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曦云,在农夫、官员、作家和学者角色中穿梭的行者

 三苗网 2020-09-14

本期三苗人物:吴曦云

吴曦云

在农夫、官员、作家和学者角色中穿梭的行者

文、图吴止境

 “绿水绕文曲,青山卧武侯”的凤凰是山川匠造,是民风所致,是名人倚寄。阅读凤凰名人就是阅读一部大书,一部史书,读懂了这部大书,也就明白了人情练达,凤凰山河。今天我们来一起阅读一个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凤凰名人。

 但有的事情注定用千言万语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时空为经,生活为纬,两行小诗话纵横……

【打油诗·序】:

《凤凰和鸣》

南华有座山,父亲南华山;

山下有条河,母亲沱江河。

河绕一座城,名曰凤凰城。

父母毓秀人,永玉沈从文;

文星一条街,走出熊希龄。

雨中四座桥,风云雪雾桥。

桥头有扇门,众称南华门;

门里有个人,闪耀吴曦云。

山与城与人,在你我眼里;

史和书和画,藏在他心中。

 当然,注解那是少不了的吧,那我们就开始为这点事这点情,为这山水人情作一点解释,开始讲的是一个人,苗族学者——吴曦云。

 

 说到人,是凤凰人,那么得先说长出凤凰人的这凤凰地。一步一幅图景,一步一处古迹,一步一个传说,一山一水幽韵,四处闻听凤鸣。凤凰山水环城,形象开合太极,远山(尤从南华门观南华山)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地势低凹,形如釜底,山川秀美,钟灵毓秀。像雨后春笋砖木混搭的陈年老屋密密匝匝地插满了釜底。自西北向东南。宛若一条清清玉带的沱江从堆满老屋的釜底缓缓悠悠地划过,亲吻着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倾诉着赭红浸染的古城墙的忧伤,经年累月的经受着古色古香的卧虹桥的“胯下之辱”穿流而过,在沙湾回旋而观龙潭渔火,调戏着娇俏玲珑的万名塔,在径去大海的征程中而景仰着,再望一眼苍翠欲滴的南华山……

 

【一】

 话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世间所有的相遇,唯物说是机会、碰巧、巧合,唯心说是缘分、注定、命运;这次的话……

 从客观的角度讲,正解的标题应该是要长一些的《吴曦云——在农夫、官员、作家和学者角色中穿梭的谦劳君子》,但是一来会稍微拉长标题,而作为“行者”更具有张力。农夫的行者、官员的行者、和作家学者的行者于一身。

 其人其行且其事迹,亦谦亦劳亦即行作。因缘际会,三两时辰,开篇注定了这会是一胡说八道一派胡言之章,但是其印象之深刻,又不说两句而心有不甘,所以便有了以下的胡言乱语了。由于才疏学浅和未曾与师意笃情深,起初奉上预定写写随笔,蓝本之中预料也就八九百千把来字的文字排量安排下去,成一则贻笑大方的小短文;虽然只是三两时辰的谈话和素面之缘,但是毕竟这么有内涵和丰富内容的一个人搁在眼前,未曾想写成了形神不俱文体不兼的这么一篇文字,这么呼啦一下下来,就乘以十数倍万把字的存量产出了,洋洋洒洒下来可能这字打得——形散神也散了,用时髦的说法:写成这样子我也是醉了!估计是没有几个人会去看完它。但是还是付诸了心血的,自己给自己喝个彩谁又管得着,你不看完它是可以的,但是从精神上给作者点个ZAN是允许的。写别人,其实就是在写自己(的想法)。就如同大千世界中的每一件事情的产生,确切来说,是实属预料之外,又存在情理与自我的最高机器中枢之中。

 

【二】

 开始不得不先说两个人,经此两人的邀约引荐,才会有此一叙,收获一场高级中枢的营养大餐,让它飞跃的发育成长。

 在一个海清河晏的午后,大姐和贺哥说同我去见一个人。一个全国各地的大学机构的相关课题组和国外民俗文化爱好者、国际文化友人都特别敬佩敬重的一个苗族学者,也是一个湘西地方史和苗族土家族学史方面的专家,对此方向的学术研究造诣颇深亦建树颇多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吴曦云,一个阳光向上充满希望正能量的名字,其人也亦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活蹦乱跳的在地球上跟着地球公转了六七十年了,游学到过这个地球上的很多角落,看过很多地方的日出日落,品味过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异域人文风情,走过许多地方的山川河流,唯独守望驻扎在沱江河岸,不舍离开他的凤凰——这是经受住了巨大的‘高官厚禄’和眼前利益的一种操守与思想把持,就像《边城》里的爷爷,他要守着河边的渡船,渡人,过日子,等翠翠出嫁,等等。

 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记他的一个落款是吴西云,也许是曦字的笔画多和复杂,就被这么简化写了吧,但是那是非常不恰当的,他是曦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的学者,是东边的曦云,说破天也是天边的东云,西云,那就有点见外了,呵呵。没准就是大姐或贺哥那见着的?看看他们会不从实“招”来。但也不会冤枉好人。美丽的错误世间常有,也常被人们原谅。这便如此罢,延引正题。

 

【三】

 上面说到的,我之所以能在吴老师家“闪亮登场”拜上面说到的二人所赐,这个接头人首先是源于“大姐”,这种情景下的称呼,不仅仅局限于辈份的称呼,也不说什么大姐大啦,当其超出了群体圈子之外的尊长时,普而成为是一种社会职能地位成就的尊称或说“江湖地位”啦,是一个质朴大方的标准苗家大姐,能言善辩,朋友圈广,给“点ZAN”的人特别多,平易近人,一点都不像是一个退休的地方高级官员;除了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在政商、学术、文艺……各界给“点ZAN”的人都不乏其人,足见大方而朴实的人,人缘都倍好。简而言之,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能人”或三个字“女强人”。听说和吴曦云老师是邻居兼一个屯上的老乡,当然,也是吴老师的“粉丝群”中的一员,所以只要沾到关于湘西苗族土家族民族民俗学术和凤凰文化湘西风物风俗这方面的边儿,她就会推荐说吴曦云老师是不二的人选,在湘西也好在全国乃至全球也罢,翘楚也,没有之一。

