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振锋 | 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耕夫的图书馆 2020-09-14

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在锺明善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吴振锋 

二十五年前,我从大山里来到交大一村,见锺先生,先生说了一句话:振锋,在书法界,咱陕西的这枝笔可不能停下来。这是肯定,说明我在全国书坛发出了微的声音,得到了先生的首肯。这是鼓励,在先生面前,振锋再大的胆,也不敢称自己“陕西的这枝笔,真正称得起的是先生。
那时候,我正读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中国书法史》(修订本),我深知这本书对于一个时代的份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先生主导举办的国际书学研讨会在西安唐都宾馆举行,一时书坛群英荟萃,少长贤集。那时候,在台上演讲的,会上发言的,多是今天令人刮目的大咖。会上,播放由先生主笔央视余琳导演的《墨舞》影视片,是至今令人怀恋的。这是一部用现代舞蹈阐释东方书写最优美的影视作品,大约比台北林怀民“云门舞集的《行草》三部曲,要早七八年十来年而且《墨舞》解说辞,文辞优美,节奏明快,在央视上,至今都是稀见的。我想,这才是“陕西一枝笔咱陕西人的大手笔当然,先生鼓励我的话,也是鞭策,鞭策我“不放下这枝笔,像先生一样,深耕砚田,奋力前行。
受锺老对汉字汉文化深爱的启发与影响,我从反思五四到反思“走拼音化”“去汉字化方向,到研究隶变以及重新定义汉字,推翻“记录口语符号既成之说等等,这些匹夫之勇,“胆大妄为,都是因为受恩于先生。
有一次,因为日本国要出《书道事典》,新中国部分,先生推荐我完成了约稿,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中国六十年书法史纪》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先生的助缘,不可能有这本书的面世。好几次,我都想给先生恭恭敬敬地磕个头,但都被先生婉拒了,我知道,我所能回报先生“开慧大恩于万一的,唯有勤奋耕耘,赓续文脉一径也。我与先生来往不多不频,但先生对我有如山之恩,不要说,在人生关键时的提携,就是每一次展览,比如三友展,师生展,先生只要在西安,必定到场为促红晚辈而不遗余力,关爱有加。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前年的办个展。那天,我到先生之处送请柬,先生为我写的题字,墨迹尚未干。当我得知他在澳门的展览与我在西安的展览,同是四月一日的时候,我既喜悦又遗憾,喜悦的是,咋这么巧,我选的一定是个好日子,因为这也是先生择的吉日。但深为遗憾的是,这一次,我将听不到先生的现场指导了,而且这个遗憾无法弥补。 
我受先生口惠之恩,还有一句,就是“走自己的路,不拆别人的桥'前段时间,我以此为题,写了篇小随笔,不想微信圈一夜之间有七八千人分享,这说明先生的教导,得到了共鸣,一是先生的影响力,二是先生的思想力。
我曾为先生写过文章,就先生对当代书坛的贡献概括了六个类型,包括思,事,功三个方面,“如“汉字意象说,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等。“则如于右任书法个案研究和《于右任书法全集》等。“,包括创建于右任书法学会,创建交大书法专业,创立交大博物馆并捐献两千多件文物,等等,这些都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无法用几分种时间可以言述的。这里不赘。 
今天凌晨,我打开微信,一句话打动了我,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我们都是当老师的人,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会影响一辈子。先生为人示范,用美德育人。回想锺先生当年那句美好的鼓励,“我以希望,我这二十五年里,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先生的“滴水之恩。先生之恩,山高水长。先生之德,渊远流长。先生之艺,生命常青。先生之寿,万年无疆。
恭祝敬爱的先生与师母身体健康,平安喜乐。祝各位朋友中秋快乐,幸福吉祥谢谢大家。


2019910,教师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