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售商,你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什么?

 吉红江 2020-08-19
《第二曲线》理论是英国现代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1997年,他80岁的时候提出的一个理论,这两年在某知识服务平台被当作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最经典的理论推广。
 
一、理论
第二曲线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先来看看查尔斯·汉迪是怎么说的,汉迪在阐述他的“第二曲线理论”时说道:“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汉迪是在一次旅行途中悟出这个道理的。他向一个当地人问路。当地人告诉他,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个叫Davy的酒吧,在离酒吧还有半里路的地方,往右转,就能到他要去的地方。在指路人离开之后他才明白过来,指路人说的话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当他知道该从哪儿拐的时候,他已经错过了那个地方了。
汉迪把从拐点开始的增长线称为“第二曲线”。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然而,这个时点又恰好接近顶峰,公司处于此时点也就是处于黄金时代。公司的领导人很少有远见和勇气在公司高歌猛进的时候偏离已有的成功路径,投入充分的资源来培植一种短期内没有收益的业务。
通常的情况是,直到现有的成长曲线明显下滑时,企业的领导人才想到另辟新的成长曲线,所以人们通常把拐点而不是此时点当作公司的战略转折点。但此时,企业能够调动的有形无形的资源都在明显地减少,已有和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很可能趁此时机对你进行穷追猛打,公司内部已经明显缺乏创造一条新的业务成长曲线所需要的从容和自信。
这就是成功的悖论和曲线逻辑:使你达到现在位置的东西不会使你永远保持现在的位置,如果你过度相信和依恋导致你成功的逻辑,那么成功的逻辑必然会把你带向失败或平庸。持续地按一种路径“追求卓越”的曲线,恰恰是一条“追求平庸”的曲线。


二、案例
以上看起来是不是很费劲,其实汉迪之后美国哈佛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创新者的窘境》也有更进一步的论述,而他的研究也是国内引用最多的,当然如果没有看的太明白也没关系,我们来看几个不同的例子:
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第二次回归之后,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遵循第二曲线的原则,在iPod如日中天的时候,iPhone被推出上市,在iPhone一炮而红走向巅峰的时候,iPad又披挂上阵,当然并不是说之前的产品系列就不存在了,苹果是一种叠加的模式;
腾讯的QQ风行数年之后,微信成为腾讯的又一个利器,成为了社交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这也是腾讯的第二曲线;
小米公司第一增长曲线是在手机事业上,并且小米继续朝高端攀升;而代表小米未来的AIoT也已成型,正成为小米增长的第二曲线;
亚马逊的第一曲线是网上书店,第二曲线是电商,第三曲线是云计算,第四曲线是物流;
阿里巴巴的业务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条曲线,从B2B到C2C,从C2C到金融,从金融到科技,从科技到文娱,到物流;
以上都是各种第二曲线的发展案例,每一个业务、每一个产品都是一条曲线。任何一条曲线都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叫破局点,一个叫失速点。业务一旦过了失速点,下滑是必然。这是产品的生命周期,过了失速点之后,没有第二个业务承接起来,就很痛苦!


