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此,又名布袋和尚即民间弥勒佛的化身写的这首七言绝句《插秧歌》,胜过千万心灵鸡汤,写下它的僧人,原是弥勒佛的化身

 qiangk4kzk8us4 2020-09-14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中国传统绝句诗歌的一种。此种体裁的诗全诗一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在押韵和粘对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种原本起源于南北朝乐府的民歌体系,最终定型和成熟于唐代。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作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亿江柳》等等。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七言绝句诗叫做《插秧歌》,它出于五代时期的一位僧人契此所作,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且语言也使用的比较浅白,但却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如若你读懂了这首饱蕴禅机的禅诗,那么真是胜过千万条的心灵鸡汤。

说到本诗的作者契此,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他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称呼,那就是“布袋和尚”,因他时常背着一个布袋游历四方,所以得名“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一位来自民间而又深得民心的大师,而这首禅诗就是契此游历时的一首代表作。

布袋和尚自幼就是孤儿,据说在唐朝时,明州奉化的一条小溪上飘着一捆柴,而柴上就有一个婴儿,一位好心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见谁都眯咪发笑,因此村里的人都对他喜欢的不得了,并给他取名为契此。后来,契此出家到了岳林寺,便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

关于布袋和尚,在民间还有很多的传说,其中一部分与济公传比较相似,但最为传神的就是在契此圆寂的时候,他盘腿坐在一块磐石之上,说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直到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的这个“布袋和尚”契此其实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关于布袋和尚的这首诗,据说也是有出处的。相传,布袋和尚出身农家,下地插秧自是他的本行,但是有关于他插秧的事,其实还有故事可寻,据说当年有四家人同时请他帮忙插秧,布袋和尚当时连想都没想,竟然全部答应了下来,到了晚上,几家人为表示感谢,就想请他吃饭,而他此时却可以分身赴宴,就连四家人的秧田也早已全部插完了,大家初次见到他的神通和法力,便询问他插秧的感想,他随口就将这首《插秧歌》吟了出来。

众人听罢这首诗后,都陷入了沉思,所以说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看似简单的四句话里,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同时也完美地诠释了做人的道德和标准。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此时前两句是对农夫插秧动作的描写,大家都知道,在插秧的时候,人需要弯下腰低着头,因此就能够看见田里的水中倒影出来的天空。对于农夫来讲,也许只是体会到了插秧的辛苦和劳累。

实际上,布袋和尚的这两句诗里其实隐藏着一个莫大的人生哲理。当一个人排除一切杂念,埋头工作的时候,虽然看着既卑微又辛苦,但却依然可以见到水中倒映出的美丽天空,其实这样的低头做事也是给了我们自己一个审视内心的大好机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最常见的就是低头做事,但这样的低头,并不代表我们在逃避,又或者是放弃,就像诗里说的一样,人总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段,默默地让自己沉思、反省和思考,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新的选择和改变。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此诗后两句是说当你埋头插秧的时候,要心无旁骛,不要东张西望、胡思乱想,只有这样插出的秧苗才会一路笔直不歪曲,另外,在田里插秧都是要倒着边退边插的,只有以这种后退的方式才可以将秧苗插好,因此,插秧时看似退步,其实就是前进。

在修行之人的眼里,“道”即是“稻”,坐卧是道,插秧亦是道。稻有根,人也有六根,只有使六根清净了,种子才会茁壮的成长,人也是一样。退着插秧是为了不踩到秧苗,而我们做人,有时候退一步,也许会换来更广阔的天空,这里的“后退”其实就是“不争”的意思。人的欲望原本就很多,什么都想要得到,而我们只有不争,适当的退一步,我们的路才会更加广阔。佛家历来都是要悟空的,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人只有不停地与“空”打交道,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