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脚(拉丁文名: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是一种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通常生长在海拔200-750米(西南地区1100-2500米)山地阔叶林中或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枫香、油桐、柿树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因其形状像小仙人掌,外观为绿色,采摘晒干后呈棕黄色且酷似螃蟹的爪,所以俗称螃蟹脚。 螃蟹脚可全株入药,有清热利尿、祛风除湿的作用,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腰肌劳损,民间以寄生于枫香树上的为佳,云南民间则以本种用于治急性膀胱炎。螃蟹脚本种分布范围广,产于西藏南部和东南部、云南、四川、甘肃(文县)、陕西南部、湖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平阳)、台湾。尼泊尔、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越南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 螃蟹脚在云南的普洱地区景迈山茶园中较为常见(云南的其他茶叶产区则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条件更为适宜其生长,自然环境保护良好,且其喜欢寄生在该地区的茶树上,民间说法是它从老茶树上汲取养分,吸收了古茶树的灵气,自己也成了精(因此螃蟹脚也被当地人称为“茶精”),用它泡水喝,可以解百毒。 景迈山区的老人讲:螃蟹脚的生长条件苛刻,并不是每棵年龄够了的古茶树上都可以长出螃蟹脚,可以说,每一只螃蟹脚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除了产量少以外,螃蟹脚的采摘也十分困难,因此螃蟹脚是非常珍稀的。当地人将干制后的螃蟹脚也称为“茶茸”,就是因其药用价值和外观,堪称为茶里的“鹿茸”。这些年,一来螃蟹脚的生长周期慢,需要3-4年才能长成,二来因为随着古茶树被大量发现和采摘,螃蟹脚也被人们大量采收,野生螃蟹脚的数量已经极为稀少,价格昂贵,市场上有大量假冒品。 螃蟹脚可以单独药用,有浓浓的梅子香。常见的方法就如冲泡普洱茶,每泡1-2g即可,放入小壶或盖碗中用开水冲泡;头泡“洗茶”后从第二道开始饮用,可冲泡十几道以上;冲泡时要注意,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要逐渐延长冲泡时间;待冲泡至无味,还可以把剩下的螃蟹脚细嚼吃掉,以免造成浪费。我们见过用螃蟹脚煲汤的,是上佳的食疗佐料。 螃蟹脚也可以和普洱茶一起泡饮,不仅可以使茶的涩味降低,还能让茶的口感更为甘醇、饱满、柔滑。中医建议把螃蟹脚加到熟茶里冲泡或熬煮后饮用,能更为充分的利用其保健成分。需要注意的是,螃蟹脚和普洱茶一起饮用,加2-3小枝即可,千万不要多放,会夺味,最后要记得将其从茶叶中捡出吃掉。 螃蟹脚和茶树一起生长,又能提升普洱茶的品饮价值,真是上天对云南人民的眷顾! 本站小编注: 1、关于螃蟹脚的药用实践是归入槲寄生属植物的,已经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2、槲寄生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每年秋冬季节,槲寄生的枝条上结满了桔红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实为食的鸟类有灰椋鸟、太平鸟、小太平鸟(俗称冬青鸟)、棕头鸦雀等。到了冬天,这些鸟类会聚集在结有果实的槲寄生丛周围,一边嬉戏一边取吃果实。由于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们在吃的过程中会在树枝上蹭嘴巴,这样就会使果核粘在树枝上;有的果核被它们吞进肚子里,就会随着粪便排出来,粘在树枝上。这些种子并不能很快萌发,一般要经过3~5年才会萌发,长出新的小枝。有时槲寄生的种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会长出小的槲寄生。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也使得采食槲寄生果实的鸟类越来越稀少了,因而导致槲寄生的繁衍遇到了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