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華秋實-9月16日周三晚20:00拍卖预展链接.30

 玉养添年 2020-09-14

Lot1 清代白玉红沁双獾

长3.55cm 宽3.4cm 厚2.35cm

该器物为白玉质,玉质细腻油润,整体受沁,温润可人,局部沁色鲜红,光气十足。该器物为镂空圆雕件,造型优美,器型饱满,雕琢大獾小獾各一只,獾子相互依偎呈伏卧状,小獾扒附大獾,回首互望,圆头圆脑,憨态可掬,开脸生动可喜,身形饱满可爱。獾的谐音为“欢”双獾即是“双欢”,寓意欢欢喜喜、和和美美。该件器物选料精良,活泼可爱,造型生动形象,雕工细腻传神。为收藏、把玩之佳品。

Lot2 清代白玉月宫玉兔牌

长4.15cm 宽2.7cm 厚0.5cm

玉牌为白玉质,玉质纯净,光泽莹润。牌子呈海棠形,大体椭圆而四角内倭,牌头饰海水祥云,云头饱满,海水翻腾,雕琢仔细;牌身外缘有凸起边线,正面装饰传统神话故事图案玉兔捣药,玉兔呈立姿,尖嘴圆眼,双耳竖立,背部微微拱起,短尾细足,造型灵巧可爱,双手紧握捣药槌,作捣药状;背面阳文雕刻印章形款“月宫”,字体饱满,风格灵动秀气、古朴洒脱,文字内容与纹饰内容相互呼应、完美结合。该件玉牌用料精良,形制优美,题材少见,赏玩价值颇高。


Lot3 清代玉鸟

长6.7cm 宽3.9cm 厚0.4cm

该件玉器玉质坚实,色泽浑厚深沉,受沁浓重,光泽莹润。该器物为片雕的玉鸟,造型为侧面剪影的卧姿造形,尖嘴圆眼,喙部较长,昂首挺胸,双翅上扬,尾翼自然下垂,双爪呈握状,造型简约、形象,铁折线硬朗,走刀干净利落,纹饰朴素有力。颈嗉下有穿孔,双面钻,打孔精准。流行于商周时期至今。


Lot4 清代玉勒子一组

大:长4.35cm直径2.65cm

小:长4cm直径2.65cm

该组玉勒形制均呈束的腰喇叭形,体型一大一小。大勒子通体白化,局部有土咬,胎骨坚实,表面光气十足,两端平齐,中部收腰,两端微外撇,对钻孔,孔道上窄下宽呈喇叭形,系挂方便,表面打磨仔细;小勒子玉质青白,通体受沁局部白化,光气莹润,沁色自然,上端呈近圆柱状,中部收腰,下端顺势外撇,孔道顺直,上窄下宽。该组玉勒通体光素无纹,形制敦厚大方、素朴简约,规矩中略带随意,古意盎然。流行于文化时期至今。


Lot5 清代红沁玉管、玉锥形器一组

锥形器:长6.5cm  直径1.1cm

长管:长3.55cm  直径1.2cm

短管:长1.7cm  直径1.6cm

该组器物为玉管和锥形器。玉管呈圆柱形,两根长管,一根短管,中间打有通孔,孔道精致、自然,玉管周身受沁,红沁斑斓,色泽深沉而富有变化,古雅内敛。锥形器器型敦厚圆润,材质温润细腻,表面打磨精细,光气十足;整体为圆柱体,光素无纹,上部打磨出肩,顶端凸起,其上对钻一小圆孔,底部端尖圆。该组器物皆为配饰,形制规矩,沁色美观,无论是单独佩戴还是组合搭配,皆为佳选。流行于良渚文化时期至今。


Lot6 清代白玉龙纹带板

长7.3cm 宽5.2cm 厚0.9cm

该器物为白玉质,温润细腻,光气莹润,局部有饭糁。该器物为片雕,形制呈倭角长方形,带板四面起边框,边框上饰以细阴线,内部以剔地平雕的手法雕琢穿花龙纹,龙为侧面,宽额方嘴,面如骏马,双眼炯炯有神,如意形鼻,头顶飘发,龙角后扬;龙身健硕,体态婉转,穿梭于花果之中,蟠曲扭转,四爪伸张,四肢孔武有力,英姿矫健;带板背部光素无纹,呈磨砂状,边角有四组对穿孔。该件带板造型优美,题材少见,做工精细,纹饰饱满而富有张力,典雅大方,为收藏之佳品。有明代风格。