【四】

 二,贺哥,不是说他‘二’是说这第二个人。是经大姐引荐,他同我说,一起成行去拜见‘高人’。这也是一个有韵味内容丰富的西北爷们西北汉子,其名贺敬,自称“贺敬没有之”(以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区分开来),一地道的文玩专家,身上的各种佛珠菩提手串,远处看去,还以为是个长了头发的佛门弟子。一日,南华山上一老道在游道上上行碰到他说一眼看上去他有佛缘。我乍一看,还真有点‘丈六金身’上身的味道,我开玩笑说,等南华山上的南华禅寺恢复好了,你往那一站可能都会熠熠生辉。谈起话来就体会到这走南闯北的西北大佬爷们见识广博。乍一看愤世嫉俗嫉恶如仇,放在十年八年前的应该也算是个十足的愤青、文艺青年?不过现在也不能说不是,只是多了几分老男人的沧桑;你肯定想不到是家伙歌喉还可以的,特别是民族乐方面的,其便是音律爱好者,尤善文艺活动策划,在首都不仅拥有数家古玩店,麾下还有一帮能人张罗着文艺演艺事业。

又是跳跃思维的这么一个人,所以在跟他的交际中,你会有很多的“想不到”和目瞪口呆,爱开高级兼国际玩笑,笑起来像弥勒佛,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老顽童。跟他说话就是一场头脑风暴,让人脑洞大开,三句话就能看你是不是能称兄道弟。以前曾带领一干人等在凤凰地面上呼风唤雨过,周围的人都称呼他贺老师。“带领一干人等在在凤凰地面上……”——很多人和在此情景下就会想到‘老大’啥的,别,是在凤凰干高大上的‘演艺圈’哦,文艺导演哦,听着都不能不让人想和他作朋友吧,和土豪作朋友的年代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和导演作朋友则方兴未艾!SO,在这里,颜值高又能歌善舞的盆友们,想请我、该请我吃饭的可以不用看下去了,行动起来,找我来搭桥让你跟‘导演’搭上讪呀!他估计是不会看这么多字不会看到这的,因为这也不是剧本,导演不会看的,我在这且先把“贺导”的名头在凤凰地面上给他打头阵——没准“男一号”就是我,我就是男一号呢,这是我看到的离作梦中的梦想最近的一次了,得疯狂的争取这个男一号——这便是离“作梦”很近的‘跳跃性思维’了。跳回来罢,在他那肯定要说好听点的,给他找点高大上的演员,把他惊喜得更像弥勒佛。

一次‘三哥’(赵姓,怀化巫傩研究会会长)伙同同他会面后他跟我们说,“我本来就不是什么老师叫什么老师,多生分,道行相比三哥来说亦不宜为师,像三哥这样儿的我们这才该叫老师,老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可以直接叫贺哥,像笔者这种稍微用点洗洁精一洗就能成功洗脑的人,自此多了一个“贺哥”,他本来就自喻自诩“贺敬没有之”,这样估计也不至于被视为大不敬罢。再说长得跟弥勒佛有几分相似,定能容天下难容之人之事,特别是那面相真有点相近,我说你再吃胖一点就能笑迎天下客了,往那一坐没准就会有人来尊拜放煮熟了的猪头。玩笑归玩笑,说是超级老顽童并不影响其艺术与成就造诣,因为凤凰地面上还有一个更老的超级老顽童黄永玉,顽是顽了点,但是认真起来的作品在哪都是指点江山型的。

通过我这么一说,你不需要接触其人也可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活灵活现形象的身影来。又一个‘想不到’的是他的网名!若你在一个寂寞难耐的午夜梦回里,想通过社交软件的摇一摇、找附近啥的来找个人聊天时,哐当!当“超级变变变”出现在你面前时,乍一听看你还以为是哪个00后的青春美少女的名称而欣喜若狂时,没想到其竟然是一个MEN得不行的大老爷们,不禁想到这是不是一个坑。狂野性格张力与西北汉子的那种粗犷相对其网名名称“超级变变变”,看似有着一个世纪的差隔。这就是他所谓跳跃思维的源泉罢。这应该也是一个创意策划人员的丰富与宝贵的思想思维体系。

贺哥说他是山西人,那张猴精猴精的脸似乎可以找到西北汉子和精明晋商的影子,以前在小小凤凰也留下不少江西人(晋商)的会馆;但是那身随风飘舞的深邃的毛发无时无刻都在准备出卖他。可能在别人看来、在别人眼中都把他当作新疆那边的人儿,和他自己也曾经坦诚道,可能爷辈是从大漠那边迁过中原来的,有少见鲜有的鲜卑族血统,话语间忘了是吴老师还是他或是旁边的姚总提到“一代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是鲜卑人的后裔。”为此作了鲜卑注解。

 

