤绑扎法”,居然也能经风雨,长久无损。进入锦里沟看看山势,你会发现景区门口左边那个山丘叫青龙嘴,右边是黄牯石山下一个山岗,按风水术语,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当年改土归流时,田姓土司带家眷流亡,相中了这偏僻之地,垦荒狩猎,在此安扎山寨,他们就居住和生活在道士冲尽头沟这块“风水”之地,繁衍生息到今已有三百多年。这风水术语,为道士冲锦里沟增添了传奇色彩。 跨过风雨桥,一处平坦场地中央放置较大的火堂,旁边堆放着干木材,这是篝火晚会的场地。夜晚我们不在此地,有些遗憾。篝火晚会,真实地记录了土家民族举行祭祀活动和自娱自乐的习俗。 邻近各山寨和兄弟民族,男女青年邀约前去祝贺联欢,宾主手牵手,肩并肩,围绕着篝火边歌边舞,人们用优美的舞姿,歌声表达团结,和睦,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景区篝火有同工同曲的之处,围火载歌载舞,踏着愉悦的舞步,歌唱新生活,歌唱美好家园,让人乐不思归。 走着走着,悠然听到了长啸声,原来是湖水中可控喷泉向空中喷出几十米高的水柱,水柱冲向高空后顶端的水雾被阳光折射,瞬间出现一条短短的彩虹,举起相机时,那条彩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在夜晚配上七彩灯柱照谢,那斑斓的景色是多么地诱人啊!与喷泉为邻的两架古老的木质大水车,因是枯水季节在原地休息,见到它联想到道土冲原始的水磨,水碲(石臼),那原始的劳动工具一如人生,慢慢地把岁月怀念。 游走在景区内,小径旁一棵棵的樱花树长得枝粗叶繁的。我们来景区不是樱花盛开的时候。如果是早春三月来,这些樱花树早早就被春风吹醒,露着笑脸,张开柔情的臂膀,扭着腰肢,迎接我们的到来。 据统计,景区内有5000多亩樱花树,樱树为早春的观景树种,花为白色,粉白,红色花为朱红,艳红,粉红。每年3月至4月上旬,环湖栽培的樱花,桃花,李花和山上野生樱花一起怒放,鲜花灿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幽香艳丽。锦里沟满山遍野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据传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代表高雅,质朴,纯洁的爱情。樱花开时,有情人携手锦里沟,留下永恒的记忆,有如老舍先生题诗樱花:“佛光塔影净无尘,几点樱花迎早春。踏迹松阴何忍去,依依小鹿送游人。” 西峰尖山的西北坡与黄牯石山东南坡构成了锦里沟峡谷,一条路线向峡谷深处伸延,宛如一条缕缕飘带,缠绵在幽深峡谷中。我们逆河而上,两岸原始生态,山依水,水绕山,树在水边长,水在树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亲,峡幽泉清,轻柔静远。 我发现河道里有修饰过的痕迹,据介绍,曾在河道里开展过天岗巴楚漂流项目,因上游筑有水库河水来量小,这个项目终止了。如果是八月来锦里沟,还会遇上泼水节。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无缘目睹其壮观,留下了一点遗憾。 峡谷中茂密的植被沐浴在阳光里,依太阳光线的强弱把河床的石头映衬得时而浑灰色,时而浅蓝色,时而土黄色。千万年来不停的冲涮峡谷,它的巨石如巨人般静静地守卫着河床,千年来不曾改变,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植物都是大自然最精雕细刻的作品。 峡谷里一帘瀑布挂悬崖,如一帘宽敞的白布,你可用手将这帘白布撩来擦擦脸的汗珠,落水声哗哗的,好似无数浣衣女在河中搗衣的合凑声。树是青青的,风是质朴的,山路蜿蜒,林木和花草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清新的空气宛如天然氧吧,让人神清气爽,轻松惬意,心情放松,宁静淡泊,有一种超脱的感觉,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样纯净,脚步竟然轻盈了许多,疲倦似乎须臾消得无影无踪。 我们优哉优哉缓行慢步行进在风情峡谷里,竟然感到行走的乐趣。走着走着,只见“一桥飞架南北”,一座玻璃栈道凌空而架,好一座穿云越谷的通道。你想象,在高空脚踏透明玻璃,桥下万丈深渊,人在半空中不走也会人心慌跳,有恐高症者更让你心惊肉跳又欲罢不能,这惊险的栈道是勇敢者的最爱。 深壑幽长的河谷,雄奇秀美,步步为景,美不胜收。秋风徐徐,飘来淡淡的芳香,我的思绪勾连到这幽深的峡谷中来,这条河谷的上游中段是木兰清凉寨的通天湖(天岗水库)湖坝,坝下的河谷陡峭险峻,悬崖绝壁,隔断了两个景区。一条峡谷诞生了两个景区在国内极为罕见。 我们沿着崎岖山路爬到山岭,站在高处远眺,万千景象,远山近岭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攀山的疲劳一时皆忘。