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于族谱源头文化的思考—— 广西防城港市:覃起益

 覃氏文化研究 2020-09-14

如您手中有覃氏相关的资料,敬请提供给我们,这些将是我们追根溯源的重要依据。

声明:图文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快速关注覃家人自已的家族平台


来自于族谱源头文化的思考
广西防城港市   覃起益
    
    中国历史分有“传说时代”和“文明时代”。中国的姓氏也依照这个规律,把族谱写成了片断世系流传的源头文化和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
    有谱就有始祖,什么叫始祖呢?按其解释为:1.指得姓的祖先;2.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远祖;3.指开国君主追尊的先祖庙号。
    既然族谱分为片断世系流传的源头文化和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两部分,那么我们要追怀的始祖也就有两层意思了,即是源头文化始祖和有连续世系记载的始祖。
    毫无疑问,你的族谱不管有多少代,有连续世系记载的第一代先祖就是你最亲的始祖。而源头传说始祖呢?由于年湮代远,又存在多世多代的隔断,我们不得不慎重地去追溯,要找到与他相关的充分理据,方可让人接受。毕竟他是五支覃姓氏族的开端,覃氏文化的源泉。
    有人把“覃怀氏”作为覃姓氏族的开端。这种构架和想象,亦体现了关心覃氏的研究人员的智慧和贡献。而“覃怀氏”是不是覃氏源头文化的肇基肇姓呢?我们得首先去寻找依据。
    有人说郑樵所撰写的《通志·氏族略》有明确记载,即“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但我们在南宋郑樵所撰写的“《通志·氏族略》中,只找到“覃氏本谭,或去言改覃”,没有找到这个“覃怀氏”。平时有些兄弟总喜欢说讨论问题要“引经据典”才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必须提供以书为证的确切证据,如果在古书本里没有出处,就不知如何地去讨论了。
    因此,对于“覃怀氏”的提出,我们认为只是率先抢占覃氏文化制高点的一种作秀,这一下子也令我们由当初的佩服,到现在成为反思了。由于“覃怀氏”的理论没有一点支撑靠得住,所以,许多关心和研究覃氏文化的人士、从事覃氏本家研究的裔孙,开始异口同声质问和反对。
    由于《通志·氏族略》等古典的书籍没有存在“覃怀氏”之说,那些别有用心的研究人员,所提供的古籍文献依据的失真失实。所以“覃怀氏”的存在就是子虚乌有了。关于提出“覃怀氏”的那些依据中,很多方面还是没有经得起推敲。
    一、覃怀这个地名的 “覃怀”,大概是一个偏正词组,覃偏怀正。“覃”是形容词,是长和延伸的意思,主要是修饰这个“怀”字。很明显,最初的意义是“长和延伸的怀地”。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覃地的意思,而是一个覃怀组合的地名;
    二、自古以来,“覃怀”一直是读作(tan谭)怀的;与覃(qin)根本不沾边,又何来的与覃姓氏有关联?
    三、覃怀那里有条河叫做沁(qin)河,而不是覃河;由于一些人照搬了黄帝出生于姬水边,所以姓姬;炎帝出生于姜水边,所以姓姜;故如此类推,生在沁(qin)河边,那么就姓沁(qin);沁(qin)与覃(qin)同音,也就是覃姓了。这样地“顺理成章”,是滑天下人之大稽,这论断是荒唐的,沁(qin)河与覃姓氏(qin)风马牛不相及。
    四、上古是先有姓才有氏的,氏是贵族。再看看当时的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的民工将沦为奴隶而过渡进入到奴隶社会。而在覃怀的民工,又那来的以氏为贵的氏族?那时候,连大禹也还没权赐姓氏的呀?大禹一直到治水成功,帝舜才赐他一块玉呢!
    五、把伯益搬来做覃怀氏的肇基开山鼻祖太牵强了。夏朝在平民百姓里也有很多的的能工巧匠,但他们一样只有姓而不能称氏,这是当时明显的“姓”和“氏”中存在的贵贱之分。而能工巧匠他们大部分也是后人的祖先。如果所有的姓都要出自于有氏的贵族,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平民了。伯益是东夷人,覃怀地不是他的封地,也不是他的隐居地,把他尊奉为“覃怀氏”的始祖,是老鼠走上天秤--自称的。再把伯益硬搬做覃氏的始祖呢?真的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我们不要只看到史上说伯益是嬴姓、秦始皇姓嬴,秦国的秦(qin)音与覃(qin)同音,就把覃氏和他们搞在一起。这些都不成为条件或理由。因此,伯益不是覃氏的始祖。
