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摄影艺术网上海站,第84期2020

 玉韫珠藏 2020-09-14
文章:酣畅淋漓的《海上抗疫图》
作者:林路
面对一个时代独特的境遇,影像的力量究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王杰的《海上抗疫图》,以其酣畅淋漓的“笔墨”,铺开了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无数摄影人以其担当的正义,以其目击的镜头,深入到人类生存的每一处空间,记录了人们面对疫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生存困境,以及奋力抗争的勇气和信心。然而,仅仅简单记录是远远不够的,表象的真实难以维系纷繁复杂的世俗万象背后的万千缘由。因此,王杰借助当代摄影驾轻就熟的技法,将表象的真实融合成散点透视结构的生命长卷,远远近近之间,深深浅浅之外,将人性的魅力凸显在镜头之外,人心深处,将抗疫时代的风云一时间尽收囊中,留存于后世。如同当年的“清明上河图”,弥足珍贵。
当年长五米多的“清明上河图”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成为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绝妙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回看王杰的《海上抗疫图》,其尺幅和气势绝不逊色于当年。至少从形式的表现力上看,也足以匹敌。
这让我想起了画家吴冠中30多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过的话:“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不要意境;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80年代“形式美”的讨论曾经让人们开始重视艺术语言本体,使艺术家们意识到,在现实主义以外还有其他的许多东西,有些本来就潜在于人的内心里,现在可以激发出来了。王杰的《海上抗疫图》就是一次源自内心被激发的艺术创造,而非简单的纪实所能达到的高度。
熟知摄影史的朋友也许知道,美国著名女摄影家阿博特在提到杰克·伦敦时,曾经引入了倾向文学的主题:现实主义聚焦于“真实人物”,“充满”“愿望和信念”,而这些愿望和信念既属于人物,也属于作者本人。她认为,摄影师的客观状态“不是机器的客观性能(objectivity),而是明智的人类的客观性质(objectiveness),其核心带有个人选择之谜”。这样的个人选择之谜,就是希望将摄影师的认知介入到日常的客观之中,从而将客观的真实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或者说,现实主义远不是对先前存在的事实的中立呈现,它或许包含某种重要的形式策略。诚如阿博特所见,“(对于摄影师来说)第二个挑战是把秩序强加于所见之物,提供视觉语境和知识框架——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摄影艺术。”正是在这样一层意义上,王杰的《海上抗疫图》所带来的摄影“审美因素”,与他的纪实或者现实主义目的并不矛盾。也诚如约翰·塔格所言,这足以让我们相信 “现实主义”的“内在”特征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和往常一样,看到现实主义在意义层面上,被界定为复杂构建过程的结果。仅仅将表征与其之前的“现实”作比较,我们无法准确判定表征的现实主义特征。现实主义表征的实现不是以任何直接或者简单的方式,与表征“之前”呈现给我们的东西构成一致。相反,这是一个复杂过程的产物,而这个过程涉及对确定的表征手段积极的、有选择的利用。
这样一来,王杰的《海上抗疫图》借助了传统纪实摄影所不敢逾越的表现手法,让整个视觉语言的展开,有点飘逸,有点迷离,然而却不乏生命情怀关照下的节奏跳跃。他并不拒绝偶然性的巧合所带来的视觉快感,也不放弃直面真实的评判甚至介入。但是随着长卷的缓缓展开,总是希望借助这些影像的力量,真正揭示抗疫时期的生命本质,从而在镜头后面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这样的长卷恰恰就是发散的感觉:不管是语言形式上,还是生活方式上。从语言形式上说,既有精确到细节的微观特写,也有夸张到极致的大写意笔触,更多的是虚实之间的衔接感。从生活方式上看,形形色色的生活状态回环往复,就像是意识流小说不拘泥起承转合的信手拈来,却深藏着摄影家对生活的复杂感受。也许王杰的本意,就是试图“回到现场”去“触摸历史”。这个“现场”,既是抗疫时代无数人在人生舞台上的登场,包括观众为自己营造的虚拟现场。而所谓的“触摸历史”,就是王杰借助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包括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细节,重建可以“触摸”的历史,并且进一步通过影像的力量,钩沉思想。
也许不管是虚也好,实也罢,这样一些被摄影家看上去随手拈来的视觉语言,实际上积淀了许多人生的经验历程。一旦当这些视觉的重构完成了“重建现场”的功能之后,或者说在“重构”的整个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其间的历史使命。所以,当你仔细阅读这幅长卷,并且借助自己对生活的经验模式反复揣摩之后,就会发现每一处画面都将以其个性化的性格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让你读出许多人生的甜酸苦辣。
正如本雅明的一段话所说:“过去的真正形象,只是在瞬间闪烁而现。我们能把过去当作仅限于一次稍纵即逝的形象来把握。如果错过了可能认识它的一瞬间,就什么都完了。……因为,面对着过去的一次性形象的是现在;只要现在不能够自觉到这一点,那么,过去的形象就很容易消失于现在的每一瞬间。”王杰的视觉语言其实就在邀请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完成一次穿梭,这是一个出色的视觉影像制造者对观者充分信赖的信心所在,文化的传承也就有了落脚点,生命的激情也许就有了可以酣畅淋漓释放的出口!
文章:《海上抗疫图》简介
作者:王杰
2020年初,正当人们兴高采烈喜迎新春佳节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令人们措手不及,病毒四处蔓延,侵蚀人们健康的体魄,感染人数急剧攀升,百姓生命危在旦夕。此时,疫情重灾区的城市被迫封锁,道路封闭,人员被隔离,一切娱乐活动停止。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召唤。在危机时刻,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勇敢地冲向一线,他们来不及告别父老乡亲、来不及亲吻妻儿,“逆行而上”奔赴前往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无畏出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全国一级防备措施,入城道口加强防疫检查。志愿者们身穿防护服、手拿测温枪加入防疫行列,逢车必查,人人检测。城市道路小区门口加强防疫安检重点,外来人员成为重大“监护”对象。各基层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建立疫情防控体系,街道小区责任到人,做到“宣传家喻户晓、排查精准到人、监测各家隔离、村口分兵把守、情况每日一报”,防控措施快、准、稳,唯愿在众多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尽早战胜疫情。
悲壮时刻,生离死别之际,展现了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灾难的决心和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战“疫”,没有不可逾越的寒冬,没有不可战胜的病魔,疫情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矢志不渝,用双手托举起希望和美好。
《海上抗疫图》以摄影、绘画、书法相结合的长卷集锦形式,叙述在抗击疫情中所发生的场景串联组合,用每一个瞬间的画面连接,来记录上海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
谨以《海上抗疫图》向抗击疫情的英雄和白衣天使致敬!
编辑:杨彦
审核:陆华
校对:顾耀佐、查珺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