东看一幢幢微式的、仿古的楼宇点缀在山坡树林里,一座座输电铁塔通往远方,一条专为京武高铁备用的输电线路,从我们头顶穿越峡谷向东南凌空高架;通往清凉寨的公路在原始森林的山间盘旋。 向南看,景区里依山而建的景点,有土、苗、侗族民居风格相融合的建筑,宾馆,店铺,餐饮,茶楼等依山分布在景区内,远方是丘陵和田畴,还有许多私家车停在景区内指定的场地和公路一侧,游人在各景点之间悠然地移动着,景区内一派热闹的场景。 向西望湖光山色,湖水在谷底,黄牯石山腰新修公里盘旋,峰顶要安装风电发电机组,到姚家山红色景区的扩宽公路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它能连接景区向西南行走的另一条道路,缓解景区道路臃挤的瓶颈。向北是黄牯石山的一部,正北面是木兰清凉寨风景区。 时到中午,我们下坡就近到“原生态农家乐”饭庄就餐,主人是原居居民,餐饮店清洁,卫生。农家饭菜原汁原味,味美可口,服务热情,价格公道,店主人保持原居山民朴实,勤劳,待人热情的本质,来店顾客很多,生意红红火火的。 当我们走进土苗民俗风情区时,一幢幢独有的土苗风俗建筑群展示在眼前。吊脚楼,三王寨,白虎堂等完全按原样格调仿建到这里,还仿建了土司王朝时期巴楚、南蛮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采用了景观化设计手法,将古老的亭、廊、牌、坊等相互融合,与土司王楼,吊脚楼群等形成了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群。有回廊、窗眼、厅堂等,外观讲究豪华,方整,大方。建筑外墙多以石料为主,青灰色格调,体现出土、苗、侗族民俗韵味。 新建的寨王堂与吊脚楼和土苗民族风格的建筑在一起显得古朴,端庄,典雅,壮观,巍峨的土苗民族风情建筑群与大山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土司王的历史要追寻到唐代,少数民族住在大山偏僻之地,唐代以土人管理土人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清雍正年间国力强盛,为削弱土司王世袭统治,改革变法,废除土司,镇压土司头目,改为由清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史称改土归流。1736年,湖北宣恩忠峒土司第十七代田姓土司王,带领家眷流亡到此山,才有山下面的道士冲田家湾。 下午二时,土家民俗歌舞在白虎堂下方表演,土家姑娘挥舞彩纱,翩翩起舞,歌舞,对歌,土家情歌,抛绣球,男女对唱,土家歌舞异彩纷呈,把我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土家苗族山寨,领略到土苗文化风情的情趣,让人回味无穷。下午三时是赛马表演时间,景区修了赛马场。赛马,跑马比赛粗犷,它们也是传统悠久的表演项目。 锦里沟还有山地活动项目,有特色的是山道滑车,粗犷的山峦,敦厚的滑道,滑道上下距离有1800米,路宽3~5米,滑车有自控器和独特的刹车器,沿高山自上而下,时速每小时15~35公里,可一人或多人乘坐滑翔。 去年新上了玻璃漂流滑道,全长1800米,落差有100多米,桔色皮艇在玻璃槽内伴水滑行,转弯处撞击玻璃墙溅起无数水花,洒出槽道,如航船过暗礁,驶过惊浪骇浪,顺利安全地抵达绚丽多彩的彼岸。 滑道车和玻璃划艇漂流都是利用山体坡度飞速下滑,滑行时不知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既有趣味性又有刺激性。 下午我们沿着盘山公路下山,路上见到用方木在公路上搭成的长廊框架,框架脚墙外两边每个立柱处栽了爬攀的藤蔓植物,今年已长了二三米,到明年这些藤蔓会布满整个长廊的顶部。 走到公路中段,我们眼前一亮,公路上新修了一座像城墙样的大城门,据说是二重门,山上面是三重门,进景区是一重门。景区内还有两个大亭子,一曰神牛亭,一曰双龙亭。 我认真观察发现,从半山腰凌空架有好几根钢索,半山腰新耸立了高高的如伞骨架圆形的钢架,这些是新上的游乐项目。有人说,人生漫长,不必性急,早有早的景致,晚有晚的气候,只要用心,时时处处都值得珍惜。 锦里沟的景色,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完,赏不尽的,赏玩不到十足。我感到它是天然的博物馆,是陈列于岁月之中让你百读不倦的无字天书,直至一草一木都能写不同的故事。 锦里沟经过夏天的煎熬来到秋天,让我感到格外的舒畅惬意,天空是辽阔清纯的,空气是清新凉爽的,景色是清丽美妙的。好风景是不能一次看够看全的。 本文作者李克胜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李克胜,出生于黄陂蔡店李家冲,现居荆州。初中肄业,1969年入伍,后入学进修,曾工作于油田,现已退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