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片中国最早的“家谱”,记录了3000多年前的一个殷商家族!

 传统文化管窥 2020-09-14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产生于上古时期,完善于封建时代。最初主要是统治阶级用以记录血缘关系和血统世系的谱牒,后来逐渐普及,由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几乎家家都有一本家谱。

正所谓“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今天,家谱是中华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史载,我国夏、商、周三代王室都有自己的家谱。后人曾加以整理,编成了《五帝德》、《帝系》、《世本》等通代谱牒。

西汉史学大师司马迁参考这些资料,写成《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三代世表》,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五帝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及楚王室的历代世系;此外,还根据春秋时期各国国君的家谱,编成《十二诸侯年表》。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那些原始的家谱文献早已失传。

幸运的是,在传世的甲骨文中,还保留有最古老、最原始的实物家谱。

据学者研究,在已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中,共有三件可以确认为家谱:

其一见于《殷契卜辞》第209片,其二见于《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其三见于《殷墟文字乙编》第4856片。

其中,最完整、典型和最具研究价值的,是第二件即《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第1506片。

这是一大片牛肩胛骨,最初由英国传教士库寿龄和美国传教士方法敛从中国古董商人手中购得,后由库寿龄转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这片甲骨的刻辞,记录着一个商代家族世系——倪氏家族十一代十三位祖先的名氏,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家谱,号称“天下第一谱”。

全片共13短行,每行一句,除第一行为五字外,其余12行均为四字。

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刘正先生将之释读为:

贞:

兒(倪)先祖曰吹。(第一代)

吹子曰卫。(第二代)

卫子曰燕。(第三代)

燕子曰帷。(第四代)

帷子曰壹。(第五代)

壹弟曰启。(第五代)

壹子曰噩。(第六代)

噩子日徕。(第七代)

徕子日洪。(第八代)

洪子日御。(第九代)

御弟日修。(第九代)

御子日射。(第十代)

射子日商。(第十一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卜问:

倪姓的先祖名叫倪吹。

倪吹的儿子名叫倪卫。

倪卫的儿子名叫倪燕。

倪燕的儿子名叫倪帷。

倪帷的儿子名叫倪壹。

倪壹的弟弟名叫倪启。

倪壹的儿子名叫倪噩。

倪噩的儿子名叫倪徕。

倪徕的儿子名叫倪洪。

倪洪的儿子名叫倪御。

倪御的弟弟名叫倪修。

倪御的儿子名叫倪射。

倪射的儿子名叫倪商。

这件家谱一共记录了13个人名,其中父子关系的11人,兄弟关系的两人。也就是说,这件家谱共记录了这个家族11代的世系。

刘正先生指出,这个倪姓应该是殷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小诸侯附属国的国君,在那里奉行的是以长子继承制为主,兄终弟及制为辅,所以在第五代和第九代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现象。

若我们按每代20~30年计算,则这一家谱跨越的历史长达220~330年。

陈梦家先生曾将这件甲骨定为殷王武丁时代所刻。这样的话,则第十一代的倪商应该生活在殷王武丁时代,也就是大约在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之间。

倪姓的始祖倪吹又比这再早220~330年,那大约是殷商王朝建国不久的太丁、外丙、中壬、太甲四帝的时代。

也就是说,这一家谱的历史年代和殷商的历史年代基本是一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