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裕强|那年那路,那人那事,那情

 书飘香逸 2020-09-14

——写在武汉头等测候所西迁湄潭七十七周年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那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那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们?那是一些什么样的事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以前,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那一页页发黄的历史,去解读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切便浮现在了眼前……        ——题记

(一)那年

那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年代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些年
中华民族再次遭遇了强寇的摧残
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
烧杀,死亡,奸淫,屈辱……
使古老而美丽的中国深受劫难
那些年,在我们的家园
一切的一切,都失去了安全

(二)那路

那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道路
沿途不仅仅是曲折蜿蜒
也不仅仅是坎坷陡险
身心不仅仅是伤痛和辛酸
你们更多要面对的
还有一次次生离死别的考验

一九三八年的夏天,武汉

不屈的中华儿郎,在此
展开了一场抗击日寇的大会战
刚刚成立不到两年
且还在建设中的武汉头等测候所
一个负责长江流域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
被迫离开刚刚建成的办公新大楼
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
开始在颠沛流离中南下西迁

你们首迁湖南衡阳

五百公里的路程虽然只走了三天
但日军飞机的频繁轰炸
却只让你们在那里停留了半个月时间
什么业务也没法开展

你们次迁广西桂林

那里虽然距离衡阳不远
三百公里路程只用了一天一晚
但乘车、寻找住处都十分艰难
在桂林,工作虽已开展
但同样遭遇了飞机轰炸的危险
因此,你们在那里
也只是停留了四个月零二十天
就不得不又继续南迁

你们三迁广西宜山

在那里,虽然你们停留了较长的时间
却是整个南下西迁中最危险的节点
在那里,你们遭遇了迁徙以来最大的磨难
在那里,穷凶极恶的日寇
竟然在一天之内,用十八架飞机
一口气投下了一百一十八颗不同类型的炸弹
使同期驻在哪里的浙大标营校舍
在那一天时间,火光冲天
一栋栋房屋轰然塌陷
于是,你们在那里也只是工作了一年
就再次出发,向贵州西迁

你们四迁贵州遵义湄潭

这六百公里的路程
更是让你们跋涉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可见其中是多么的艰难
这里不仅道路蜿蜒,需越岭翻山
这里还缺少车辆,大多只有徒步向前
你们经历了太多的辗转
才终于在一九四零年的春天
与同时同路西迁的浙大师生们一起
被云贵小江南的湄潭人民
热情接纳到了美丽的湄江河畔
并让你们住进了还算清净的玉皇阁里面
从此,你们虽身处逆境
却拥有了相对的安全
也没有了颠沛流离的不安
便开始了你们气象事业的春天
(三)那人
你们,是一群坚强的人
历经千难万险,却依然伟岸
你们,是一群敬业的人
历经生死,仍不忘让事业如日中天
你们更是一群热爱祖国的人
祖国再穷,再困难
你们宁愿舍弃优越,也要为国做出贡献
你们是竺可桢、吕炯、涂长望、么枕生……
你们是叶笃正、谢义炳、束家鑫、吕东明……
你们是卢鋈、许鉴明、尹世勋……
你们中,有的是世界级气象大师
你们中,有的后来在新中国国家气象局领衔
你们中,有的被聘进了中国科学院……
就是你们这样的一群人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与西部内陆的小小县城——湄潭
都曾与西迁至此的武汉头等测候所结缘

你们的事迹,令今天的我们感慨万千

比如涂长望,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开创者
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杰出领导者
曾在遵义、湄潭工作了三年多时间
他为了祖国的气象事业
放弃还差三个月就获得的英国博士学位
毅然响应了竺可桢让他回国的紧急召唤

你们的事迹,令今天的我们汗颜

比如尹世勋,中国现代早期气象测候专家
湄潭气象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在广西宜山遭遇轰炸最惨烈时
他还不忘自己的观测工作
和守护气象设备安全的责任在肩
竟然顾不上照料已经临盆的爱人
以致让大女儿在一个山洞里
完成了一个新生命与人世的首次见面

你们的事迹,令今天的我们感叹

比如卢鋈,中国早期的气候分类学家
武汉头等测候所的新任主任
在他带领员工西迁湄潭的期间
不幸在福泉的马场坪翻车遇险
但他却顾不了身上的疼痛
甚至胸腔的骨折和头部的震荡
竟把所有的气象观测设备
干燥,修缮,最终依旧如初般完善
你们的事迹,令今天的我们点赞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正百废等待兴建
应涂长望局长的一声召唤
叶笃正,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
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谢义炳,中国现代天气学
和大气环流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这两位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
告别世界著名大气物理学罗斯贝导师
和美国优越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
也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
投身到祖国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那事

你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你们在遵义、湄潭、永兴期间
你们身居破旧房舍,就着油灯昏暗
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和民族
开创出一片气象科学的蓝天
也使偏僻的遵义、湄潭
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气象研究的一处圣地
成为中国气象历史中
又一个重要的光辉的节点

竺可桢的《二十八宿起源之年代与地点》

以及《徐霞客之时代》、《历史上星座之变迁》
卢鋈的《天气预告学》、《中国气象概论》
以及《贵州气候之三大特色》
涂长望的《何以贵州“天无三日晴”?》
叶笃正的《湄潭大气电位之观测》
谢义炳的《贵州天气与气候》
卢鋈、史以恒的《遵义天气分析》
以及幺枕生、束家鑫、郭晓岚……
你们都曾在遵义、湄潭
留下了一曲曲优秀的气象科学诗篇
而且,你们还都与
贵州遵义、湄潭有着最深厚的情感

(五)那情

七十多年的时光悄然流逝
但并没有将那段难忘的故事埋掩
七十多年虽然过去了
但当年那些生动的情景片断
又因为另一群人的热情与奉献
再次被一幕一幕地
汇聚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为了使这段非同寻常的气象历史

得以全面的展示和再现
为了让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
和其史地系,与武汉头等测候所
一代气象人的问天精神
能够代代往下相传
湄潭人民又一次不遗余力地
率先翻开了这一部历史的宏伟画卷

尽管他们穿越了万水千山

行走了太多的街巷
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难堪
但他们始终胸怀一种信念
怀着对那一群气象人最崇敬的无极限
用他们最执着的一份虔诚
不仅完成了一部《问天之路》图书
他们还希望将那段沉默太久的故事
用另一种直观的方式
生动地在后人的生活里凸显

在这群追寻那段历史的人里面

除了与遵义市、湄潭县气象局领导的支持关联
还有县委政府和国家、省气象局领导的挂牵
还有社会自愿者,地方文史专家
和湄潭县政协、县人大领导无私的奉献
更有西迁湄潭的亲历者——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骆继宾的建言
以及那些还健在的气象老专家
和一些气象学家的子女们
对那段特殊的岁月深刻而真切的怀念

【作者简介】曹裕强,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贵州湄潭人。曾在《人民文学》《贵州日报》《贵州工人报》《当代教育》《青年时代》《华夏酒报》《侨乡文艺》等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与人合作编著长篇历史纪实《永远的大学精神》《问天之路》,20集电视文学剧本《文军西征》;主篡《湄潭县财政志》《湄潭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志》;编著《湄潭历史遗存》;出版诗歌专辑《在湄潭,与一片茶叶相遇》等。现为湄潭县诗词学会会员、县傩文化研究会会员、县音乐协会会员、县浙大西迁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县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县文化遗产研究会秘书长、县作协常务副主席,遵义市文学音乐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散文学会会员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