Lot7 清代白玉红沁谷纹勒子

长3.5cm 宽1.65cm 厚0.7cm

勒子为白玉质地,玉质莹细腻,沁色鲜红自然,皮壳光亮。该器物为双面工,器型呈长条状的扁方柱形,中部打孔以方便穿绳佩戴,孔道细长规矩,足见技艺之高。玉勒两侧边缘出齿,形如城垛,两面雕琢浮雕谷纹,谷粒饱满,谷芽婉转细长,纹饰清晰,线条流畅自然。勒子在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挂于颈部或腰间的玉饰,即可单独挂,也可与其它玉饰组合挂。该件器物材质细润,纹饰布局工整自然,为玉勒中难得之佳品,藏玩皆宜。流行于战国时期至今。


Lot8 清代青白玉龙纹环

直径4.05cm 内径2.15cm 厚0.4cm

该件器物为青白玉质,结构细腻,质感莹润,局部有沁和灰皮。该件玉环内外皆为正圆,造型规矩,形制美观,以斜阴线区分内外阔,两面均用一面坡的方式做出简化的龙纹,每面雕琢三个龙首相连,扁环眼为象征,弧形纹为区分,线条坡度适度,走刀干净利落,纹饰鲜明凝练。玉环是古代玉珮中的重要器物,《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郑玄注曰:“环佩,佩环佩玉也,所以为行节也。”不仅是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更是文人雅士用来以节行止、克己复礼的礼玉,历来经久不衰。流行于西周时期至今。


Lot9 清代白玉衔穗凤鸟

长7.8cm 宽4.9cm 厚2.25cm

该件器物为白玉质,玉质油润,光泽温润,局部沁色美观,包浆自然。凤鸟为镂空圆雕件,为整块玉料雕成,凤鸟呈蹲卧状,圆眼短喙,口衔谷穗,叶子曲卷分张,灵动自然。凤鸟身形饱满,曲颈前伸,双翅浮雕而浅刻其羽,后扬自然合拢,飞羽、覆羽刻画丝丝如理,层次清晰,双足内收藏于腹下,神态静谧吉祥。凤鸟是尊贵与祥端的象征,衔穗象征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该件器物用料考究,设计合理,雕琢精湛,可谓匠心巧运,不可多得。有宋代风格。


Lot10 清代青白玉满沁素璧

直径5.45cm 内径1.4cm 厚0.9cm

该件器物玉质细腻浑厚,色泽青白,局部有沁色,一面玉色如新、清新靓丽,一面满布灰皮、厚重自然,两面对比鲜明,较为少见。该件玉璧形制规矩、器型厚重,做工规整,内外皆为正圆,孔道顺直,孔壁干净利落,边缘周正圆润,表面打磨仔细,光泽细润,颇为难得。流行于西汉时期至今。


Lot11 清代绿松石龙纹工形珮

长2.9cm 宽1.4cm 厚0.45cm

该件材质为绿松石,材质致密、瓷实,纹路清晰、漂亮,光泽油润,包浆自然。该件器物形制为长方束腰形,中部打磨出长条形凹槽,形如“工”字,又有别于汉代流行的工字珮,故称工形珮。玉珮正面两端以不减地浮雕的方法雕琢出龙纹,龙纹对称分布,饱满而清晰;背面为光素无纹,中部装饰一道阴线弦纹,贯穿两端,简单利落,颇有力度。该件器物可藏可赏,更适宜装饰、佩戴。流行于春秋时期至今。


Lot12 清代玉司南珮

长3.4cm 宽2.25cm 厚0.6cm

该件器物通体受沁白化,胎体坚硬,灰皮中透着莹润,光气完好。该器物主体呈两端平直的菱形,纹饰简单利落,以细阴线勾勒边框,两端辅之以细阴线装饰,简洁悠扬;腰部两边对称附加方折形出脊,并以斜阴线装饰,器型端庄稳重,素雅古朴,磨制规整,形制少见,中部有通孔,适宜佩戴。司南珮为汉代辟邪三宝之一,取司南可使人不迷失方向之意,以正克邪。流行于东汉时期至今。


