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苗族武术,博大精深,是灿烂缤纷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拳的传承也铸就了不少“拳王”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渐渐被人们淡忘。 近日,九妹了解到一位优秀的苗拳传承人——吴大衡,他在困难重重之下,仍默默坚持传承了苗族武术,获誉无数。他的努力带着朴实的民族情怀,执着而真诚,非常让人钦佩,下面就和九妹一起走进吴大衡的苗族武术世界…… 苗拳非遗传承人吴大衡为了传承苗族武术,在村子及学校义务教授了5年,这5年的辛酸无人知晓,这世道做义务都很难,他也曾在这条路的坚持与放弃中苦苦挣扎…… 湾水洋排苗族武术是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种以提高搏斗技能为主旨而又兼具娱乐性和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在吴大衡的推广下已经成为了区域性的群众健身娱乐活动,是湾水洋排苗族民间传统经典体育项目之一。 苗族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对苗族文化传播以及社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湾水洋排苗族武术以苗拳为基础,兼具棍术、板凳拳等,属拳术范畴。演练过程中节凑偏慢,讲究一招一势,架势清楚,动作质朴,位置得当,路线清楚。 技法上,偏重上肢运动,以手臂挥、舞、拨、劈、挑、勾、拦、推。 身法上,讲究下盘稳固,忌轻浮,忌大跳步,重肘沉肩,含胸拨背,常用弓步、虎步、丁步、跪步、歇步,以此保持重心,平衡体势,快而不乱,猛而不浮。 腿法上,洋排苗族武术腿法仍以稳为要义,重扫堂腿、踢腿、铲腿、顶膝,要求“腿不过膝”。在套路结构上,一个套路在往返的合成中动作中,左形右势是相同的,每个套路的结合以一个相同的动作衔接。 湾水苗族武术,主要由湾水镇洋排苗寨非遗传承人、湾水小学共20余人组成代表。凯里苗族武术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目录,传习基地有传承人10名,传习人2000名,男女老少,年龄最大86岁,最小5岁。 湾水洋排苗族武术传习基地定期开展苗族武术传承绝技研究活动,举办苗族武术传统体育培训班,让传统体育进入校园进入民心。免费为湾水中小学师生传承苗族武术。 特别是传承人吴大衡,通过自己的钻研,自创了一套(中小学生苗族武术体操)武术广播体操,目前在湾水镇党政机关、中小学校普及,做到了苗族武术在湾水中小学校的全覆盖。吴大衡等传承人被凯里市湾水初级中学聘请为武术指导老师。 湾水洋排苗族武术代表先后参加中国凯里苗族武术演武大赛、中国凯里湾水第二届民族民间武术传承演武大会、全国少数民族武术大赛(中国·安龙)、中国香港第十六届国际武术节、澳门第七届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道大赛、中国青岛第八届国际武术节等国内外各种武术比赛及交流活动,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团体特等奖、第一名以及个人金、银、铜牌等100多个奖项。 一、前记 重安江是长江中上游的一个分支,流入清水江,洪江,然后汇入洞庭湖,重安江两岸的人民就靠水运跟外界联系,因而有很多水运码头,湾水是重安江较为繁华的贸易码头,还有很多分码头,洋排就是其中重要一个。 洋排人主要靠打铁为生,这就有商业存在,洋排人要走出去经商,问题也就来了。建国之前,但凡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常有恶霸和强盗出没,这是常事,村民常受强盗打劫、土匪抢寨之苦。 还有旧社会的官方催粮,豪坤逼租,日子过得并不太平,洋排面临的境况也一样。因而练武成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保寨安民必备工具,故寨子盛行习武之风。 湾水洋排苗族习武历史悠久, 据据寨子的老人讲,约在四百年前(1615年左右),寨上就出现很多苗拳高手,身手非凡,武术超群,在重安江、清水江一代闻名遐迩。通过寨子先辈一代代传承,至今,苗族武术传到以吴大衡为代表的洋排人手中。 二、习武篇 后来由于年代历史原因,各乡各寨不能公开习武,违者以犯法论处。寨子的武术先辈已不能公开使用武术,更不能公开传武艺。随着武术先辈的日益老去,洋排出现习武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境地,洋排苗族武术面临失传的局面。 二十出头的吴大衡,一米七几的个头,虎背熊腰,身体魁梧,为人友善,尊老爱幼,深得寨子男女老幼的的喜爱。吴大衡自幼酷爱武术,但苦于无高人指点,武术修为进步缓慢。于是向父辈打听,何处有武术高人,终于打听到寨子里就有一位德高望重,武术精湛的老人,名叫吴中庸,此人年逾七旬,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头,师从多位武术高人,在重安江、清水江一代武术修为颇为有名。