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零壹贰012 2020-09-14

汉唐,在我国历史之中自古有着难以逾越的地位,几乎成为中华帝国繁荣昌盛的代名词。而在秦汉、隋唐两座文化高峰之间,还有一个低谷,或者说丛林地带,是谓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漫长的数百年间,黑暗混乱,偶有靖平咸宁闪烁其间,加之北族南下牧马,更添丛林气质。而在这样的丛林之中,崛起了一个将要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的崛起,有着充分的历史条件;关陇集团也并不是哪一民族的一言堂,而是多民族精英的集合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关陇集团

六镇之乱:关陇军事集团的形成

1、六镇的历史渊源

题中所谓四代,是指西魏、北周、隋、唐,而在国祚传承上,都可以追溯到北魏,具体到关陇集团,则势必提到六镇。

拓跋氏祖居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后来不断分化迁徙,到公元四世纪末,君临中原,拓跋珪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是为魏道武帝,三代之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刘宋对峙,构成南北朝。

作为漠北民族,当然重视草原祖地。为安抚不愿南下的鲜卑族人,同时也为了维护都城的安全,皇帝在平城北部设置了六镇,主要由拓跋鲜卑镇守

史载,“延和初,车驾北伐,大千为前锋,大破虏军。世祖以其壮勇,数有战功,兼悉北境险要,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可见六镇起初实在是天子近臣,是北魏根基所在,所以君臣们屡次说,六镇是“八国良家”、“国之肺腑”。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但六镇军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孝文帝的改革急转直下。

其一,迁都洛阳之后六镇的政治军事地位下降;其二,孝文帝“用夏变夷”之后六镇的鲜卑旧俗被人轻视;其三,六镇的赋役负担加重;其四,六镇的贫富差距加大。

余者自不待言,这里就六镇军民经济上的窘迫做一点说明。

我们知道,隋唐初期如火如荼的“均田制”起源于北魏,而北魏的均田,联系到它游牧民族的特点和当时还很落后的社会发展水平,可以说与中原本土的任何旧俗无甚关系,而是半氏族半奴隶社会封建化过程中的创举。这对六镇的一个大影响是,氏族血缘关系弱化,地缘组织发展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均田制

于是,尽管六镇军民和洛阳城中的鲜卑贵族同属一个民族,而待遇早已经天差地别。不但各种政治上的优待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的转移而消失,而且兵役等也成为他们破产的原因。而破产之后,由于六镇多鲜卑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也就更加潦倒

因此,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纵,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于是终于:政事怠倦,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

然后,尔朱荣振臂一呼,大厦将倾。

2、六镇兵丁赘叙

上文六镇的困境,以六镇之乱破解,这也为强盛一时的北魏敲响了丧钟。随后,北魏分裂,成为东魏、西魏,又进入新一轮的群雄逐鹿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那么六镇的兵丁呢?多半便宜了鲜卑族内的其他部族。

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的拓跋氏历代汉化政策之一大反动,史实甚明,无待赘论。高欢宇文泰俱乘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国粹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雄,宇文泰当时所凭借之人才、地利远在高欢之下,于是不得不启用汉族,比附周制

六镇兵丁,可以说四分之三归于高欢北齐,而余者归于北周。在这之后,更成为关陇鲜卑的军事底气。宇文泰混合汉、鲜卑形成府兵制,这是基层的民族融合。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四代更替:关陇一脉虎踞龙盘

1、北周与隋唐迭代

抛开背景不谈,如果说一切的导火索是六镇之乱,那么实际上六镇之乱之前,北魏就已经汉化很久,“孝文虽厘革制度,变更风俗,其间朴略,未能淳”,王肃北奔,李冲来附,于是迁都,加速封建。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问题,于是六镇起义。而其后,北方的强国之中,北周崛起,宇文泰带来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八柱国家

在军事上,六镇兵丁是强大的刀剑,在文化上,毕竟还是要依靠冠冕堂皇的中原汉学。这一八柱国家就是鲜卑与汉族相结合的产物。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与帝室合为八部)。后置八部大夫。这里的八部,应当是鲜卑族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

后来宇文泰置八柱国,又变为六柱国,在内容上,应当是借鉴了鲜卑旧俗,而又想要加强皇权的结果。在名义上,由于北周向来比附汉族旧制,窃以为与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有关,虽不见于大家,唯可备一说。

