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家人:演绎了“平原水稻登上雷公山”的壮丽诗篇

 三苗网 2020-09-14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1

苗家人与天地对话,雷公山梯田同平原水稻握手。苗家人描绘了一幅平原水稻登上雷公山的“秋霞披苗岭,金稻上云梯”的壮丽画卷!

一片云上稻,万家打谷声。雷公山南侧的开屯苗寨镶嵌在金色稻谷的梯田里,苗岭把壮美的秋色定格在连绵的群山上,一群踏秋者陶醉在开屯梯田的金波橙浪间!

2019年9月23日,我与凤鸣相会,邀约新友阿梅、阿蕾和阿依,乘着秋风上雷公山,踏着秋阳盘旋于苗岭,去领略开屯梯田的秋色,去品味开屯梯田的稻香。

由于这等踏秋者来自雷公山之朔的清水江北部的苗家人,是渡过清江水、划过清江浪而来,对苗岭主峰雷公山梯田的造访,称得上是远方本家人的光临。

开屯苗家人在雷公山上镌刻了级级震天撼地的梯田,在高山峻岭上缔造了连云接天的层层“平原”,破天荒地耕耘出了平原才有的稻香奇迹!因为,苗家人的先辈们数千年前在黄河、长江流域就创造过天地一色的水稻世界。苗家人在雷公山开山垦田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把先辈们开创的平原水稻搬上到了雷公山上,落户于开屯海拔约一千米的半山腰上。

世界水稻种植起源说,学术界有多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早些观点认为, 从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分析,证明早在此之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认为最先的水稻种植由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然后逐级延伸到长江中游、江淮平原、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下游。简言之,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然而,根据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的古代栽培水稻,距今已有14000年-180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这也是目前世界水稻起源说的最新观点,至于是否还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用唯物史观来说,只有“寻觅与等待”!

不论正史观点或野史观点,根据苗家人生活繁衍迁徙的过程,苗族是水稻种植民族是无疑的,就现在世界水稻种植分布的格局而言,雷公山山脉上万亩梯田就是中国平原水稻在高原上的延续,苗岭主峰雷公山上的一千余亩开屯梯田就是雷公山梯田的缩影。苗家人把水稻这部宏篇巨著从平原抒写到高原,从浩淼泽国写上了巍巍苗岭!

2

鲁迅在《题三义塔》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由于炎黄蚩三兄弟的不和,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分崩离析的“逐鹿之战”,形成了“粟作部落”与“稻作部落”的分布格局,蚩尤稻作部落争锋失败后,苗家人又在慢长的南迁过程中创造了新的稻作文明,将一马平川的平原稻田逐渐南移,并且移上了茫茫苍苍的高原,移上了纵横交错的大山。

开创开屯梯田的苗家人由于丢失了文字,一代代人靠着口传、靠着记忆,脑海里的印象就是水稻种植起源于水波连天的东方,可能是随着地球变温而海平面抬升,过去的稻米之乡变成了一片汪洋,也就是现在所言的“沧海桑田”吧,稻耕只得内移平原一带,再后是弟兄不和而大打出手,输者只有一退再退,有的南退到天涯海角,有的退进高山河谷,随之水稻耕作也播下了一路水稻文明!

抓起一束束斜阳光柱,踩着一缕缕斜阳余晖,驱车至开屯坳口,一道道腰带式梯田缠绕在冷竹岭上,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渐渐模糊于遥远的东方。

三位清水江以北地域的身着紫裙帽蓝衣裳、佩戴着银饰项圈、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沿山公路、最终被金色云彩般的梯田稻谷冲洗去了余悸的苗家女,迎来了兴高釆烈看云朵飘移、放眼纵观稻浪翻滚。

借助雷公山上的苗家人的梯田稻谷,留下一张张宁静、奔放、阳光的倩影。靓女天生最爱美,蓝天历来诱白云。稻田边,丽影徐徐展现;田埂上,苗女翩翩走来。一张张手巾在手,轻盈飘移;一把把红伞遮顶,碎步夕阳……斜阳掩面疑目,白云羞涩远避,仿佛“千层梯田稻色美,三位靓女锦上花”。“咔咔咔一一一”稻田角的高树上一只喜鵲鸣叫不停,可谓“有亲人自远方来,家有田鱼米酒加歌声”!此时,装点在金灿稻谷梯田间的人家,炊烟徐徐上升,不论光临谁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苗家人就是如此朴实大方。

