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个古诗词诗歌表达技巧介绍

 夜深000 2014-02-18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都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除客观因素外,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匾乏,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尽管种类繁多,但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常见的表达技巧:

(l )描写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 漫成一首)) )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态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对偶等)。常用的描写方法:

(2)烘托

烘托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乙两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 )以人烘托人。如乐府诗《 陌上桑》 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 )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他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3 )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雯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渲染

渲染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和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的情景。诗中没有一一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受到一片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4)衬托

衬托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衬托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衬托手法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

(5)工笔

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李端的((鸣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以“时时误拂弦”的工笔刻画,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

(6)白描

本是中国绘画技法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加色彩渲染,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如孟浩然的塔春晓》、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7)铺排

即《 诗经》 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措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中的“… …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http://www./gaozhong/yuwen/zhishi/5015.html

(8)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 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9)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有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诗人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谦的《石灰吟》 。

(10)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 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1)动静结合
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相反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诗中人、事、景可以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如杜甫的《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h 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也可以化动为静,即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 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还有化静为动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生动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12)抑扬结合
对要褒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出墙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博,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3)虚实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实结合的现象。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可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上闽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是实写;下闽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4)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 琵琶行(并序)) )中除了从正面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以此来表现其演奏技艺高超之外,还有借侧面描写来衬托琵琶声引人人胜的文字,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及“江州司马青衫湿”。从听众听得人神、陶醉、动清的表现更能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 www.原文地址:http://www./gaozhong/yuwen/zhishi/5015.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