(贺)他说,我到你们湘西来倒不像是我来到少数民族群体中,你看,就我这脸,就我这腰这身毛,更像我是一个新疆阿里木/巴特尔来到你们当中。兄弟,你看,虹桥边儿上那卖羊肉串串儿的更像我的兄弟!但是(跳跃思维算是开始啦),我自从前几年来你们凤凰,便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好像苗民是我的亲戚一样,走到乡间,他们可能看我更像一个外国人,同样问我吃饭了没,进屋坐进屋吃饭……这是部族村落逐渐没落和向城镇化进展的进程中在乡村里碰见的、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社群文化和真正深层次以人为本的社会现象,这样的社群比我在北京看到的和谐得多,虽然‘和谐’是从那里号召发出的。他说,我喜爱着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啊(西北汉子讲话的停顿、非感叹啊),对,凤凰(地),南华山(山),都有一定的灵韵和生命让人着迷,啊,对,还有人,啊,那啥小吴啊,不是外面所说的艳遇哈。我是真心喜欢这地方,和人那也是,(你比如)那吴老师,啊,大姐,三姐,姚总(其实他更大范围来说是喜欢湘西风土,不仅局限于凤凰咯)这些人,一杯茶我们可以温习一下午。(再来一个三级跳跃思维)以后如果(泛指林场方面)能给咱(此指西北人称呼个人自己不是咱们的意思)一块地,咱以后就在凤凰就在这南华山上养老啦。啊,对了,到时‘南华禅寺’恢复好了,我要问一下他们收不收人(信徒)了,‘古苗国原始村落’复古好了村里要不要找个村长呢,那(家伙)我跟上面汇报汇报,我去当好了。我在想“贺哥,我相信只要你愿意,南华山一定请你去(禅寺)当和尚也好当俗家弟子也好或当(古苗国)村长也罢,友谊的小船稳稳的,开到那个叫‘永远’的地方”。话语还是落到了那个常常听到某人说一个地方亲切的形容:“XX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凤凰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贺)这汉子具有那种北方人的性格和他那种嬉皮风骚风桑的风格,足以能秒杀上至81下至18堪称‘师奶杀手’级,走哪都能跟人聊嗨起来,当然,很多时候还只仅限于对他胃口的人。你这样说或即使再糟糕点地步的话说他保准也不会生气的,学他的语气,把我也变得豪迈起来啦!“啊,咱就应该有原野大海般的胸怀,男~人~嘛!(阴阳顿挫一波三折‘音’)”。

 

【五】

 其实说和吴老师是一面之缘也不太确实,因为早在去年的二0一五年十二月举行的“湖南省苗学学会学术研讨会暨2015苗年会”上就曾见过他作专题的论文演讲和致辞。在相关的学术论文当中亦有他的手笔。不能说神交已久也算是有所耳闻和眼见为实了。只是没想到这次能和吴老师近距离的接触讨教,仿佛一切都在冥冥之中作好了安排。

 通过大姐的引荐,当我们来到他位于金家园的梦园居时已是近下午四点,后面我和贺哥皆后悔,不是后悔来会吴老师,而是后悔我们时间上来得太晚,这样交流的时间自而变短。吴老在湘西民族和民俗民风学术方面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也是著作等身,可谓是德艺双馨。光圈内专业内的学术文化研究探讨和这方面的文化活动就够他老忙的了,偶尔还要应县里作一些有利于凤凰人民和旅游的事业,发挥他的余热和他原来“本行”的一些职能,“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还有一个很重要,他说,人也老了,但是心不服老,心年轻,其它的一些名利看得清也看得轻了。我乡里的那一亩三分地,早前两个月就说要去种点东西,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趁这个五一假期档间,我要回去种菜,“把菜种好,口粮不愁”。

 一些大学(特别是外地一些很土豪的大学),要聘请他当讲师、客座教授、名誉院长(说白了也算是高官厚禄了)什么的,还有一些文化传播公司、企业集团想请他当顾问时,一概来者皆拒。原因也有像后面要说到的不想离开‘家’,但是他说,只要是关于行内行业文化,对凤凰对当地老百姓有利的,等我有时间,给你们免费讲,你不要来请我,我自己来,因为这也是我正在做,和要做的事情,我凭什么不去发扬和补充它对吧。所以,在其百忙之中,能见上一面,那也是——专业一点说也是一种缘份,有道理一点说是荣幸之至。

 他对民族文化这道大餐倾注了几十年的精力,话说只要有了白米饭,就剩下一道小菜了,那么这道菜就是凤凰,是苗族。这个正如他在他一本著作的序言中提和道出的:“只要机遇好,后来居上并不是不可能的。生活上的诸般事宜逐渐摆平之后,我似乎于无形中又开始了官场上的竞走,当在与父亲的级别(即‘县长’,笔者注)还差半档时,我深感不适应便知难而退了。我爱追寻自己的梦境,我爱探索自己的课题。那些曾给我提供资料的老人们都不在了,我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苗族,凤凰,等待人们来认识,而这个认识的过程又必定促使我们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这正如享用一桌上好的宴席,必定会营养我们的身体,关键是需要一个厨子。我就打算做这种厨子,这里供奉的是几碟不成体系的小菜。”

 

【六】

 在江湖中,一般我们要请某一位高人来协助经营江山也好经营企业也好,习惯性的叫法是去请某某某出山、下山,比如三国时期刘玄德“三顾茅庐”去请诸葛孔明‘出山’为当时蜀国在今后构成“三足鼎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战国初期,鬼谷子的两个高徒——庞涓和孙膑“下山”就把大半个江山打理得差不多了;这次听说“南华山”要来请他‘上山’教授一些徒弟,再放(这些徒弟)他们“下山”、‘出山’去打理江山,有道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个标准的凤凰人对凤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这里的‘苗’‘土’两家人充满了情感,正又是他的爱好,南华山在办凤凰文化、神凤文化为主题的神凤文化景区和后期将要打造的“南华禅林景区、边城文化景区、古苗国文化景区、生态旅游休闲景区”等和吴老师的治学治业理念价值观如出一辙的,前期已经得到了和吴老师一样有一颗拳拳之心的黄老的首肯和倾力支持,相信后期的带着家乡民俗文化兴荣的这些文化旅游项目,势必也会得到黄老和他外侄吴曦云老师(其与黄老私交甚笃亲切的称其为‘大伯’)他老人家的鼎力支持。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个凤凰文化主题公园”、“世界苗族文化体验中心”和“湘西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湘西旅游皇冠上耀眼的明珠。兴旺他家乡的旅游文化事业,正中他的情怀。自此决定‘上山’一趟,亦踌躇或乃会在南华山上办一个民族文化类的讲堂,当南华山上的‘鬼谷子’,届时放一二个人下山,差不多就会把“天下凤凰”这块一亩三分地的江山治理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了。

 可能有的人乍一看标题出现的农夫、退休干部和作家,以为笔者一样流俗于标题党,但是这是确有其事的,是吴老师的写照,而不是什么标题党的亲。

 吴老师曾历任凤凰县原水利(当时水电)局局长、原粮食局局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等的领导岗位上任职。席间笑谈间又称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农夫,种菜种得比陶渊明还好!陶渊明是在南山下种豆角,他是在南华山下种莴笋。然后他又自谦的说,陶渊明那是在历史上种菜种出了名的,我怎么能跟他比,你看他种菜种出的名堂——