    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压根儿就是没有正确的理论依据。有些人为了自圆其说而削尖脑袋,歪门邪道的理由相当多。不过,有学识的明智的宗亲,他们不会不去考虑这个源头文化的;有良心的前辈,谁会存心去损害自己的祖宗,误导自己的子孙后代,把自己列祖列宗抹黑扼杀了,认外人作祖为人增添光彩?
    我们将来的子孙也是贤能的,若干年或若干代后,不管前辈造出来的源头文化有多么美丽,是造出来的,都会要是被别人或是被他们推翻的,这时候,他们也会感到蒙羞,也会对那些制造这种错误源头文化的人唾弃。
   六、翻阅了所有关于姓氏的古今书籍,覃氏的由来只有一个最大的理由,那就是“谭本覃姓”。
    唐朝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中提到了“覃姓本谭氏,避难改覃,今岭南多此姓。”。宋朝邓名世所撰写的《古今姓氏书辨证》(永乐大典本)中说“覃氏本谭姓,避难改”,南宋郑樵所撰写的《通志·氏族略》“。明代万历年间凌迪知撰姓氏学著作《万姓统谱》也说明了覃本姓谭;钦定的《四库全书》(姓氏急就章)等都阐明谭改覃姓人物;《辞海》、《姓氏辞典》、《百家姓探秘》等有关工具书和姓氏研究的书籍,都说覃本姓谭。
    七、一些人总喜欢搬“覃怀底绩”来大肆渲染所谓的“覃怀氏”。很多人都为古书上找到“覃怀底绩”而欢欣鼓舞,以为大禹在覃怀治水取得成功后,就在“覃怀”这地方进行大封赏为,封有功的民工为“覃怀氏”。我不敢说兄弟没有水平,不识读书,但我们确实还应该要好好地读一下书。《尚书·禹贡》的:“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原隰厎绩,至于猪野”。“禹锡玄圭,告厥成功”。你真的理解了吗?且不说大禹当时还没有权力去封赐什么“覃怀氏”,就说覃怀治水,仅仅是取得成功的开端,庆祝一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万一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失败了,又造成了严重灾害的后果,那么,大禹还是没能摆脱像他的父亲鲧那样的命运的。所以,真正的重任还在后面呢?你只要读一读后面的那个“原隰厎绩,至于猪野”,就完全明白了“覃怀底绩”仅是首功。
    大禹直到治水全部成功,完成了舜帝交给他的任务,这时候舜帝才赐大禹一块圆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才有“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聪明的人们,当你读懂《尚书·禹贡》只是写大禹的,你还会联想到与 “覃怀氏”等的诸多要素有联系吗?
    由此可见,寻根尚末成功,兄弟还须努力呀!
    族谱和中国历史一样,文化源头始祖最早出现的记载,上溯到夏朝时期的,也许还有多少的看点。因为中国的社会文明是从那时候开始,文明史记载也是从那时起。如果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不论是初期的类人猿,或者是后期的神话传说,对于用它来作为族谱文化的源头来说,太遥远了,其意义真的不大了。
    然而,源头文化始祖是可以追溯到夏朝,但这个文化源头到底是谁所记载,也决定这源头部分的真实性。很多的族谱都认为第一个记谱的人是有世系可考的始祖,或者是这位始祖聘请的人所写。因此,我们还得看记载的人是生活在两汉时代、或唐、或宋、或元、或明、或清、或稍晚的年代,因为不同的年代也决定了源头文化的含金量。有“太史令”记写历史后,顺着历史潮流,人们可以清晰地对之前社会发展的脉络、人物的事件的记载等等有了系统的认识。加上读百家文献了解传说时代,因而才凭流传撰写下自己的宗族源头文化,记下源头肇基肇姓始祖,似乎是有些实际。但似乎并不等于是真,由于这源头文化都是隔世断代的存在,更有待我们去论证。
