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历史】改变汉末历史的小人物:一条建议要了数十万人命,关中无复人迹

 写乎 2020-09-14

推荐:宋朝的国策与欧阳修的私生活

文/洪与

【作者简介】洪与,男,汉族,四川苍溪人,大学文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作家文汇》特邀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青少年文学导师。因致力于监狱文学创作,被誉为“新监狱文学”领军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监狱三部曲:《敌人》《监狱长》《AB门——贪官的后半生》;长篇小说《大国相——蜀汉丞相诸葛亮》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采购目录。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董卓)

公元192年,即东汉初平三年,应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董卓死了。

至少,朝廷有钱了。

《后汉书》载,在董卓的财产主要囤积于“万岁坞”,“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锦绮缋纨素奇玩,积如丘山。”(《后汉书》)

至少,朝廷有粮食了。

“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三国志》

郿坞,就是“万岁坞”,也叫“小长安”。是董卓在郿县修筑的一座城池,专门供他董家人住,他的老母亲就住在里面。既然被当时人叫做“小长安”,肯定是按照当时长安都城的模式建造,内盖宫殿,只是规模小一些而已。但城墙与长安城墙一模一样,高七丈,厚七丈。并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实其中。

董卓给我的印象,似乎主要是搜刮财产。把持朝政的目的,就是便于到处搜刮。

(1)搜牢。京师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比比皆是,家家有豪宅,户户有金帛。就算一般人家,家里也有一点积蓄。董卓开初没有动那些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而是纵放兵士抢掠平民百姓,“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

(王允)

(2)侵没异己。把一般平民百姓搜刮了后,他开始对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董卓专门指派司隶校尉刘器登记所谓“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的大臣,实际上就是反对他的大臣。凡是册上有名者,皆处死,没收财产。这些财产本应归国库,他却运到了“小长安”。

(3)侵吞国库。当然,他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搬,怎么办呢?指使手下兵将放火,然后名正言顺地大肆抢掠。史载:“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殄尽。”

(4)侵没皇宫。皇宫里的珍宝,他看上哪样就搬哪样。搬皇宫的东西,他不再遮遮掩掩了,开初向皇帝索要,后来干脆直接搬,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5)掘墓。地面上的奇珍异宝都搜刮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打地下的主意,而且还不是一般达官富人之墓,而是皇陵。“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

至少,民心所向,还是朝廷。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的一首童谣(一说谣谶、民谣),“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则是诅咒董卓早日死去。

至少,各地黄巾军相继被遏制住了。

至少,各地军阀还没有坐大

大部分地盘还掌握在刘姓宗室手中的,比如刘焉、刘表等。尽管袁绍为盟主“关东军”(此军非日本侵华的“关东军”)先胜,打到了洛阳,但还是被董卓军击败,关东军也随之解散。

至少……

而董卓的党羽,树倒猢狲散,他手下三大战将李傕、郭汜、张济准备各自逃命。

形势几乎一边倒,按理,只要措施得当,大汉朝廷还是可以掌控全国局势,重建家园,重构中央权威。正当汉献帝和王允一帮大臣展望未来的伟大宏图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

这个意外,估计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历史的转折又出现了。

他就是贾诩。

贾诩是什么人呢?凉州武威姑臧人(今甘肃武威),是董卓太尉府的属官,董卓升他为讨虏校尉,派他到董卓的女婿牛辅军中协助工作。董卓被杀后,这个女婿也慌了,扔下李傕、郭汜、张济他们,带了几个亲信就跑了。

(贾诩)

你想想啊,他们几个校尉而已,兵力加起来,按照正常编制也就是5000人马左右,能做什么?雪上加霜的是,他们都上表朝廷,与董卓划清界限,请求朝廷赦免,但是主政的王允竟然一口回绝了。所以,逃命才是上上策。

几人正打算解散军队、各自亡命天涯的时候,贾诩站出来了。他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他这话,让我第一直觉就想到武昌起义,当时不是传闻清政府要杀光所有的革命党人。有一句古训叫“谣言止于智者”,但很多时候,实际情况真还不是这样的,就算智者恐怕也会心惊胆战,张皇而不知所措。