【附一】: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吴老师他则是在南华山下种莴笋——“悠然见南华山”,兴许跟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过之而无不及。

 

【附二】: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通:辩)

照我思索,吴老师正是要的这种境界罢。

 作为凤凰县(建国后)第一任县长之子,现为苗族土家族研究专家的吴曦云从小也算是在书香门第长大“豪门子弟”,用他的话讲也曾是地主的儿子,但上世纪七十年代上下也可以说是农民的儿子。其半坦言半开玩笑的说,差点就成了凤凰版的陶渊明了,这不,农夫,山泉,但是不仅仅有点儿田——而是有很多田!地主嘛,呵呵。但是届时,即使是地主的儿子,那时有点田也是别人家的了,但也不是每个农夫、山泉、有点田的人都可以成为陶渊明。吴曦云老师,乍听看上去,他的志向既要成为像他的前辈长辈沈从文那样,也要成为古代贤达陶渊明那样的。

 ——现今作为苗族方面风俗和人文历史课题比较全面的知识分子代表,在苗族土家族等的民族民俗和湘西地方风物方面的研究,已然成为这方面学术大家,不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也是蜚声海内外的了,慕名前来的海内外求学求教弟子也从来不是泛泛之人,研究生博导等海内外课题组专家学者学生也经常来往于凤凰来往于他的府第梦园居福地。只因他那句招牌式广告词“专注苗族土家族历史文化及民族关系研究30年!”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或学术研究勘探你不找他找谁去?其父亲亦是苗族地区(建国以来的)第一批知识分子,凤凰县第一任县长。吴曦云老师躬身亲身致力于苗族、土家族两个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大族的历史遗脉与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之研究挖掘,经天纬地,纵横于其历史长河与现实人文。

 

【七】

 各地很多的民研调研文化挖掘小组对其的访谈,则经常聚焦于其对家族、父亲的回忆之上,其个人之经历与学识认知亦是这地面上的百科全书。这是通过后辈看前辈社会历史风云变幻的典型代表,获得了窥探凤凰峥嵘岁月的大时代和解放之初社会改革的不同视角,亦可获得凤凰地方历史人文风物的第一手素材。

 我们的此次拜访,每个人的收获颇丰颇多,感受尤为深刻,可以说上是“与君一席话……”的那种了。但凡说到点到他的学术之海之池,他的脑海学识之库就会犹如决堤之川滔滔不绝源源不断,就像他家门前的那条见过世面的小河——沱江一样川流不息不分时间;侃侃而谈中纵横于历史与民族文史风情……整个谈话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相关话题故事轶事不断,在短短的交谈之中显现出吴老师的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所谈之人、事、物无不让人深受启发,受益终生。无怪乎吴师母说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生博导等文化学者漂洋过海、不远千里来到小城凤凰,争相要与他家老吴这个“文化土豪”(笔者封注)来“作朋友”。

 各种大学、企业相关课题的客座教授、荣誉顾问等能让其名至实归的‘活儿’的大门为他随时开着的,也有的不可谓不是高官厚禄、盛情邀请了,但是他说他不需要这些虚名,我们凤凰人以务实著称,我不能破坏了老祖宗的规矩云云,亦舍不得离开他那一亩三分地,舍不得离开家乡故土,给多少钱都不干,用他的话说“廉颇老矣”只不过尚能饭乎!“你们想要学想要听和来研讨,可以,就到凤凰来,反正我没有大伯(指私交称黄永玉)那份江湖豪气和闲情逸致到处飘荡当什么‘无愁河的浪荡子’,我就在家当我的‘无愁河的逍遥子’岂不美哉?是吧,要你就提着‘诚心’这份上等礼物来请教探讨,我将毫无保留不予余力。只教有缘人,只教有诚心、合得来的人;话不投机、和还要跟我在那摆谱的,就算天王老子,恕老夫不奉陪,我到园子里种我的菜,还自在,这就是一个人做为人享有的基本自由权利和选择权,每一个人都应享有这样的权力,很荣幸的是现在我能掌控我的这种人生了”。吴老师的话语间无不透出一个湘西人、凤凰人的那股子特有的犟气气概来,这是不是也有受到他私交甚笃、口中常常称呼为大伯的黄永玉老先生的影响,笔者不得而知,但是不管从他口中还是各种黄老的风格传说,都有点那种味道和韵味罢,诙谐犀利、匠心品味而极意高远;也有沈从文那份超越世俗的洒脱,对故土、对故人的那份热爱和眷恋之情、拳拳赤子之心,日月昭鉴。

 总的说来,吴曦云老师,是有几分真性情的,是真性情者自风流,其才情才学俱吸引着八方的求学研讨者。亦谦亦劳,且行且作,“劳谦君子,有终吉。”在他的书序中曾谦逊的诠释道“越是笨拙的人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他的一句话里我们可以体验得到其人之谦劳。亦笑称自己是一个地道的“农夫”,乡里家边有山泉园圃,泉的下面种得几坵水田,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放心蔬菜食粮,“也就是你们(指在边上的‘贺敬没有之’老师)城里人常常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所谓的‘绿色食品’有机蔬菜”。因此窥见其以前平常除了做官,平素也喜好并经常下乡‘种豆南山下’。虽然在官场上和文学艺海都有较高的造诣,但是却没有多少那种为‘官’的陋俗流气,亦或是多了几分‘辞官’退隐后的豁达。他也曾毫不避讳的在他一本书的序里描述道:“本该钻营往上爬的岁月,在与父亲(凤凰建国后第一任县长)还有半档(县委办公室主任)时选择了知难而退(亦或是激流勇退,笔者注),去做钻营以外、兴趣之内的事情——学术研究”。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本该钻营往上爬、前途无量的时候却辞了官儿转战社科学术的钻研上来,用时下时髦的话讲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八】