Lot13 清代寿衣沁兽面纹壁瓶

长13.6cm 宽6.3cm 厚1.3cm

该件壁瓶通体受沁白化,局部有桃红色、紫红色沁斑,颜色丰富斑斓、古朴自然。该件器物为厚片雕,构图精巧,透视感极好,观之宛如整器;器形呈方瓶形,小口、溜肩、直腹下收、平底,肩部装饰阴线回文,腹部浮雕兽面纹,浓眉凸眼、炯炯有神,以卷云纹装饰面部、耳部,局部再饰以网格纹,为摹三代之铜器,圈足装饰回文,于颈部纹饰相应;背面为平面,光素无纹,方便挂嵌于屏风、墙壁,整件器物小巧精致而又不失端庄雅气。壁瓶从流行之时便受各路文人雅士所喜爱,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便如此赞誉:“床内后柱上钉铜钩二,用挂壁瓶,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冬夏两可”。有明代风格。

Lot14 清代白玉剑珌

长5.65cm 宽3.9cm 厚1.55cm

该件器物为白玉质,玉质莹润,光气十足,局部有褐色沁。该剑珌器形为束腰梯形,素面无纹,简洁大方,造型饱满,敦实厚重。器物造型拿捏到位,大气精致。剑珌上窄下宽,上端并排有三个孔,中间大孔为圆形,两边两个半孔,从内部连接打孔,为方便将剑珌固定于剑鞘底部,剑珌底部平整。《汉书.王莽传》:“玚琫玚珌”,盂康注曰:“佩刀之饰,上曰琫、下曰珌。”该器物饰于剑鞘底部,故名剑珌。该件器物做工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抛光精湛,虽为素器,仍为难得。流行于汉代时期至今。


Lot15 清代白玉兽面乳钉纹剑璏

长9.3cm 宽2.45cm 厚1.45cm

该件器物为白玉地子,整体受沁,玉质温润浑厚,局部沁色浓重,光气一流。该剑璏的形制为平顶双檐式,上檐较短,下檐较长,顶面主体为浮雕乳钉纹,饱满精致,布局疏朗近上檐一侧雕琢兽面纹,眼睛为方框形眼,鼻梁长直,神采奕奕,立体感强烈;兽面眉毛为游丝毛雕,纤细清晰,眉角上扬内钩,雕工娴熟精细。剑璏背部穿孔精到,局部有铁锈附着,厚重古朴,包浆自然。该件剑璏工艺精美、布局大气,个头较大、抛光精良,极具收藏价值。流行于汉代时期至今。


Lot16 清代白玉黄沁玉鸟

长7.25cm 宽2cm 厚0.2cm

该件器物为白玉质,通体黄沁,光气细腻莹润。造型为侧面剪影风格,整体成型准确、刀法利落,虽无纹饰细节,仅有剪影之形,但鸟侧面站立之轮廓旗清晰可见,身形饱满,羽翼洒脱,形神兼备,意趣丝毫不减。该件器物设计精妙,工法凝练,打磨精细,两端皆有穿孔,方便佩戴,藏玩皆宜。流行于西周时期至今。有修补


Lot17 清代青玉凤鸟纹玉牌饰

长8cm 宽6.75cm 厚0.7cm

该件器物玉质莹润,色泽沉稳,沁色丰富,光气柔和,皮壳漂亮。改器物造型为厚片状梯形,单面工,正面纹饰为凤鸟纹,两凤相对,上下两组,凤鸟为伏卧式,圆头圆眼,尖嘴细长下钩,凤首高冠交错,双翅蜿蜒舒展,纹饰构成技法为单阴线,线条精美,走刀婉转,磨制细腻,线条精美,另一面光素无纹,两段打有“L”形对钻孔,方便上下连接组配,亦不影响正面纹饰的完整性,打孔技艺精湛,构思巧妙,颇显当时严肃、完备礼法之下的规矩、华贵的用玉风格。该件器物器类少见,器形规整,纹饰精美,光气一流,实为难得。流行于西周时期至今。


Lot18 清代玉箍

直径7.6cm 内径6.55cm 厚1.55cm

该器物造型古朴,玉质坚硬,光气柔和,整体受沁颜色深沉,整体光洁温润。该器物为窄环形,器型浑圆、规整,厚薄较为均匀,通体素面,精磨抛光,器表光滑熟润,古朴庄重,在当时的生产力下实属不易。器身沁色浓重自然,抛光娴熟精到,光气十足,器形看似简单,但细节上无不体现了工匠技艺的高超和认真。把玩、收藏皆适宜。流行于夏商时期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