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文化】网络媒体微时代文学的“反刍”

 写乎 2020-09-14

文/杨军

【作者简介】杨军,笔名凌宁、阳君,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时代文学》《诗潮》《绿风》《中国诗人》等8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0多篇,著有诗集《在温暖的雪中浪漫》《走出汪国真》,散文集《另一种潇洒》,中篇小说《都是“非典”惹的祸》《铂金女戒的浪漫岁月》。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互联网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全面介入当代生活的每个角落。仅仅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使曾经稳居高位的传统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甚至电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网冲浪代替了读书看报,写博客、微博代替了写文章,而今微信的兴起更是颠覆了一切。特别是年轻人对网络的热情、对手机微信的痴迷,令在纸媒时代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们忧心忡忡,于是,对网络肤浅化、泡沫化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缕,手机上对微信、对人、对生活,甚至于对整个社会的“危害”视频也比比皆是。而受更大冲击的传统文学的拥趸谴责互联网、微文学时代的市场化、大众化、粗鄙化倾向,坚持并怀念着传统媒介一贯坚持的精英化价值取向。

毋容置疑,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书的普及,帮助人们充分消耗了公交、地铁上的碎片化时间,浅阅读的兴盛,也进一步催生并捧红了《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网络小说。网络时代微文学已经完全呈现“全球化”。而“全球化”是对本地经验的抽象,使地域性文化——精神持续面临(价值)虚无的危机。一个虚拟的世界和一厢情愿的情境开始替代我们真实的处境。而就是这种虚假的世界图象成了我们普遍的价值出发点。

综合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待网络时代微文学的态度方面,传统出版业与纯文学界的态度似乎相当暧昧:一方面,纯文学界似乎并不认可这些手机网络微作品的“文学”地位,对纯文学高蹈、小众这一传统定位的认可,使得大多数人一直将网络媒体“微文学”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更不要说手机微文学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巨大诱惑,传统的文学出版社又将眼光对准了那些在网络上引起阅读狂潮的作品——事实证明,这些作品在变成铅字之后,的确为他们赢得了客观的利润,也为惨淡的文学出版打了一剂强心针。传统出版业、纯文学界的矛盾与纠结,进一步激化了网络媒体“微文学”处境的尴尬。如何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与传统文学出版的思想性、精英地位融合在一起,似乎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曾几何时,人们曾惊喜地发现,网络媒体“微文学”的生产基地、各大原创文学网站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升。17K小说网不仅推出了《网络媒体“微文学”新人指南》和《网络小说写作指南》,还组建“大神课堂”、“一对一点评”等,旨在帮助网络写手提高写作能力。盛大文学也通过写作训练营、“新人主题写作季”等方式鼓励、督促新人创作,并着力打造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白金书评人”。曾经,起点中文、榕树下等网络媒体“微文学”原创网站也在以极大的热情和资金投入推进网络媒体“微文学”专业性的提高。两年前,腾讯、搜狐、新浪、网易等还纷纷推出读书/文化频道,进一步投身于关怀社会热点、体察舆情走向的努力之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仅仅数年时间,手机的微信竟然也竖起了文学大旗,长篇大论、中长篇文学作品在手机网络里已经退居其次,而微小说、微散文、微诗歌、闪小说、微评论等文学作品则充斥手机的“文学频道”,其中微诗歌(10行以内)与闪小说(600字以内)更是霸占了整个手机网络,在这一波文学“逆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短、平、快”微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民间文学爱好者”,他们不是所谓的“作家”,但正是这些来自于普通老百姓的“民间文学爱好者”写出的作品,更能充分关注时下最新的文化热点或文学主题,探讨与发表的内容也颇有深度,赋予了微文学很强的思考性、专业性,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局限,以“微文学”的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信息传播给了更多的读者受众。

在新媒体时代的社会中,网络媒体“微文学”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等方面已大大超过了传统的纸媒,凭借其自身的强大影响力,网络媒体“微文学”创作者们,恰恰是如今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热情,也最为活跃的。因此,由网络媒体“微文学”的出现,首先可以保证相当的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当然,网络媒体“微文学”目前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规范,需要慢慢成长起来,它们最终希冀的是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关注度。

但是,网络媒体“微文学”既无反抗话语权力的力量,更无此自觉。如果说它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说的空间,那么,由于这种言说本身就朝向一个虚拟的群体,而恰恰又被一种更强大、更无名的力量——大众所支配。大众并非某个具体的阶层,而是一种无名的、非人化的社会存在,一种无形的却巨大的群体力量。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庞然大物。网络媒体“微文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想的群体。网络媒体“微文学”缺少了文学本有的开阔性和无限可能性,不仅仅为取一时之媚而存在。据说,与大量畅销的网络小说相比,类似《古炉》《带灯》这样的纯文学作品可谓市场惨淡,其收入与投入完全不能成正比。

网络媒体“微文学”不但毫不具备反抗权力话语和等级缺席的功能,相反,它正在中国制造着新的权力和等级神话。它不但遮蔽了真正具有独立品格的写作,在公众趣味中塑造着一种普遍的标准,压制着少数的人;更重要的是它还创造着一个新的神话:白领神话,把一种白领趣味潜在地强加于公众生活中。而看一看我们真实的处境,这么多的下岗职工,这么多的农民,这么多为生活、为存在而奔波而焦虑的人;仿佛贫穷、饥饿、苦恼、沉沦、绝望、战栗与我们都不再有干系,他们铆足了劲儿,要在文化市场上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或许这样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必须从“全球化”的虚妄中抽身出来,恢复我们体察生活的耐心,恢复我们追问价值的执着,恢复我们直面人生的勇气。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