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涤清:五十余载,初心不改

 三苗网 2020-09-14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1996年我们因开展国家课题《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调查,三叔用苗文记录了约10万字的苗族古歌文化资料,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11月,父亲在剑河县采访岑松新寨歌手兼巫师刘莫福,三叔记录了五六千行的巫词……

2014年11月,吴涤清与大哥今旦在整理苗族民间文学资料

五十余载 初心不改

——吴涤清苗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路

2016年9月11日下午4时许,堂弟从剑河老家打来电话,说他的父亲、我的三叔吴涤清突然去世。接到电话后我立即从贵阳赶往凯里殡仪馆最后送别他。三叔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苗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一位行家理手。

1944年农历正月,三叔出生在台江县革东区大稿午村,入学后成绩优异。1961年7月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升学,只得回家务农。次年,他从台江只身到位于修文县的贵州省扎佐林场,探望在那里接受监督劳动的大哥、我的父亲今旦,并寻求下步出路。当时虽可作为亲属吸收为林业工人,但父亲并不想让他那这样复杂且受歧视的环境里谋生,只好一方面劝导他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年幼的小姑妈,一方面教授他学习苗文和记录苗族民间文学的方法和技能,经过10来天的学习训练,他就完全掌握了苗文。

回到家乡后,三叔就在劳动之余,开始进行苗族民间文学的搜集。首先从爷爷那里开始记录,主要有古歌、古歌歌花、姊妹歌等,然后又向同村的其他歌手红保和附近村寨的歌手务妍等搜集各种古歌、情歌、酒歌等。“文革”中他搜集的歌稿有的被没收销毁,但他并不灰心,毁了又记,坚持不懈。当时农活很忙,歌手没有专门的时间给他演唱,他也没有专门的时间记录,只得在劳动之余见缝插针,有的记于伐木间隙,有的记于晒谷场上、有的记于田边地角等。我在清理他的遗稿时,有一个笔记本的一首“单身歌”结尾处用苗文写道:“1972年3月21日,里麻工地。”随后的两天里,他又这个工地记录了6首情歌。笔记本上还有1970年8月18日夜,他在南宫伐木工地记录了两首情歌等等几十处类似的标记。

2013年2月,吴涤清在记录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录音

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多次来到扎佐林场向一位当“右派”的医生学习中草医、针灸等,由于他记忆力好、勤于钻研、善于将学到的医学知识与苗医药结合,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人兽兼治,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后,被吸纳县畜牧局工作,在退休前获得了中级职称。

参加工作后,经常下乡防疫治病,接触社会的空间更广了。工作之余,随时记录,也打听到哪里有知名歌手,会唱哪些歌等信息,加上是时,尊重民族文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歌手没有思想包袱,也他演唱,他记录的苗歌也越来越多了。尤其是退休后他把大量精力投入民歌搜集整理之中,难免耽误一些家务,以至于三婶不时对他唠叨:“Diet jef lol khab lix(六十岁来开荒田),Hlat yaf lol yangb jax(八月间来播茄种),At xangf xil hangb nongx(做到何时才得吃)”。

1980年1月吴涤清记录的苗族故事稿

为了支持他搜集古歌,我将一台索尼717相机和宏基手提电脑给他使用,从我的苗族古歌研究课题中,拿出些经费资助他开展搜集工作,增强了他的信心,干劲也更足了。三叔的同学、革东镇屯州村的张德彪是一位歌手,他一方面将他能唱的民歌搜集殆尽;另一方面他常作伴走村串寨寻访歌手,张德彪着重“以歌会友”,三叔则做好记录,相得益彰,成效十分显著。“几十年来,搜集到古歌、酒歌、情歌、姊妹歌、巫词、童谣、谜语等等,约二万多行,内容十分丰富。”

三叔搜集民歌的足迹遍及剑河县革东、岑松等地的三四十个村寨,台江县台拱、方召、南宫、施洞等地的二三十个村寨,施秉县马号等地的一二十个村寨。早年他在台江县南宫用苗文搜集苗歌,记录后再照着苗文念出来给歌手和其他村民听,并补充完善,大家听后很高兴,起初甚至不相信有苗文来记录自家歌。有一次他到一个叫Eb Dliak的苗寨记歌,歌手的家族还杀了一头小猪来接待。

有时为了寻访一首歌,他要走上几十公里山路,跑六七个村寨。三叔的遗稿中,我发现有一张巴掌大小的纸片,上面写道:

“张德彪和我为找以下Dib Gangb Dat Kuk,Des Dail,Des Niel(即《打杀蜈蚣》《寻找牯牛》《寻找木鼓》——笔者注)等几首苗族古歌,走了五河、台江的反排、方召、施洞四新,访问了许多歌手,均无人知晓,耗资近千元。最后在施秉枇杷村访知,在三位歌手的支持下,终于记到了这三首古歌,遂了我俩的心愿。”