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居然寨子里有这样的高人,吴大衡不禁喜出望外。于是偷偷约上寨子几个身体好,心眼好的年轻人,晚上,哥几个到吴中庸老人家登门拜访,当老人知道他们的来意时,一口回绝,几个年轻人吃了闭门羹,顿时傻眼了。 后来,几个年轻人并不气馁,软磨硬泡,死缠烂打,再加上家里老人的再三诚恳要求,吴中庸老人终于收下吴大衡等几个年轻人为徒弟,传授武艺。 在庄重的拜师仪式结束后,吴中庸老人开始传授武艺,当然,由于当时民间限制公开习武以及门派等原因,习武时间、地点必须绝对隐蔽,不能让外人知道。 在吴中庸老人周密安排下,传授武艺开始了,从马步、弓步开始,一拳一掌,一招一式,循序渐进。大家都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故练起来非常认真,再苦再累,也不哼一下,在练武闲暇之余,吴中庸老人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的形式,教导弟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嘱咐弟子们要匡扶正义,不能恃强凌弱,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学武艺。 一个月、两个月、半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们的武艺日趋精进,不光精通拳术,还精通棍、剑、刀,板凳等器械,由于吴大衡身体素质好,悟性高,而且勤学好问,从一众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吴中庸老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学成后,吴中庸老人对吴大衡语重心长地说,武术无止无尽,博大精深,千万要戒骄戒躁,随时随地要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吴大衡拜别吴中庸老人后。谨记师训,走遍重安江流域、清水江流域,寻师访友,吸收各家武术之所长,不断改进苗族武术,使自身武术结构日臻完善,武德也精进不少。 ![]() 三、彷徨篇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日新月异。当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遍祖国大地,“下广”“打工”成了时代的新名词。 年轻人为了发家致富,为了实现人生理想,纷纷涌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份,开辟人生新天地。随着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涌向沿海,留守农村,留守家乡的年轻人数量骤然下降,练武之人也随着骤减。 ![]() 加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之后,除了自卫反击战,很久以来,国家基本上没有打什么大仗,国家处于一个比较和平安定的环境。内忧外患似乎离老百姓越来越远,练武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 此时的吴大衡也面临人生抉择,是出去打工,还是留守家乡,不出去心有万般不甘,出去了,作为苗族武术杰出代表,如何才能让苗族武术发扬光大? ![]()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吴大衡选择了留下。在留下的日子里,吴大衡每一天除了经营生计外,一直坚持每天练武一小时 ,作一个苗族武术的坚守者,作一个孤独的武者。 四、转折篇 时光荏苒,一晃20年过去了,吴大衡从一个风华正茂的翩翩少年变成了老成持重的不惑中年人。时光改变了他的容颜,在他身上留下印记。 ![]() 时间来到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大衡结识了来自天柱县的武师吴永浩,在吴永浩师傅的点拨下,吴大衡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不光在苗族武术拳术上收获颇丰,在苗族武术发展方向上也受益匪浅。知道了苗族武术不仅仅属于个人,还属于整个苗族,属于整个中华文明。 ![]() 2014年,洋排报名参加在凯里市举行的中国凯里国际苗族演武大会。人呢?吴中庸老人早已驾鹤西去,跟自己一起学武的师兄弟武艺荒废多年,早不知丢到哪去了? 通过各方打探,多方争取,终于临时拼凑一支由老中青年组成的代表队。人有了,苗族武术呢?大家已忘得差不多了。 在吴大衡的引领下,在寨子一众老人的集体回忆下,终于克服武术问题,在吴永浩师傅的关心和帮助下,对原来的苗族武术的一些技术细节加以改进,洋排苗族武术代表队终于组建完成。 ![]() 2014年7月23日,在黔东南州建州58周年之际,洋排苗族武术代表队沉稳发挥,力挫群雄,勇夺演武大会个人器械一等奖、个人拳术二等奖,更可喜的是还荣获团体第一名。 