民国军阀割据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吗?有兵就有地盘,有地盘就有官职。部队拼光了,哪怕你功勋卓著又怎样?还不是成为鱼肉,一个亭长(相当于派出所所长)就能抓你。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把手下的军队召集起来,作动员:“朝廷不赦免我们,怎么办?只有死路一条吗?不,老子们去打长安,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就抢啊,京师的女人都他妈的漂亮着呢,还有财物,抢到了,就是我们自己的,然后再战略转移,回家去。”部下纷纷响应,于是三人结盟,日夜兼程,攻向长安。

其实,他们就几千人而已。

朝廷派中央军来镇压,结果被这一伙亡命徒打得落花流水。沿途收董卓的残兵败将,到长安城下时候,居然有十万余众。

这下事儿大了。

三人联合董卓的旧部樊稠等,合围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传说中的战神吕布居然被打得落荒而逃。

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傕等放兵略长安老少,杀之悉尽,死者狼籍。”

(李傕等杀王允)

汉献帝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给他们封官。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三人把持朝政。

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张济是他们中实力比较弱的一个,于是很知趣地出长安,屯兵弘农(今河南灵宝县)。

其实,厄运才刚刚开始。

《后汉书》说:初,帝入关,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尽管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把持朝政,但相互猜忌,三人把长安一分为三,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但为了抢掠财物和女人,三人手下的兵将内耗不断,随之升级,相互攻杀。

先是李傕计杀樊稠,把他的军队收编,然后李傕与郭汜就在长安城内拼杀。“相攻击连月,死者万数。”(《三国志》)其状之惨,其境之恐怖,或许只有在美国大片里才能看到:“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后汉书》)

长安已经成为人间地狱,二三年的时间,关中地区竟然没有人烟。

那么皇帝和朝廷高官过得怎么样呢?

皇帝只好逃出长安,东归洛阳。一路逃亡,可谓九死一生,终于到了洛阳。

洛阳自被董卓一把火烧了后,情况也不比长安好到哪里去。没有房子住啊,朝廷重臣们只得

披荆棘,依断岩残壁间。没有吃的,尚书郎以下都出去采稆生(野生)的栗谷,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那个贾诩呢,在干什么?

贾诩也没有想到李傕他们攻下长安后会是这般,一个建议,要了几十万人的性命,他后悔莫及。

汉献帝封贾诩为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级别相当于地方郡守,也是高官了。

李傕等人认为贾诩的官儿小了,应该封侯,被贾诩拒绝;李傕等人又让他作尚书仆射,也被他严词拒绝。

贾诩是何等聪明,这样的乱局,不是他能左右的,他自知也无力回天,恰好他母亲去世,只好脱身,辞掉官职,回家守孝去了。但是汉献帝还是给了他一个光禄大夫的虚职。

后来,李傕与郭汜在长安城内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李傕请汉献帝把贾诩叫了回来。其后,贾诩劝和,协助皇帝出逃,保护一些大臣,都出力不少。

后来的后来,贾诩跑到曹操那里,小心翼翼地过着平凡的日子,直到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他曾经委婉地建议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公元224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不知道他临终之时,是否会想到当年长安城的惨况,是否会担心到了阴曹地府,那些冤魂会找他算账。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张济因军中缺粮,于是带兵到荆州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的穰城,被射死。其侄儿张绣接管了部队。后来,张绣率部投靠了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将所杀。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李傕曹操被诛杀,曹操还下令夷灭其三族。汉献帝命令将李傕的头颅高挂在许都示众,可见,汉献帝是多么恨他。

小编注:

(1)三国时凉州军阀董卓(后为李傕)率领的西凉政府军和马腾(后为马超)、韩遂率领的西凉起义军,曾纵横大半个中国,无人能敌,后均失败于内斗。

(2)古谣有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凉州人从不排外,讲究“吃亏是福”,从不欺凌,商贾往来,渐成经济文化重镇,在唐代就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说。

(《楚乔传》开篇救女主角的燕洵,就是西凉世子)

 小编提示:点亮文末的大拇指,给个赞,也是对作者的鼓励。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