秋浓日当空,正是稻熟时。梯田里飘来不时的打谷声,一排排稻草人随声列队,宛若向秋天的凯旋敬礼,又如向秋色的告别,来年再度踏上开屯梯田。

在梯田里,除了已经收割的稻谷外,还有一些静候收割人的黄泱泱的稻谷。另有数丘沐浴秋阳的粉白粉白而带绒毛的高杆糯谷,算是本地糯谷稻子,柔柔的稻叶、弯弯的稻穗,透射出一种柔韧性,更显示出苗家人的坚韧不拔精神。

这种高杆糯谷齐人颈部,收割时一般留其稻杆,一可做米芯草扫帚,二可做端午节粽子绳。在捆系粽子时,首先用水浸泡,糯米草变为柔软即可,煮后会散发一股股稻香味;糯米草还可烧成灰,混合于糯米之中,煮熟的粽子又软又香。

大山里的人都喜欢吃糯食,既简便又抵饿。上坡劳作时,用竹篓装一小筐糯米饭,加一些酸菜和辣椒,作为中餐可美极了!走亲,抬粽子是走舅舅家才施行的礼仪,苗家人视“娘亲舅大”,至高无上。抬糯米粑走客,也是最亲礼节,被视为“送粑情意重,接粑礼如天。”

正因为糯米食品在苗族社会交往中的分量,所以在开屯梯田里,每年每户都会种上一两丘高杆糯稻谷。

我多年未见到高杆糯稻谷了,今日突然遇上,果真有些惊奇,着实拍下了好几张照片:那柔柔的稻叶,那垂竿般的谷线,那茂洋洋的糯谷田,让人心里满满的!

3

看着冷竹岭半山腰的一片金黄色梯田,心中被一种无型的崇敬所震撼。但是在一层层耀眼稻谷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和传奇故事。

最早,苗家人沿着都柳江逆流而上,暂时栖居于榕江一带,由于迁移来的人群犹潮水般涌来,开屯这一支苗家人只得从平永河向森林密布的雷公山腹地行进。

当初,随身携带的仅仅是稻种、刀斧、锄头、弓箭,再有就是猎狗。涉入深山密林,猎狗就是先锋,在前方探路,一旦有险情,它会迅速传递情报,猎狗成为了人的忠实伙伴。故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之说。

一天清早,主人带狗进山捕猎,整天没有捕到一只猎物,狗也不知跑到哪山哪岭去了。正在无望之时,猎狗声由小而大、由远而近,猎狗嗅着气味,回到最初分手的路口,终于与人相遇。然而猎狗围着主人叫个不停,主人觉得好生奇怪,便仔仔细细一看,猎狗身上沾了不少浮萍,就是当地所称的浮飘,让主人激动万分。因为有浮飘就有水,有水有浮飘就可以种植水稻。

次日,便选派几位年轻人,让狗带路去寻找有浮飘的地方,果然来到开屯一带,正是梦寐以求的安居之所,于是举家迁入开屯,开始了垦梯田、种植水稻,将泽国水乡的稻作文化带到了雷公山,开启了开屯稻作文明新历程。

目睹层层叠叠的梯田,可以想象到苗家人是如何一锄一锄挖掘、一段一段地堆砌田坎、一挑一挑地运来泥土,然后把水从源头引入田里。没耕牛用人挖,没肥料割草摘叶肥田。养牛耕种之后,才割草踩粪肥沃稻田。田坎浸水易塌,用锄头木锤夯实,直到进入今天的信息时代,这里耕种的稻田还是啃着拓荒者的老本,现在所改进的仅为田坎加了一层混凝土,引水沟改为水泥渠。古人建造的梯田是今人不得不点赞的,虽然还有刀耕火种的遗迹!

开屯梯田虽然稻谷产量不高,但是单产值却不低。因为开屯梯田的耕地是原生态的,稻谷自然是原生态,由而食了开屯梯田的稻米,就自然而然地有益健康,少生疾病少花钱。算起这笔帐来,想必人人都会变得聪明起来!

开屯苗家人幸福指数很高,开门见山,绿野一片;吸一口气,富氧满腔;想要摩天,登山便可;想要搅云,伸手便是……

开屯苗家人的无限守望:秋天里那片黄橙橙的梯田,秋天里那片金灿灿的稻谷,还有那一片泛着银光的稻鱼田……

开屯苗家人守望着这片从平原搬上雷公山的稻田文明!

图文来源:明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