除了搜集记录外,三叔对苗族民歌尤其是古歌涉及的诸多文化事像及名物也十分注重采访、收集。在他搜集的Qab Jenb Qab Nix(《运金运银》)中,有这样的句子:“Box vongx ib pat wangl(宝拥生在一边塘),Nix bongx ib patwangl(金银生在一边塘)”。其中的“box vongx”是何物呢?在他的遗稿中记录道:

“box vongx,俗称藕萍。 2014年9月2日,革东赶场天,有一人用蛇皮袋装来卖,沅江(即剑河县革东镇元江寨——笔者注)几人都说,这就是他们龙潭生的那种植物,苗名叫‘box vongx’。后回家谈及此植物,本寨Bad Fuk(即大稿午村歌手吴福你——笔者注)也说,过去他家Ghab Diongl Ongd(地名——笔者注)的田地也长这种植物,上下都有刺。拿卖的人说:汉话叫芡实。后翻植物药书看,植物叫‘芡’。Bek Ghad(地名——笔者注)一老人(80岁)说:box vongx,box ghad为同一种植物。”

三叔搜集苗歌事迹越传越远,村里的爱歌者也常来向他求教,他也愉快地翻出记录稿教他们。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的重视,2014年剑河县文广局非遗中心关心和支持下,他一方面坚持寻访歌手记录苗歌,一方面对过去记录稿进行翻译整理,2016年1月,由他搜集整理译注《剑河苗族古歌古辞》终于杀青送交出版社。全书收录苗族民歌、古辞82首(类),共2万余行,该书对研究苗族史诗的组成、苗族民歌的分类等民间文艺思想;对研究苗族祭祀、神判等宗教文化,造纸、染布等生产文化,出生、开亲、丧葬等人生礼仪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有的古歌还是首次发现,填补了过去研究的空白。

如,苗族史诗“序歌”中曾说史诗有十二首,其中“Vofniangb Hab Liongx Lil(《哈勇黎》呀最勇猛)。在1983年今旦、马学良的《苗族史诗》中,因没有找到与此歌有关的任何资料该句而被删去。2012年吴一文、今旦的《苗族史诗》(苗汉英对照)中注释说:“《哈勇黎》,古歌名。遍访歌手,只知道有这首歌,而不知道其具体内容。经查阅各种版本的苗族古歌,也未见到此歌或歌名虽不同但内容涉及勇猛者的歌。因此,此歌可能已经失传”。2013年1月,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史诗百部工程·苗族史诗(黔东南)》在大稿午开展拍摄,项目组了解到张德彪能演唱《哈勇黎》,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对其进行了录音、录像,后来三叔再记录整理,收入了《剑河苗族古歌古辞》。

三叔的默默工作,为我和父亲的苗族史诗翻译、整理、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帮助。早在1983年,马学良先生与父亲译注出版的《苗族史诗》代序中,马先生就专门说明“吴涤清同志提供了许多资料”。

我父亲虽然苗文堪称熟练,但因知天命之年即因病双耳失聪,难以胜任记录工作,所以每次下乡调查,三叔都随其左右。1996年我们因开展国家课题《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调查,三叔用苗文记录了约10万字的苗族古歌文化资料,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11月,父亲在剑河县采访岑松新寨歌手兼巫师刘莫福,三叔记录了五六千行的巫词。2013年2月,三叔被请到贵阳家中,对《中国史诗百部工程·苗族史诗(黔东南)》录音作为期10天的苗文速记,录音中个别听不清的词句,他又带着原稿回去当面请教演唱的两位歌手,并进行校正。2014年4月,他又加班加点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对课题多媒体部分的声音、字幕对应问题进行逐句核实。如果没有他的辛苦付出,这项课题几乎不可能完成。

《剑河苗族古歌古辞》完稿后,三叔又与剑河县有关部门签订了整理《剑河苗族情歌》的合同,为了完成这部歌集,他熬更守夜,足不出户,体力日益下降,在交稿后不久即不幸丢下上万行尚未翻译整理的手稿而去,留下终身遗憾。

转眼间,三叔去世已第三个年头,今天农历正月二十九,我们为其立碑,碑文有载:“业余搜集民间文学资料百万余言,有专集出版行世,为非遗传承人。”

2011年4月,吴涤清在记录巫词

2013年1月,吴涤清在参加民俗活动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业余搜集民间文学资料百万余言,有专集出版行世,为非遗传承人。他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苗族文化事业。大家对此有什么想表达的,欢迎留言、评论…谢谢支持。

图文来源:吴一文

本期责编:九妹-牧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