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有多难?不愧为千古一帝

 洋洋刘洋洋子 2020-09-14
来源:三千年读史(ID:HZMZJ365)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这一年秦始皇驾崩,历史对他的评价将是“千古一帝”,他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皇帝,没有之一!
为什么?因为在皇权时代,他的“武功”与“文治”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统一六国,建立中国首个大一统王朝,这件事情可没有听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是领土的管理

在周朝,天子便于管理辽阔的疆土,开创了分封制,就是将自己的同宗兄弟,或者对朝廷有功的功臣以封国的形式封到全国各地,
起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还要不要继续延续分封制?
当时的丞相王琯建议:“像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地方,离我们的核心区域关中太远,如果不设立封国的话,恐怕难以镇守,您最好分封给您的儿子们。”
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丞相李斯马上站出来反对,李斯是这么说的:“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分封时分的大多数都是同姓的子弟,最开始也是保有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初衷,
但几代人下来之后就不是那回事了,再见面都跟仇人一样,哪里还有什么同宗之情,到时候群雄争霸,周天子也阻止不了!”

秦国郡县制示意图
现在刚刚四海归一,可不能走周朝的老路,应该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皇帝把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秦始皇一听,觉得丞相李斯说的极有道理,马上拍板,就按丞相说的办!
李斯在这个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上,帮助中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从此奠定了一条分久必合的道路!也就是说,不管后世如何折腾,天下一统的理念始终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第二,是文化的统一

为了将这个国家坐稳,紧接着秦始皇又干了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开始解决文化认同和政治征服。
这两个关键点的入手第一步应该是什么?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下一步要统一的自然是是文字!
我们先看一张图

战国七雄各国的“马”字
这里面的文字是不是只认得最后一个,这也归功于秦始皇的功劳,秦国刚统一时,各个国家的文字都不一样,秦国统一六国仅仅用了十多年,
虽然很快,但是嬴政此时面临着比历朝历代都困难的问题,文字是第一大关,这和推行一个宗教,开设一门学派不一样,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管你以前是哪国人,从现在起都是老秦人,所有人必须认可我是秦国人并遵守秦国的规章制度,用秦国的文字,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事实上,这项政策推行起来非常难,因为根本听不懂,也看不懂,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纵横,各地都有方言,
现在北方人到了广东香港,和去日本几乎是一样的,基本上就别再指着耳朵能有什么用了,六国人民你要是到另一个国家要么就得带翻译,因此我怀疑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是咋周游的,不需要翻译吗?
所以此时,文字的担子,就变得非常重。嬴政力主拍板进行了文字统一工作。
还是李斯(这个人几乎独挑了统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
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六国的异体字。

还是李斯(这个人几乎独挑了统一后有秦一朝的始末),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
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六国的异体字。更为可喜的是,秦始皇不仅采纳了小篆,还采纳了程邈整理出来的隶书作为两套并行方案。隶书一改之前篆书的写法,

“由弯变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这也是我们今天汉字书写的大体原型。这一重大的突破使隶书相对于小篆,更加的简易,更加易于书写,并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追捧,成为了老百姓们的日用文字。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全社会全媒体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背出来我们确认眼神就知道自己是文明有礼中国人了。

第三,车同轨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车同轨”,“车同轨”就是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
你肯定会想,这算啥?皇权真是太压制人了,连车轮子的间距都要管,还好意思当功劳!但是我们深入挖掘一下,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来说一下,当年的路,可不像现在有柏油路,当时是土路居多,一遇到下雨天,马车经过就会形成深深的车辙,
后来就有人发现,如果沿着之前马车压出来的车辙走,车速会快很多,这也就跟大雁南飞时,在后面飞的大雁会比较省力一点是一个道理,具体什么物理知识点我就不解释了,毕竟我是一个文科生。

崤函古道上的古代车辙遗迹
有一个词叫“南辕北辙”,古代走官路,都是按车辙走的,现在我们知道车辙对于古代运输的意义了,那么我们也就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将全国的车轨进行统一。
全国的车轨都统一,就意味着全国的车压出来的车辙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六尺宽。
这也就意味着全国的车马与资源可以随意调动,这就相当于最早的铁轨一样!如果你的车从山东走到河北,发现车辙不一样了,
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走了,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没办法”亲切的叫做“没辙”!
所以说,当年秦始皇将车辙的宽度统一为六尺,对于整个国家的运输,功莫大焉!
在同一车辙的基础上,秦始皇还修筑了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秦国驰道
看这个眼熟不眼熟,像不像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把全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考证,秦的这些驰道,总长度达到了6800公里,这些道路并非都是我们刚才讨论的最理想状态——土路。
我国的地形大家应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说通往蜀地,你就要架上“栈道”,
用木头架在高山峡谷中的木质结构道路是常有的事,如果你通往江南,那么多水网,你就要架上一座座石桥。
我们可以想象,在当初,我们伟大的祖先们下了多大的辛苦与付出。

秦始皇的第四步“统一度量衡”

先举一个小例子,拿台湾和大陆来对比,大陆的一斤等于10两,台湾的一斤等于十六两,所以大陆人民去台湾玩,
一买东西就觉得台湾人民特慷慨,台湾人民来大陆买水果就总觉得大陆的商贩不友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海峡两岸对于“斤”的度量标准是不同的。
放在以前的秦朝,一堆大大小小的国家,度量衡都是不统一的,所以说,当时“度量衡”的不标准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秦王朝的税收难度,还影响着人心所向!

当时的税收是不用交钱的,但你却要交粮食,我派去楚地的官员,税收时也许是拿锅算量的,但我派去燕地的官员,
税收上来确实按麻袋计算的。既不好算,也不好收,而且这还给不法官员盘剥老百姓提供了制度上的空子。所以说,为了国家更好的统治发展,统一度量衡势在必行。
统一度量衡,其实无异于一场伟大的金融改革
从此官员收税,无论是咸阳还是辽东,无论是蜀地还是吴越,国家对于家底的了解和收入与支出都开始透明清晰,
官员那说收多少就是多少,老百姓有底,不用再担心被盘剥过狠。当然盘剥现象还是有,只不过现在国家不用背锅了,国家统一了度量衡,国家收的税是明码标价全国一口价的,出了岔子
只能是官员背锅了。此后,非黑即白的“清官”与“贪官”这两个概念开始在老百姓的脑海里彻底成型。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国家”权利的个中深意,大家自己可以慢慢品味。笔杆子为帝国指明方向,秤砣子为帝国算明斤两,文字和度量衡,二者相辅相成。缺了谁,国家都玩不转。

正是有了这几步工作,秦始皇才坐稳了千古一帝这个位置,也为中国的大一统拉开了序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