北周之后,隋唐依次出现,然而基本盘还是关陇集团。到了唐代,朝堂的主要矛盾就成为关陇集团与山东贵族的矛盾。北朝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于是需要倚仗山东文学之士。

这里需要解释一个问题,文学之士遍天下,为什么选择山东士族?甚至,当年的王谢风流、王谢袁萧何在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最大的原因是,山东较为安定、历史悠久。

秦、汉及以后所称的“山东”一般指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包括河东、河南、齐鲁等地。江左王导望在琅玡,实际上是山东士族在江左的支脉,可以称为琅琊王氏在江左的“开基祖”,另一闻喜裴氏则更为贵重,这些都是山东士族的组成部分

因此,山东原有的学术和政治基础雄厚。元魏君临中原以后,对山东士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相对于基础不牢的江南士族、有族无学的代北士族,山东士族不仅学术政治基础好,而且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保全。乱世之中治理国家的中高层人才更加难得,山东士族也就在关陇集团称王称帝之后地位提升。

2、关陇兴起的凭仗

本文以北族动乱入手,似乎忽视了中原广泛存在的汉人,现在,让我们转移视角,回到汉族中去,以文化角度解释关陇的兴起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中原暗淡,牧守混战,人民四处迁徙,世家大族有流落关陇者;天子失学,学在四方,世家大族的私学兴起。人才、学术重心由伊洛流往关陇

史载,魏略以遇及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其序曰:“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太学之灰炭……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无以教弟子……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

河洛凋敝,士族家学兴起,于此可明矣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文学在现在看来,是附丽于经济基础的东西,无关大雅,但在当时,与文学、学术相关的是政治、政统,是解释权。关陇地区学术文化的兴起,也就导致了关陇地区日后在政局拥有了解释权,在舆论中处于优势地位

黯然离场:关陇集团的最后辉煌和狼狈退场

1、女主武氏粉墨登场

唐太宗末年,有坊间谶言说,当有女武王者,太宗将信将疑,赐死李君羡,若干年后,武则天重回后宫,一步一步由宫妃变皇后,由皇后变帝王。在武则天变更天命之前,关陇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关键的一个人是长孙无忌,高宗的亲舅舅。而关键的事情是关于皇后废立的斗争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长孙无忌

首先我们看双方配置,武则天的父亲是豆腐郎,王皇后虽然姓王,却不是山东贵女,也不是江左名门,而是望在关陇。

这里做一个前情提要,五姓七家虽然在初唐势力庞大,经过《氏族志》的敲打,也已经有所收敛,山东士族固有的骄傲让他们不屑与皇室联姻,而在朝堂的山东势力一时之间难以拔除,但在寒门与关陇的斗争之中,也足以作壁上观

其次,关键人物长孙无忌出场。

长孙无忌以国舅之尊、从龙之功,权势日隆,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 知尚书、门下二省事”、 “无忌以元舅辅政, 凡有所言, 上无不嘉纳于是李治、武则天这小公母俩首先要征求他的意见,想要获得他的支持。但无论出于维护相权还是出于维护门户利益,长孙无忌都不可能同意。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高宗将相不辱,长孙无忌自尽,高宗收回皇权,武则天团结庶族

当是时,团结在长孙无忌羽翼之下的一干关陇子弟,树倒猢狲散,不得不走向衰落。

2、科举制与关陇集团的冲突

其一,武则天开创殿试。“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这就将由科举考试的座师、门生等小集体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机会从程序上予以阻碍,考生不再以朝廷高官为“恩师”,而是成为“天子门生”,既加强了皇权,也澄清了吏治

主导中华政局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关陇集团的辉煌与衰落

武则天

其二,开创武举。“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 行乡饮酒礼, 送于军部”。军队对于关陇贵族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无须赘述,武则天这一举措,无疑是致命一击。

其三,武则天不惜爵位, 以笼四方豪杰自为助,所谓四方豪杰,也就是庶族地主,长孙无忌之后,关陇集团或死或贬,李唐皇室日渐零落,庶族地主地位却上升了,这是天命所归。

总结

关陇贵族在四代更替的作用无人能及,至于说关陇是多民族精英,更是如此。关陇是六镇重地,有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各个民族,在关陇增强地方实力的过程中,各民族精英也是倾囊。

一者,军事上六镇之民忠心用命,二者,名不正则言不顺,以北族而君临中原,其名义需要汉化,需要汉儒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