三、实体零售的第二曲线
实体零售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实现在的情况是真正的行业从业者都是清楚的,大家知道问题在哪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么、也知道如果不改变会带来的危机;但是光是知道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还需要去行动。
实体零售目前整体上还是随着市场规模增长而增长的,但是无论是速度、还是利润、还是规模,都已经被压缩,并且各种营销通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快速兴起,形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竞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实实体零售这几年已经到了一个失速点,当然并不是说到这个点生意就不成了,还是那句话:任何的变化,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不要等到落水了才下定决定去学游泳,那个时候就来不及了。
实体零售的第二曲线能是什么呢?是私域流量?直播带货?微商城销售?行业礼品销售?增加新的销售类别?这都对,但也不一定全对,因为每家公司境遇不同,选择也就不同,并不是说最新的模式就一定适合成为你的第二曲线,如果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没有预算规划、没有全情投入,第二曲线是很难建立的。
所以对于实体零售企业而言,第二曲线迫在眉睫,无论如何,你都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第二曲线,确保自己的未来的稳健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用一句话分析一下每一种有可能成为第二曲线的模式:
私域流量,实体零售企业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无论是微信还是企业微信,还是公众号,私域流量都是企业第二曲线的一个最佳选择之一,当然建立容易,激活需要花心思;
直播,在人人都可以直播的时代,直播是一个低门槛高要求的方向,一个企业做直播很容易开始,但是直播需要组织架构的变化、需要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有定位和推广,如果只是随意播一下,那就只能看运气了;很显然把生意建立在运气之上,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短视频带货,和直播一样,需要专业团队,并且长期坚持才可能会有结果;现在的短视频市场已经不是一个蓝海市场,而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微商城,一个必要的未来零售商线上线下的连接手段,同样需要专职人员负责,并且长期坚持;
礼品销售,礼品行业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行业,要不深圳礼品展也不会越来越火了,但是这个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需要客户的持续积累;
增加新销售类别,从一个从消费类电子的门店,增加到:餐饮、服装、玩具等类别,增加新业务方向,是很多企业第二曲线的最佳选择,因为业务模式相同,只是新增加一个方向,但是这要求零售企业必须专业,因为只有专业才能避免很多坑的掉入。
无论是实体零售企业采用哪一种方式,都有一个基本的需求,就是:尽可能降低风险,让业务在低风险环境下去运营,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意味着较高的失败率。当然如果一件事情低风险,就一定要企业付出更多的的努力,比如精力、人力的投入,因为这样业务才会平衡,所以通俗的说低风险的业务对人要求更勤劳,否则就会很难成功。
对于新兴业务,目前低风险方法,需要有一个新的模式,目前对于直播、短视频带货、微商城等模式,就是“一件代发”。
一件代发,是现在很多零售商选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因为不需要自己备货、不需要承担库存跌价风险、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能实现更多的品类的销售,甚至开出“万货商店”,这就是一件代发的好处。
一件代发是建立在私域流量变现需要多品类产品和新技术发展,可以实现高效的一件代发沟通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供应链模式,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虽然零售商看似客单价没有那么高利润了,但是因为不需要投入备货,这种投入产出是一种比较高的收益模式。
当然做好一件代发,主要是和新的模式去配套,因为无论是私域流量还是直播,或者短视频、微商城,你都不可能只销售一种类型的产品,激活老客户和新客户们都是需要更多的品类,但是一个零售商不可能什么都做达到,所以一件代发就适应这种需求而来了。
我们认为未来一件代发,是现实实体零售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手,当然这也是一个艰难的需要数年去推动模式,上游要能思维认可,中游要有科技和资本,下又要有思维突破和人才投入,当然这个模式一旦建立后,零售商就建立一个新的护城河,让自己的商业逐步形成一个小的闭环,并且整合流程能够实现数据化,通过数据化推动零售业务的彻底转型,零售企业一旦数据赋能,最终实现反向定制等数据挖掘的创新模式,只有这样,零售企业才能叫做真正的转型成功。
未来企业要走的路线是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很显然现在个体实体零售企业都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必须有新的整合者或者平台出现,并且不能是一个单纯的系统供应商,一定是一个深度参与各个层级的一种新载体,一件代发恰好具备了这种属性,值得所有行业的内的企业去关注。
现在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营销圈,各种新产品满天飞,其实备货的企业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件代发的模式,这也比较合适当下的开发实体零售商投入产出率不高的现状,当然这才是刚刚开始,还没有实现数据化,所以目前也仅仅是一种启蒙状态,也是第二曲线的启蒙状态。


据说,阿里巴巴的战略有三个底层逻辑。
第一、永远在天晴的时候修屋顶,年轻的时候生孩子,公司成长和发展最好的时候做变革。这句话翻译一下,就叫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第二、阿里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第三、永远自己创造一个风口,引领一个风口,而不是去跟随一个风口;
我们一定不能等到第一条曲线的失速点到了,还未开启第二曲线。如果等到第一曲线的失速点已经到来,还未开启第二曲线,这就是“青黄不接”,老的业务虽然不能说大势已去,但已经开启了下降通道,自由落地的速度远远会大于你的想象,而新的业务如果还未成长起来,那么真正的压力也就来了,许多传统企业的痛苦正在于此。
我们希望实体零售企业建立更多的、更有价值的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更有的有价值的增长曲线,只有如此不断挑战,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方向。
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是和市场的发展呈现一种悖论的状态,企业希望永续发展,市场喜欢创新和颠覆,只有在你最佳状态的时候努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二者才有机会融合,才有机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
希望零售商都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其实道理不难,但愿都能行动起来!
加油!
致谢:本文理论和案例部分来自《第二曲线》、《创新者的窘境》、《商业评论》等

摩可国际

与零售商一起打造不一样的零售业态


罗曼智能

与大家一起共创美好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