 席间曾自夸口说自己会做菜,做的菜比老婆甚至饭店大厨做的还要好吃,下次你们来好好给你们露两手。当其夫人田伯母奚落他、教他要低调低调时,他把真理说了出来:“你没看到哪个大饭店,哪个大酒店、星级酒店不是男人当大厨咯,……自愧不如那不丢人,丢人的是打肿脸充胖子;这又不是靠我吹出来的,我们共产党人讲求实事求是”。看来二老多年来经苦修历练得“吸‘心’大法”修得夫妻同心,田伯母遂默认了这一说法。因为作为争辩本身,它是没有胜利与否可言的。夫妻间,更多的是妥协,其中必有一方不断的签订‘卖国签约’,这小日子才会长久和幸福,哲人们总是教导夫妻们说:婚姻是经营的,这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而不是得过且过的顺遂。毕竟幸福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各有各的理由。有一个叫月老的老人也曾说过“洞房花烛夜是人生三大乐事之一。在你之前,我不会想和任何人共度余生;在你之后,我不会想和除你之外的任何人共度余生。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吴老师和吴师母他们就是这样的。互为宝眷。

 ——不过这事还没完呢,哲学家说,争辩没有胜利与否可言,你和女人争辩那就更没有胜利可言了,呵呵,后面吴师母通过曲线救国式的又扳回了一局,挽回了在‘外人’面前、在家中‘母仪厅堂’的高大上地位。把吴老师在他自豪的厨艺方面“糗”(双义:此可作汉语言常规解释,亦可为凤凰方言音义‘打击’之意)了他一下,爆料称,虽然吴老师厨艺高超,但他也(常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就是当他写作的灵感到来之际,他做的菜非但口味降三级,甚至有时还要来接他的‘班’才能准时的慰劳到大家的肚子,替他完成未完成的(锅子里的)‘作品’,时不时有太急切的灵感时,有道是“作诗之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他会丢下掌在手中锅铲去捕捉灵感,去掌他的烂笔头,完全换了一种灵魂似的,继续炒他接下来一样未完成的‘菜’——作文。

 在作文这方面现在很多老学者老作者都学会了用现代工具治学写作,比如使用电脑作文档和上网查阅资料等,但是吴老师还是用的传统宣纸稿和传统的办法,以至于他家中一箱箱的宝典堆积如山,这一箱箱的可谓是真正的典籍;吴师母乘胜追击的连环“糗”说,几(凤凰话‘他’)的这一箱箱的“葵花宝典”就像几的miang(命)似的,如果碰到几外出到外地时,临行前定要再三交待:如果凤凰落胎(凤凰话‘大’)雨发胎水的时候抑或家里着火了的时候,其它的可以先冒(凤凰话‘没’)管,反正屋里也冒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你务必要先把我的箱子抬催(凤凰话‘出’)来到安全地带,莫打湿或烧着了”,“你根本想冒到几果子(‘果子’凤凰话发音意‘那么’)在乎几果几口烂箱子到哪样程度”,这个话语中提到的‘箱子’不是什么保险箱,而是如果拿去当纸卖值个几块钱的里面装得有“葵花宝典”的箱子,因他“城里”的家在沱江边,近年凤凰又经常闹“烟雨凤凰”甚至“淹雨凤凰”,所以他老人家也无时无刻的挂念着他家中的那几箱子“葵花宝典”的安危,能到寝食难安的地步去。因为能不能打败东方不败就靠箱子里的这些宝典家什了,能不着急嘛,哈哈。晚辈该严肃时得严肃,因为吴老师是一个严肃严谨的学者。

 世界上的故事无非就是男女间的故事。正如他在其中一本书的自序中写的“沈从文讲凤凰有三宗特产,一是忠实勇敢的男人;二是温柔贤惠的女子;三是技艺高超的厨师”,这个同作为凤凰人的笔者还真未曾听闻,笔者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亦或也许是因为笔者未曾碰见过这里温柔贤惠的女子,自身厨艺又不高超罢,所以我未敢苟同罢,又不得不感叹凤凰男人的优良基因自此因笔者而变了,可悲可叹可惜哉,嘿嘿。但是从这方面也正好是对吴老师和师母的写照!我们可能是被人说垮掉的一代吧,可不比上辈,比如这老俩口子作为的凤凰人:一是忠实勇敢的男人和三是技艺高超的厨师都完美体现在了吴老师的身上,二是温柔贤惠的女子正好体现在吴师母的身上。一和三点已经和将会说得很多,但是二点(吴师母)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初见师母让我想起她跟一个认识的朋友很像,特别是那种微笑的表情,遂询问之,原来或许没有渊源,但是巧合的是姓同之。且看起来很年轻,也许是吴老师操劳的缘故,早生华发,或是本来师母就比他年轻,从女人不经老的角度来看,可能就比吴老师要年轻一样,这个未作求问,年轻是好事,也祝二老永葆年轻态。反正她是年轻了管他家的老吴作甚,师母说,反正他就像是和家中的文房四宝一样供在家里藏着,轻易的不出门,她说她家老吴像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老了丑了也别人看不见,帅了酷了也是藏在家里的“文物”!我们笑称,师母你把吴老师放家里当‘文物’了,她说,“是文物就好咯,怕几冒(‘几’‘冒’前面提到的凤凰话发音意分别代表‘他’、和‘不’)是文物,秋(凤凰话‘就’)怕是朽木放屋里发霉发凑(凤凰话‘臭’音)”,我们开玩笑说“那不是哩,吴老师可能不仅在年轻时‘帅’,现在还是帅多了一些,变‘师’了,哈哈!不然师母你年轻的时候怎么会看上吴老师嫁给他是吧,现在怎么又有那么多“海内存知己”又‘有朋自远方来’,(众和)你家老吴现在可吃香了师母,可谓是芳泽四海咯!他要沈从文了你就等着当张兆和呗”!“小鬼,敬你贵言。可是沈老的光辉那是可望不可及的,我们家老吴有生之年能有他一半我都上南华山拜山神了”。“师母,你要给吴老师信心,相信他会的。写作者作家是孤独的,他最需要你这个和这样的知音读者来陪伴、来抚慰心灵和孜孜鼓励,让其而不至于整天只与书对话、与精神对话、与空虚寂寥对话,吴老师变成‘老书呆子’你难辞其咎呀”“果是滴啊,我都只差名称上冒是几的保姆啦”(*那是的啊,我都只差名称上不是他的保姆了)吴老师始终面带着微笑,不说话……

