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文学界王菲,中国卡夫卡,她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却鲜被人知

 昵称66099709 2019-10-10

Breaking News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在北京时间10月10日揭晓。据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开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显示,截至10月6日,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等榜上有名,其中残雪排名最高,位列第四名。魔搜win8 1激活外链论坛

她只有小学毕业

一辈子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

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

却从1985年开始

创作了七百多万字的新实验文学作品

她的名字鲜为大众所知晓

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

但她却是截至目前

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作品最多

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

拥有研究机构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

她狂妄,被粉丝称为文学界的“王菲”

声称“当然可以超越卡夫卡”

并认为自己的作品,没人搞得出来!

她异类,被称为“沾染了楚巫文化的女巫”

抨击国内文学界的名家大腕“江郎才尽”

哀叹中国文学缺乏“内省和自我批判”

她就是残雪(原名邓小华)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

她反应平淡:

入围跟得奖之间还差得远

这个奖的结果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性

目前是预料不到的

对于此次的入围,我很高兴

这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比以前开放

开始重视高层次的纯文学

年纪大了需要赶紧搞创作

1953年,残雪出生于长沙的一户书香世家

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长

母亲也在报社工作

然而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

并没有给残雪一个简单而又快乐的童年

3岁时,父亲被打为右派

这对残雪童年、少年、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7岁时,养育她长大的外婆去世

然而几次跟随外婆在天井里赶鬼的经验

让残雪沾染了楚巫文化的神秘因子

并逐渐内化为她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小学毕业后,残雪失学了

但是对阅读的热爱

仍驱使着她继续沉浸在书的世界中

17岁时,残雪经街道办事处安排

开始在工厂上班

但此时的她已经读完了《资本论》

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老师、裁缝

成年后的残雪几乎一直从事着

与文字无关的工作

32岁时,残雪正式开启了文学创作之路

从处女作小说集《黄泥街》

到第一本长篇小说《突围表演》

残雪用文字解剖人性

也解剖着自我

44岁时,残雪开始解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

此后的她,便将文学评论和小说创作

当做其文学王国里生长的一对兄妹

相互渗透,相互刺激,相互领悟

虽然气质不同而却又互为倒影。

如今67岁的残雪

已经从北京搬到云南西双版纳2年多了

30多年来,残雪坚持每天创作

并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精力

她曾说道

年纪越大可能就慢慢的没精力创作了

所以“要赶快把它搞出来

用西方的锄头

来开垦中国的土壤

毫不掩饰对西方文化的崇尚

残雪认为中国的文学仍停留在幼儿时代

历来中国文学在人性刻画上都是平面的

“即使伟大如《红楼梦》

人心的描写也受到限制

至少性心理就没法写”

而面对如今的中国社会

残雪则犀利地点评道:

大家都追求捞一把

你坑我,我坑你

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恶的极致都释放了

二三十年后,当大家钱赚够了

却不相信人性的理想

没有一个精神支柱,必定会感觉到虚无

尽管残雪认为西方文化

是伟大的、高级的文化

但她对西方文化也越发觉得不满:

西方文化可以继续发展却没有再发展

就像我们这里一样

只是继承和守成,不再创造和发展

以至于现在的西方文化就是一种氛围

而要使西方文化再往前发展

残雪又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吃饭、穿衣、外出、交友

都跟西方完全不同

如果加以开发和改造

相对西方将会有很大的优势

残雪六卷本读书笔记

带着中国的传统基因

同时不停学习西方的工具

残雪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尝试“别人都搞不出来的” 实验小说

正如残雪在访谈中所说:

我要用西方的锄头,来开垦中国的土壤

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

面对如今的文坛

残雪直言道:

当今时代是作家们“混”的黄金时代

她批评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

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

甚至为掩饰自己才华耗尽

把“混”称之为“转型”

她向文学界“狂妄”地宣言:

没见多少人敢说残雪的短篇小说质量下降了

像我这样保持作品质量不下降的作家也很少

她不屑于自己对中国文坛的意义

也不屑于自己的作品销量如何

我又不是通俗娱乐文学,

非要那么多读者干什么?

她揭露文坛种种不堪的现状

指责有的作家不但创作上大大倒退

还抛出那套老于世故的传统哲学毒害青年

既无丝毫的内心斗争

也无思想上的矛盾

更谈不上有深度的自我解剖

她还批评有的作家写过一两篇好小说后

立马江郎才尽,从此不写小说

批评一些海外中国作家和汉学家

爱卖“土特产”

认为越土,越是原汁原味,外国人越喜欢读

虽有短时的效果,却不能长期站住脚

残雪作品:《黑暗地母的礼物》

当然,国外名家名作也没逃过她的“毒舌”

只有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和果戈理的《死魂灵》等几部作品

能被她“看得上眼”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都被她认为“太过一般

然而,比起担心文学

她更担心中国的青年

甚至大喊“危险!

她评价现在不少年轻人如同文盲

没有文化、“自我意识”严重缺乏

她将自己的作品

推荐给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认为“他们再过二十年

可能就会碰到精神上的问题了”

而她的作品,能够“给人力量,使人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