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零售,未来之路在何方?

 吉红江 2020-09-14

明天就是9月15日,大家都知道这个日期。

最近华为手机成为抢手货,在渠道内有很多人在囤货期待涨价。但所有的囤货,其实都是暂时的。很多人质疑,华为手机如果没有了芯片的持续供应,还能坚持多久?很多行业内从业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据行业内专业人士分析,坚持到今年年底没有问题,乐观一些应该可以坚持到明年年中。而这中间还有太多的变数,还有各种会发生的可能。

我们在整个事件中看的很清楚,没有核心科技,当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被卡脖子,所以未来数年,科技将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主导发展方向,我们也非常坚信我们能够克服万难,走出不一样的道路。但是眼前的零售商怎么办?我们有什么样更好的选择吗?

1、 华为并非那么脆弱

华为公司的业务是庞大的,其有4大业务方向,分别是:运营商业务、企业级业务、消费类业务和华为云业务。

华为手机是消费类业务中的一部分,美国的制裁对于华为肯定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华为本身还是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这个时候不会坐以待毙,在芯片上短时间承压,但是在明年年中之前,还是有很多的辗转腾挪的手段,所以华为手机还有时间去寻求替代方案。(比如华为提出的云手机,其实在5G发展中后期,手机的后台就有机会在云上,手机形态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上周的华为开发展大会上,华为明确自己的鸿蒙系统推出时间表,并且会加强万物互联的智能硬件开发,他们的1+8+N,未来会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也有机会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场景,因为在苦难和危机面前,创新会带来与众不同的价值。

当然我们不否认华为手机因为芯片问题会受到的短期影响,所以要去仔细分析华为的各个业务模块,看看不同的模块中,我们是否有新的机会。

2、 介入华为不同的业务

其实已经有很多零售商开始企业级业务的拓展,这里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笔记本、手机的行业订单业务,还有深入参与华为的不同模块,比如华为也有零售店的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并且价格低于市场同类产品,这种类型的产品只要找准机会点,对于公司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条件的公司,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领域,可以深度参与华为不同的业务模组,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毕竟华为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在技术上已经成为一家全球一流企业,其中有很多业务还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的,如果你把握的好,中间的机会是你想象不到的。

3、 通过华为现在的强势营销建立私域流量

华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现在都是抢手货,既然用户这么喜欢,那么其实就可以想办法把这些客户变成一个圈子,你用会员制也好、线上商城也好、社群也好,只要想办法把这些客户集中起来,就会有更多的挖掘机会。

应该说好饭不怕晚,关于私域流量的建设,任何时候开始,都不迟,因为私域流量整体启动也是比较晚,并且零售商更有优势做私域流量。

所以,你开了华为店面无论是一家还是多家,都不要慌张,因为任何的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当然我们要找到新的突破口,也要有所防备,要有B方案,毕竟生意是自己的,那么多租金和人员工资是需要按时缴纳的。

当然悲观和逃跑是要坚决避免的,这是一场战役,本也没有退路。

当然对于未来的布局,我们有一些额外的思考,因为市场上的手机还是非常丰富的,还有一些品牌可以考虑,不过这些品牌的介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1、 苹果

首先我们要承认苹果现在的影响力,技术创新+IOS生态系统,在全球还是有相当一大批优质的用户群体。今年苹果预计将推出5G版本的iPhone,从其影响力上来看,将会带动一大波的销售机会。

国内的苹果渠道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如果贸然进入一定是很难获得优质的资源。所以如果进入苹果渠道体系,要明白自己所长、了解苹果当下的需求,抓住机会点,这个时候进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当然如果要做一个非授权客户,目前看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毕竟现在购买苹果的渠道已经非常发达了。

我们认为,如果能够获得苹果产品的全线销售授权,是可以尝试进入的,当然这需要一笔不菲的投入。比如需要专业团队、提升服务能力、要学会销售配件等等,这样才会有持续的盈利机会。

不过也不是说苹果就一点儿风险也没有,最大的还是中美贸易的走向,这里面充满不确定性,这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大风险。

2、 OPPO/vivo

OPPO/vivo依旧是国内两个重要的手机品牌,尤其是在3线以下城市。这几年这两个品牌希望通过在一二线城市开店提升自身形象,但是很可惜店面运营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更多是一种形象展示,店面位置和布局以及对于零售的理解,都没有达到应该有的高度。

但是随着整个手机市场环境的变化,O/V两个品牌依旧是具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粉丝,这两年也在着力打造自己的开放式生态。

但是他们采用的是地包商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新进来的企业机会不大(也有很多不愿意进来),即使进来,也很难获得优势的资源,所以要进入O/V渠道的新零售商,一定要和这两个品牌高层有深入的合作前沟通,获得相信资源投入承诺后,再考虑进入的问题。

3、 三星

现在国内三星店面已经为数不多,不过有传言三星正在计划加大国内市场的活动,不清楚未来是不是有计划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

不过三星中低端机型在国内目前看是很难和国产品牌竞争,其优势依旧是高端系列,比如折叠屏手机,所以三星目前能够看到的机会点还是小众高端客户群体,我们认为条件许可以做一个尝试性布局,不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三星手机的零售很难快速恢复,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合适的机遇,三星还需要耐心等待。

4、 一加

一加手机目前在常规的消费通路上发力不大,可以关注。一些连锁零售商可以战略性的关注,因为未来几年哪些手机品牌能够异军突起还不得而知,但一加还是有希望参与竞争一下的。

5、 小米

小米手机需求量其实还是非常可观的的,加上小米生态链相对成熟。当然缺点是小米产品毛利率比较低,正常运营一个店面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有很多区域小米店面数量较多,分散了用户群。

所以如果做小米,要想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你不能仅仅靠单品零售利润,你还需要有团购、行业订单、甚至是一个分销业务,通过综合手段获得可靠利润。

当然我们认为目前的华为零售店不要去贸然改变自己的生意形态,因为华为只是遇到一种压力,这些压力短期内看似有风险,但可以通过华为内部资源实现资源重组,提升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当然如果还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做其他品牌的手机店作为公司的发展的一个补充方案,至于是苹果还是O/V等品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且要做好团队的区隔和独立发展。

我们相信,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产的科技品牌未来某一个时间段,将会迎来一个持续爆发式增长阶段,所以在做好手机的同时,注意观察、保持敏锐性,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判断,或许你会发现更大的蓝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