 乍会面看上去,吴师母和照片影像上的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不说如出一辙倒也有几分仪态上的神似,碰巧的是在上世纪中下叶沈老的几次返乡之中,他们曾经在凤凰的家中接待过从“京城”(北京)远道而来的老乡沈从文夫妇,吴帅母亦是爽快人,尤在大帅哥面前也会免疫力失衡:

 先前在席间就曾直呼“那简直太帅啦!一米八九的个头,高大帅气,又长得称头(凤凰话,五官五体六相安放得当,相当于标致极了)”,后面补充话语间才知道,这‘太帅’是一个来自山东在北京读研毕业的北京人到凤凰拜会吴老师的,曾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太学(大学,攻0007专业,你懂的,呵呵),后不思仕途喜欢文艺,辗转来到穷乡僻壤来跟他这个乡下的“大老粗”(谦称)研讨学术和‘最炫民族风’,吴师母称,这个大帅哥回去还特地写了一本关于我们家老吴和凤凰的小传。

 又前面称以前吴老师和师母曾经接待过沈从文夫妇,师母又如何像张兆和,她就曾直称道(并用好形容夸张的那种说话语言体态和语气),“第一眼见到张兆和,好漂亮!好有气质!不愧为(旧时)名门望族出来的江南才女!各种指标那是冒有港滴(凤凰方言‘没得说的’)。咱们凤凰能有这么样个媳妇是凤凰的福分……云云”……这个笔者从历史认识层面亦认同,因为同时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九如巷中张家的四个女儿,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兆和在这名门望族的“幸福宝典”中排行老三,沈从文亲切的称她为“亲爱的三三”。三小姐自小熟读四书五经,英文讲得比苏州话还溜,通音律习昆曲,皮肤略黑,却五官秀丽,人称“黑牡丹”。这样的女子,自小便在异性眼中散发光与热,自然练就了冷静理智、不动声色的本领,21岁尚未情窦初开。在上海中学读书时,她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情书。信是从来不回的,是否有时间尽阅皆未可知。后来,每日收信达几十封,其中一半皆来自于那个木讷的乡下男人沈从文。……这个当年于中国公学大学部外语系的“黑牡丹”(校花)堪称江南才女……当时张兆和追求者众多,不少男生给她写情书,她把这些情书编为“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看完就放在抽屉里,也不回。收到老师沈从文的信,她愣住了,看完后还是没有回。二姐张允和见了取笑说,(沈从文)这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13号”。吴师母不管是本身的素质修为还是受沈从文爱人张兆和的影响,把她也变得有点那么个‘张兆和’附身或暗合‘张兆和’身上的某些味道了。其亦坦言,“我们家老吴对名利看得很淡,目标是做个像沈从文这样的人”(沈从文亦说过一句类似的话语“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从他作品的序言中亦可略见一斑。“二十余年中我从事的是经济与党政工作,与学术研究不搭界,只是兴趣,那种无名利企求的爱好促使我耕耘不止。入了门,上了道,这才产生使命感,为了完成自己拟定的课题,便又作了不入时流的选择”。……“人类社会若众人(皆)醉心物质,没人留意文化,必然(意识形态,笔者注)阴阳失调,步入病态空间”。

 一行人一应都在默默的祝吴老师竞有志者事竟成吧,快七十古来稀还能有如此情怀和心怀豪情,始终是人退休心不退休,翻遍汉语辞典,也许只有老骥伏枥能恰如其分地形容这么一类人了。

 

【九】

 上面说到过的年青时,是她看上他或是他看上她,这个是像笔者这样害羞的人难以提问的,所以不得而知。但不管谁看上了谁,吴老师当初得师母的青睐或不难看出,除了农夫、官员、作家和学者这些身份角色,他同样是一个兼具重情重义的凤凰男人。当晚在席间的一个小动作,让我们不难看出这对白头偕老的夫妇不仅仅白头偕老而且过往于情真意切之中的似水流年;吴师母说一般老吴是不喝酒的,不管是‘在位’期间还是‘退下来’以后,不碰酒只碰茶,哪怕是和上级领导在亦是如此这般。但是今天不同,席间由于碰到的存共识的人三四知音一二,知己难求,聊得特别的高兴,兴致所归,酒逢知己,碰杯一二,逐去外衣纳凉;谈得高兴时忘乎所以、手舞足蹈,师母在旁边不时地不经意地帮他把外衣披到肩上,如是几次,外衣每每在每一次的手舞足蹈之间滑落在椅子上,师母则轻轻替他披上,在不影响谈话氛围的语音下和声细语的提醒他“小心着凉”,就是这种不管是从语言上还是行动上都互相关切相携的夫妇,一朝一夕从一而终,两情相悦比翼双飞,修得三生三世的共渡。从艰苦的岁月直到如今和未来,修得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幸福生活。

 有的人在艰苦中能共患难,荣华时不能共富贵;有的人则是,富贵之时可共享,穷困之境难同当。那么他们是属于何者?由于其父是老县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因各种政治因素而命运多舛蒙冤难,又因以前家族又是原所谓的地主“成分”,免不了被乐此不疲的“斗地主”和在各种“运动”中被动来动去的。像他的书中自序亦讲到的“有了相当岁月资本的人,才会琢磨命运。命运是甚么?这只能用神圣领域的语言来回答:命运是上帝制定的程序。它会跟人开那种啼笑皆非的玩笑,当你历尽酸甜苦辣时,才会顿悟命运的逻辑性。我是苗族地主的孙子,一来到人世间(指三十年代的改革‘打土豪[意即当时的地主阶级]分田地’嘛,笔者注)就本该沦落底层,只因又是新政权县长的儿子,所以也风光了一阵,到了黑五类一词家喻户晓时才虎落平阳”。相信师母在困境和逆难之中对他始终不离不弃互相扶持和鼓励,不管是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中行船,还是在风平浪静河清海晏泛舟的时候,皆相互扶持共患难共荣辱,爱情、婚姻的小船稳稳的,开过沱江,驶向生活的大海。