喜讯传来,整个寨子沸腾了,杀猪宰牛,迎接他们的英雄凯旋归来。这个冠军不光给寨子添光添彩,还唤醒了寨民沉睡多年的练武热情。 五、收获篇 自打2014年7月演武大会大获成功之后,吴大衡没有骄傲自满,相反,更加谦虚谨慎,更加刻苦学习。 2015年,在各级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关心和帮助下,洋排被凯里市挂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传习基地,吴大衡等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基地成立后,吴大衡更加刻苦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武术训练中。 2016年,除了负责寨民的平时训练外。在湾水小学的盛情邀请下,积极响应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号召,打破世俗的界限,毅然接受学校的邀请,到学校担任武术教师。从那以后,校园里每天都看到吴大衡忙碌的身影,校园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哈---哈---哈”练武的声音——幸福的声音。 2017年2月,洋排非遗传习基地受黔东南州体育总会武术协会的委托,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凯里湾水民族民间武术传承演武大会,赛事安排周密,赛事规模空前,赛场气氛热烈。并在比赛中,吴大衡荣获器械第一名、拳术第一名,洋排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三名。 乘夺奖余威,2017年7月,吴大衡率队参加在贵州省安龙县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武术比赛,荣获一金二银三铜的佳绩。在比赛中,吴大衡的首批学生弟子,来自湾水小学的吴俊杰同学首次代表参赛,获得一银一铜的佳绩,令湾水小学学生们羡慕不已,学武的热情更高了。 2018年3月,洋排苗族武术传习基地迎来成立以来的又一巅峰,应第十八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组委会的邀请,吴大衡率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代表队发挥洋排铁匠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超常发挥,斩获11枚金牌,吴大衡个人获得6枚金牌,更可喜的是,吴大衡独创的苗家牛王刀法在比赛中技惊四座,令人惊叹不已。 ![]() 此次比赛,让苗族武术走出大山,走出苗疆,在东方之珠上闪耀,为宣传凯里,建设凯里做出重要贡献。当英雄们胜利凯旋归来,寨民们自发筹资,杀猪宰羊,宴请四方宾客,在吴大衡的影响下,凯里周围的影视歌星以及武术行家纷纷登台表演助兴,整个寨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当中。 寨民学武热情得到空前高涨,只要提到习武,寨民们总是一副自豪的表情,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六、后记 随着工业发展,洋排的传统打铁行业逐渐推出历史舞台。洋排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接下来,洋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传习基地为着力点,发展以武术之乡为主导的旅游业。 1、多渠道筹措资金,修建苗族武术馆,为发扬洋排苗族武术提供物质保障; 2、深挖内部资源,充分发掘洋排会武之人,组成教练团,教授寨子男女老少,使寨民练武蔚然成风,为下一步配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洋排旅游业提供人才保障; 3、加大洋排苗族武术宣传力度。比如: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传习基地定期培养武术苗子,定期组织寨民到其他寨子,外乡镇、外县,外省,甚至走出国门参加武术交流,增加洋排苗族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 洋排的愿景非常美丽,苗族武术的愿景也很美丽,但总得有人去落实。 现在,吴大衡更忙了。但是,没有工资收入,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常常让吴大衡捉襟见肘,一筹莫展,无法全身心投入他热爱的武术事业;非遗传习基地经费非常有限,想用它推动苗族武术的发扬光大是远远不够的。 希望有关部门多渠道,多形式给予资金扶持,让苗族武术不会失传,让孤独的武者不再孤独。 ![]() 图文来源:吴大衡、综合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