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曲折写情 委婉感人——谈古诗中的几种曲笔

 yawachu 2017-02-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众多诗人借助诗歌传情达意,或言志,或抒情。但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写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从形式上看,曲笔有以下几种类型:

巧用移情 主客移位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还应说着远行人”,“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把自己思念家人之情加倍托出。此诗正因运用主客移位的手法,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正话反说 反话正说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用否定(肯定)某事物来表达肯定(否定)某事物之意。即言非(是)而是(非),这其实正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李白的《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贾舍人由于得罪朝廷而被贬到巴陵(今湖南岳阳)做司马。到任后遇到刚刚获赦的李白,诗人作此诗赠与贾舍人。巴陵和长沙两地同样遥远,贾舍人被贬之地并不比贾谊好。整首诗似在劝慰贾舍人,歌颂唐肃宗的圣明,实则讽刺了唐肃宗像汉文帝一样昏庸寡情。反话(讽刺语)正说(赞颂词),含蓄蕴藉。

违背常理 反面落笔

一般说来,按生活中的普遍规律、正常事理来表现情感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易为读者接受的,但是为了追求艺术表达效果,诗人会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看似违背常理实则合乎情感逻辑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也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运用曲笔,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反面落笔: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古代诗人深得委婉含蓄之妙,“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应当反复咀嚼,把握这些曲笔的写法,品出诗中的意味。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