    覃氏的寻根,就是被困于源头文化这个环节。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是没有几个宗支能保存好宗谱,不说能保存下超过千年的宗谱,连300年的都没有;其次是因为家族的发展变化较快,如迁徙、分开的情况比较多,只顾没头没脑、没有目的地,像流窜一样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考虑族谱源头文化;再次是不知道姓氏的来源、稍微说近些的是不知道远祖的来由。当子孙知道没有族谱传承是不行的时候,编写族谱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乎,不惜笔墨地,把自己宗支的源头文化写得高、大、上。可是,十代过去后,不知不觉地举目无亲了。
    这种置同源同宗不顾的操作,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现象。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家族里出了太过于“有才”的子孙了。一直地,到了现在,当把族谱为依据进行寻找同宗的时候,却没有存在交集的地方了。制造宗谱源头文化的先祖,在编写遗留给子孙的时候,可会曾想到今天的被动局面呢?假如他们能看到,会不会叹息:岂有今日,何必当初呢?! 
    关于族谱,既然我们谈了那么多的片断世系流传的源头文化部分,也应该谈谈下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的部分。
    说到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应该没有谁会去质疑吧,除了他是个疑心狂。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记载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丰富不丰富是家族的发展历史镶嵌有多少的光环,如人口的多少、生活得富有、高官进爵、有氏族榜样等等的情况。一般地,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宗支,宗谱都会记载历代列祖的氏生(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时)情况,婚配情况、生育子女情况、百年之后的安葬情况。
    但是,在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中,却存在一个非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各个宗支的无奈,亦是一些宗支记谱时自私的一个侧面反映。如父母生下了的两兄弟,一个兄弟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一点,或者说是比较重视族谱的记载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所以,这一支人会把自己和宗谱记载得详详细细。而与本宗支有至亲联系的呢?至多是帮记载下同父母生下的另一个兄弟即叔祖。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则为相同的操作方法,这就是你记你的,我记我的。什么意思呢?如上面所说的父母生下的两兄弟,大哥记载了大哥的一支,小弟记载下小弟的一支。可是问题又来了,几代之后的子孙,懒得连他父母之前的先祖都不记了,认为其他的兄弟已经记载,自己可以省了。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地住在原地,稍有变动,这是就麻烦了。这也是给今天带来寻根的困惑的不该出现的原因。
    然而,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的宗亲中,他们有最可靠的是字辈的排列,宗祠的神龛等等,虽然在寻根中是有点小麻烦,但是,始终都会对得上号的,因为还是交集太明显了。
    现在,我们只有把握好手中的有连续世系记载的谱牒,再通过对片断世系流传的源头文化进行研究探讨和追溯,去伪存真,才能为宗谱的争取更大的价值。
                           
2020.9.13


覃起益简介:    
覃起益,广西防城港市覃氏裔孙,谭覃百代排辈第79代“超”字辈。出生于1963年12月,1985年参加工作,教师职业,大专学历。担任教学8年;参与管理近20年(包括抽调到政府办公室和教育局教育股分管工作)。下海从商8年;担任过心理咨询室工作,修“国学”,身心健康。曾参与防城港《覃氏族谱》编写工作;2019年主编防城港市《谭覃史志》。2020年起推动“崇乔文化”的发展。

编辑整理:覃业书  覃氏文化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