 这是一个精进奋进的凤凰男人,为什么不说是精进奋进的老人,只因为奋斗的人是年轻态。虽然学术研究和写作(或和以前的为官事业)能让他忘乎所以,但是他始终是把另一半、老伴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有这么一件事(其中一句话是“陪老婆去省城治病是重中之重!”)是他曾在《龙云飞》一书的序文中公示天下的,其中描述道:

 ……“就在春暖花尚未开,人们刚从春节的休闲氛围中走出,准备收心干活的时候,各种标识都显示着健康的老婆,不经意地被查出有重病。世事难料啊!刚入坦途的我只好又拐入人生的窄车道。自认的使命(民族民俗学术研究、写作,笔者注)得让路,拟好的计划将搁浅,陪老婆去省城治病是重中之重!顶着更大的压力,不避寒暑地来往于长沙凤凰之间,陪伴老婆治疗复查,磨难中两年时间倏忽即逝。时髦话讲‘机遇与挑战同在’,可人生历程洒满苦涩的我似乎只记得挑战,忘却了机遇,或许我本来就没得到甚么机遇。我总是在过坎越沟,这样,对‘前面有条河,再深也得过;水急不用怕,只要把稳舵’之类的歌词,感悟总是比别人深”。……“我老婆状况趋于正常后,我就钻空子投入《龙去飞》一书的写作。我不怕累,只怕那种空耗时日的懊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赢得了为第五本书写后记的机会。”……

 

【十】

 从对人物人生史的实时访谈,而回顾历史画面,是我们对刚过去的事物的温习,了解某一段社会形态和文化变迁、把握某一段历史和内涵的重要途径。从这方面来说,本次与吴老师的口述史的对话,我们从活的话语中了解到文献资料中不曾有过的历史。相信这个对于我们今后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内的前史后鉴、人文活动意义非凡而深远。

 ……他跟我们历数今日的北京香山苗村……是如何与清代中衰之战“乾嘉苗民大起义”中最年轻的领袖吴天半有关,吴天半他是如何兵败被清廷押解北京处于极刑,现今北京香山苗村是与他幸存的家属繁衍有关等。他研究的两个大方向分别是湘西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沿革,以开发挖掘及其弘扬。讲出苗族在伴随着华夏历史文明发展史上的卓著功勋、在中华人文进程推进中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和生存轨迹、生活史诗;他特别讲到的是苗族自古的语言(音和意义)文字与汉语的渊源,指出很多汉语汉字自古可能是衍生自苗语语系,因为上古时代有很多用汉语不能解释的现象、象形字,用苗族的语言体系和生活习俗连起来的情景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的有所解释而理所当然;如果用苗语言来解读华夏文明的古典《尚书》(原文字本,而非翻译白话)时就形神兼具的能于字于意于生活之中见诸,活跃于纸面;有很多跟苗族语言的神似之处。吴曦云老师,他更多研究的是苗族以及土家族的历史和渊源,土家族又如何在很久以前是所谓的“熟苗”苗族的分支等,所以说他首先是一个苗族学者,研究某一门类的历史,必究其渊源,说到苗族人文,其渊源又不得不说到一个上古的华夏的始祖人物——蚩尤,现被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三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之一。

 从根源上来讲,华夏的文明史兹始于黄河流域。而苗族的先祖蚩尤开始便也是与炎黄二帝在黄河流域“同台演出”的。传说其绩其功亦神乎同比炎黄,而且不用‘帝’命,呼“首领”(九黎首领,相当于现今称呼的主席或总·书记),继上古而合乎万世之流理,继而永延后世,续“天理”存人伦。因为自‘五四’民主运动以来中华民族根本上不管是‘三民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摒弃‘帝制’而创立新的民主制式,称帝或帝称匀不合时宜。而今炎帝也好黄帝也罢,现在讲来,无关帝制,更多的是一种尊称,或称谓。

 上世纪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述中这样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人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前提,现实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中国近现代文明是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在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黄帝、炎帝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蚩尤也同样为中国古代文明作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蚩尤的最大功绩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黄帝最后统一华夏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历史已经证明,征服一个民族的疆域容易,征服这个民族的灵魂难上加难。可蚩尤做到了。凭借炎帝强大的经济为基础,蚩尤通过军事,政治,原始宗教,联盟等手段,征服统治了中华大地的广阔疆域。众多的氏族部落俯首称臣,组成九黎联军,共抵轩辕族。其功绩直逼秦王赢政。可见,蚩尤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也是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和领袖。

 专家学者称:“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黄帝、炎帝是同时代的部落首领、民族领袖。蚩尤文化是上古时期农耕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蚩尤文化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不惧强权敢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是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同时以蚩尤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始祖文化也是华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寻根文化,她可以让所有的海内外同胞、国际友人感受中华古老深远的文明,体味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寻到自己的血脉所依。”

 蚩尤作为中华三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之一,重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蚩尤为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蚩尤因重农耕而制天文历法兴农事,也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中华文明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可见,蚩尤是中华民族永远怀念的历史人物。

 苗族和其始祖蚩尤在黄河流域中原腹地与炎黄联军经“逐鹿之战”一战战败后,被喻为“工业文明、冶练之父,兵器初祖(战神)、华夏人文始祖……”等头衔的蚩尤自此被正史所遗弃和就连同名字也被丑化,其部族也被迫四处迁徒甚至奔流海外,所以现今的苗族可以称得上、和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世界各地都有,主脉在中国的世界性民族。其先祖蚩尤现亦被公认为中华民族‘三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不断的分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属中华民族、华夏一脉。各种文化大放异彩,精彩纷呈,共同携手高奏华夏中兴之歌,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十一】

