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诗歌】叶赫那拉(纳兰)《莲语》

 写乎 2020-09-14

【醉诗歌】叶赫那拉(纳兰)《莲语》

【作者简介】叶赫那拉(纳兰)明媚,笔名明媚,纳兰明媚,女,满族,澳籍华人,著名诗人、词人、作家。生于中国广东,兽医专业毕业,兼修中大中文系中文本科及澳洲墨尔本大学微机软件设计专业。擅小提琴、声乐,好书画。

2015年创立世界华文组织,任终身名誉主席,2014年创立《翰海蝉园》文学网站,任董事长兼总编。2015年被任命为中国力量诗词联盟宣传部长。任澳洲墨尔本3cw中文广播电台《风水命理》节目嘉宾主持多年,受邀于国内CCTV等多家电台、电视台作嘉宾访谈,被一些深具影响力的诗刊杂志评为封面人物。因其文学方面的影响力,广受社会肯定,将之与纳兰揆叙和纳兰容若齐名,并称三兰。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你用嫣然

抖落一穹芳华

婷婷的荷

和着夏风焕发

粉色的花语

娓娓着清纯的童话

清晨的露珠

倚缀脸颊

蜻蜓翩翩于腮边玩耍

亲吻的瞬间

羞红出新的明霞

蓬在美丽的剥离后坚强

苦在深深的内向中出家

苦心积累了成熟

把甘甜凝存于泥下

孕育出的后代

是虚心与宽广与容纳

懂苦尽甘来的真理

秀心构筑真善美的支架

污泥中长出的冰晶

成就生灵最完美的神话

莲与圣洁

莲与奇葩

以脱俗之媚

傍紫帝释迦

(纳兰明媚2015元月于澳洲墨尔本)

从明媚的《莲语》看现代诗语的发展趋向

文/葛绪峰

诗语,是诗人明媚首先提出对诗歌语言的概括性的提法,这就如她的诗词一样,总会创造出种种另人意想不到的划时代的诗歌表达形式。

众所周知,现代诗歌的走向与古典诗歌已经渐行渐远,在很多诗人那里,似乎就没有关联,如同横生出来的新的物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是直接可感可以想象的,只是在诗人明媚所描绘的情景中,由于读者层次的不同体会出来的意可能各各不同,文而形似,境而意别。古典诗在诗人的笔下就已经基本完成,欣赏者在阅读时差别不大,而当前现代诗的走向却大不相同。诗人通常用你完全想象不到的词语组合成句子,企图重构词语的内涵,力图让读者在无尽的思考,在内在与外在的逻辑推理中去重新构建情景,其形象的构建需要读者做艰苦的阅读与探寻。也就是说现代诗歌的完成过程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由于作者本身也是第一读者,所在在作者那里已经很完整的诗,而对于其他的读者而言,却非也。有的可能赞叹不已有的可能莫名其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并非诗人的故弄玄术,而是我们要深刻地意识到这里的合理性。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指令更多的来自于我们的下意识潜意识时,我们要知道,理性的行为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同样的道理,医生或者科学家都无法将疼痛进行分级,也就是说,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简单的文字描述已经越来越不足以表达我们所意识到或者看到的现实或情景,文字的描述于现实而言越来越苍白乏力,于是,文字的张力要求呼之欲出。

由此,我们看到了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本质使命,那就是提供一种有着最大张力的语言方式以便能够更为生动真实的描绘这个世界,以解决语言在当前世界面前的困窘,这是语言发展的呼唤,也是社会日益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诗歌的本质使命,是其他文学体裁所不能办到的,也是诗歌的光荣。诗歌,再一次担当了文化变革的排头兵,同时,诗歌也是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本质内容,并以此区别其他的文学体裁,这也是人类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进行艰难的描述时必然的呼唤,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同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视野,新的诗歌也将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语言将在这一变革中慢慢的前进。

我个人就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比如,秋天在城市中走失。城市中也有秋天啊,怎么会走失呢?其实,我这里的秋天说的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在城市里走失,想说的是城市对农村的占有与剥夺。没有农村的秋天已经不算是秋天。这就是现代诗歌的尝试,也是现代诗歌的语言突围,是面对当前越来越发展的人类智慧的探索与回应。

具体到这首诗中,作者在古典诗与现代诗的语言及表现手法结合这点上,做了很好的突破性的努力。整首诗从花写起,到叶到莲蓬到藕,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形到意,这条写作线条很清晰,这是这首诗的古典部分。同时,这首诗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上又有着明显的现代诗的意味。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具语言张力,更具有可读性。虽然她的这种改变只是在诗歌创作的点上作出的改变,因为她坚持了诗歌线上的古典。但是这仍然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尝试,值得肯定和发扬!具体分析如下:

我以为,诗歌现代性的最大特点就是引入思考。读者诗语的诱导下,在被迫的思考中必须提出质疑,展开想象,重构情景,产生诗歌形象,从而最终获得也许与作者相似,也许与作者不同的诗歌体验。在诗歌的现代性里,读者有时可能读不到形象,有时形象是片段性的破碎的不完整的,需要读者作出属于自己的足够的思考性想象性补充。比如我曾经的诗中有“我唯一的梦想是米饭里不参杂粮”,“她在那张纸里,越陷越深”,“我的爱在地平线上奔跑,拖着宽大的影子”等等句子,这些诗句的理解若没有读者思考的参与,没有质疑,没有联想,没有读者主动的意象重组,是无法形成可以理解的完整的诗歌形象的。理解这些诗句也就无从谈起。

具体到这首诗中。

作者首句写花开,一个穹字需要想象的是莲花未开时的弧形,如同天盖,加上一个抖落,如同神佛突现于苍穹,所以首句花开中,既有人性的嫣然之美,也有神性的存在,与结尾的傍紫帝释迦相呼应。此句的紫也是想表达神性中的人性。再比如,蓬在美丽的剥离后坚强,写的是花落蓬生,但是手法是以神写形。苦在深深的内向中出家,这写的是莲芯生长成熟的过程。但是,作者用了以神写形的手法后,意义更为广阔,这里就有佛,有文化,有内在的追求,包括后面写藕的生长都是以神写形的手法,以神写形的手法是一种现代诗的手法之一。

作者最为成功的,就是把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哲理与宗教有机地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诗句中没有展开明确的诗歌形象,这里的形象必须靠读者在对神的解读中去重构,只是这里的重构方向比较明确,稍稍容易些,因而更接近古典手法。当然,今天的现代可能就是明天的古典,这也正常。

而反过来,以形写神就是常见的古典手法,因为这样的形是可查可见的,至于对神的理解就依赖于每个读者的修养了。比如诗中,“清晨的露珠”直至“羞红出新的明霞”就都是直接的写形。这一段的描写精彩的地方是,你能从中感觉到这里的爱是那么自然,纯粹比人间的初恋要纯净好多倍呢。你体验到了吗?而羞红出新的明霞这一句更是精彩,可理解为直至朝霞初升,可想象少男少女羞了的红腮,这就有点现代诗的味道了,通过诗歌古典手法与现代手法分析比较与说明,就可以较好的去欣赏这首诗,并能从中去窥视作者的表达意趣。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确的看到,诗人的这首诗对诗歌现代手法与古典手法的结合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相得益彰,效果很不错,当然,包括押韵等等,这首诗还是偏近于古典,但是毕竟在努力地与现代诗融合,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愿诗人能以此为基石,在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之上,能在成功的现代诗的道路上走出辉煌,写出更具有高超的语言张力,更有特殊表现力的独特而优秀现代诗歌!

回到诗歌方面,形象化是古典手法的灵魂。人类最初的诗歌是直接的摹形拟声,而后,通过营造一种语境形成意象,这形和意结合起来以后,艺术性更浓郁,情感的味道思想的深刻更为厚重,而现代诗歌如前所说,表现为思考与质疑,联想与再现,打破与重构,并且,不得不在作者与读者的两极展开,其形象的获得须以思考为主线,在质疑与联想中重构,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古典手法的现代诗歌手法,因为是以思考为中心,所以我把经过这种过程而获得的形象称之为思象,这样的语境称之为思境,形象,意象,思象,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我想,现代诗歌的发展将在这一走向中继续深入,当然,这绝不是作者要故意为之,也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根源的。

有一个社会现状我们要重视,那就是社会的集体性茫然,以往也有一个词语叫集体无意识。有人说是中国腐败乱象丛生才出现了思想的混乱,表述的混乱,这不无道理,但是,想想看,为什么现在整个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制度性困境呢?茫然,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的欲求的不断提高,人类每天都处于不断地新旧更替之中,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上网络无孔不入,这些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生活,甚至人性的某些部分也在悄然改变,这不是渐变,这是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人们对世界的把握失衡,哲学性的语言把握难穷其极,准确的语言描绘欲近还远,线性结构的语言显得苍白,简单的形象呈现明显乏力,这样,像诗人明媚这种现代性的特殊的诗歌语言也就呼之欲出,也是其大踏步迈进的社会发展根源与必然。

事实上,中国当代优秀的现代诗歌已经汗牛充栋了,只是还差更多开拓性的诗歌语言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读者,现代诗语的流行必然到来,并将繁花似锦。

这类现代性诗歌普及的程度(包括创作与阅读),可以推断出一个社会的进化程度,可以从中看出一个社会里人们集体素养的高度,因为这样的诗歌,不论是读者的读,还是作者的写,都需要相当的素养,不然不足以写作,不然不足以有能力阅读。虽然,目前这还是一个小众文学,但是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越来越高,她的语言艺术终有一天会突破所有堤岸的限制,会成为滔滔江河,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也一定是诗歌发展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编发时有删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