 说回正题,有文曲武脉浇灌的凤凰始终如同百鸟朝凤,凤凰来仪。点缀在湘西的明珠“凤凰”依旧锦绣斑斓——东岭迎晖、南华叠翠、奇峰挺秀、溪桥夜月、龙潭渔火、梵阁洄涛、山寺晨钟、兰径樵歌,古典的景色恰如其分地呈现了凤凰风物。

 吴老师在讲到和历史(特别是近代史)上凤凰热血男儿的那点事儿时,在他赠送我们的5本著作当中,其中2本是写关于湘西地方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另外那3本主要是写历史上的“筸军”,也就是历来凤凰人在军事上的表现啦——“凤凰军人”那点事儿,崇文尚武,这在吴曦云老师的身上也平分秋色般体现和显现了这份凤凰人的情怀。凤凰军人总是铁肩担道。就名气来说,凤凰军人似乎不及凤凰文人,但就影响而论丝毫不比文人逊色(因各种因素此暂且不作具体展开了)。在近现代每一个关键历史时期都少不了凤凰军人。

 凤凰名人灿若繁星,有如一口汩汩喷涌的山泉,自晚清至今,这口涌动的山泉就不曾有过间歇。人们只需稍作打听或稍动心思,就会触摸到沧海横流中凤凰名人的脉动,就会窥视到一个个长袖善舞的伟岸身姿和晖影,就会聆听到一声声萦绕山谷的凤凰和鸣的回音。凤凰名人扎堆地涌现源源不断地为凤凰这座山城泼洒色彩、注入活力;山水养人,人为山水作注解。凤凰名人就是凤凰名片,一直以最华丽的面容最煊赫的身份吸引着时代和丰富着时代的感知。

 五本书中特别是后者“筸军”,凤凰军人的兴盛凝集成充满血性阳刚之气的湘西军团——筸军,“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筸军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得知凤凰辛亥革命成功消息后,欣然题词“兴废周知”,这四个大字至今还镌刻在听涛山的崖壁上——与沈从文先生墓地毗邻)、护国护法、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中都有过惊世骇俗的表现,大大小小的战争给凤凰人带来了特殊的地方荣誉感。筸军的英勇作为成为近现代战争史上一道奇丽的风景。这又具体的更加熠熠生辉的体现在民族抗击外来入侵、抵御外侮上,其中又属抗日战争打响时的1937年末的“嘉善抗战”最为悲壮与炫烈。那个秋天,128师(师长顾家齐,系前身国民党陆军新编34--当时师长陈渠珍)奉命开赴浙江宁波抗日前线……这支队伍中就位列得有一位有名的国民革命军少将团长,后军衔至中将——他就是沈从文的四弟沈荃,又名沈岳荃,当然,队伍中也少不了吴老师著作之一《龙云飞》中的龙云飞。是时筸军壮行场景:送行时,凤凰百姓阖城出动,锣鼓声中,是出征将士震天的豪言壮语——“筸军出动,中国不亡”。128师未负这句誓言……一二八师的三湘战士基本都是苗族青壮年,精悍善战,对白刃拼搏更是行家……128师师长顾家齐的女婿刘壮韬说,128师很多都是苗族,非常勇敢、十分剽悍,根本不顾日本人的武器装备比我们强。那时候,抗日的士兵穿的是草鞋,背的是国产或凤凰自制的步枪,没有大炮,机关枪都很少……战斗每天都在拼刺刀……刘壮韬回忆说,128师有一个营就是叫“黑旗大队”(青帕苗王龙云飞所部),穿的都是黑衣服,他们最善用的就是大刀,所以近战、夜战的话,黑旗大队就占强……用这种近战和夜战的战术,“中国筸军”将日本侵略军打得惊慌失措、丢盔弃甲,也让这些自带锅碗瓢盆、打算速战速决的日本人尝到了侵略战争的艰涩……在嘉善,他们打出了“筸军不畏生死,誓死守卫国土”的骁勇军风。

 这一仗,创下了淞沪大撤退的阻击战之最;这一仗,也让凤凰城里几乎家家挂白幡、户户戴孝帕。原凤凰县委办主任吴曦云在1988年编纂《凤凰文史资料》时,采访了当时尚在世的128师老兵们,搜集了许多与嘉善阻击战相关的史实。因此,这场血战在他的叙述中,显得格外真实和惊心动魄。

 作为湘西民俗专家的吴曦云(已研究苗族文化30多年)、凤凰县文史研究者吴曦云,30多年来,著述的小说、地方传志、人物志、杂文散文学术论文如恒河沙数。

 他在民族文化事业方面倾注了拳拳心血,若是题字、客座、名誉顾问和出席活动等之类的长脸长财的事,他不干,从来不干,不是一般不干,如果是找他做学术或民族民俗文化事务方面的研究探讨,他乐于奉献,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

【十二】

 20151223日,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行走中华青春感悟”澳门青年学习团一行22人开启了在凤凰为期2天的访问交流。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有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聆听大师吴曦云的凤凰历史讲座;了解凤凰,包括了解凤凰人、凤凰物、凤凰史,都可以从吴曦云老师的身上找到最佳最准确的答案来,丰富的交流活动使来自澳门的青年们深入真切的了解凤凰、感受凤凰。龙凤的图腾,平常我们更多的是对龙的感知注解,而凤则较少,此行,澳门的青年同学同志们籍此又多了解了凤凰之地和凤凰的文化(凤凰鸟神凤的文化),正所谓是“天下凤凰聚凤凰”的完美主题写照。

 如果像凤凰人所说的“一座南华山,半部凤凰史”的话,形象形容点说,那么剩下那半部凤凰史一定是在吴曦云老师的胸怀与脑海间搁放着,这种胸怀与灵魂,倾泻出来,碧染沱江,黛色南华,经世传唱。犹如神凤,见者安宁。

 “劳谦君子,自有终吉。”

吴止境

0一六年五月三日·于凤凰·南华山

本期小编:三哥


链接苗族与世界丨三苗网X智慧苗族

www.3miao.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