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口有个潜水412年的海底村庄……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随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专家组到演丰镇考察全域旅游、休闲渔业。

当我们来到海口旅游十大名村之一的禄尾村时,见到了琼北地震海底海底村庄建筑遗存陈列。

站在禄尾村海滨向东方瞭望,但见海天一色,渔民们驾着小舟来往穿梭。

谁能想到,412年前,这片海域还是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的美丽田园。当时的演丰与铺前,还是陆路相连,中间只隔着一个河道,人们来往非常方便。

当地原住民符林先生,向考察组介绍了海底村庄的有关情况。

明朝万历年间(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北地区突然发生大地震,震级为7.5级,震中烈度为10度。震中在琼山县塔市与文昌县铺前之间。受灾最严重的是琼山、澄迈、临高、文昌四县。

大地震导致整个沉陷体块垂直下降,这种情况在国内外地震史上罕见。陆地沉陷的幅度一般在3至4米,陆陷成海的最大幅度在10米左右,陆沉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72个村庄的房屋、坟场、碑记、桥、良田耕地、盐田、树林,甚至东寨港——铺前港的一条较大河流以及它的支流等,沉入大海,形成世界罕见的“海底村庄”。“桑田”真正变成了“沧海”。

对于这次大地震,多个史料包括《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和《文昌县志》等均有记载:“万历33年5月28日亥时大地震,公署民房崩倒殆尽,郡城中压死者几千。”“官房、民舍、祠堂、城廓、坊表等倒塌殆尽,田地陷没者不可胜记。”

412年过去了,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个陆陷成海的地震废墟,己成为奇特的水下景观。

 (网络截图)

每逢天文大潮,海水水位走低,原本被淹没的村庄,就会或隐或现地浮出水面,似有说不尽的故事。

(网络截图)

在离东寨港不远的海滩上,还能见至一座以方石块砌成、保存完整的古戏台,石板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海蚝、贝壳。每当大海退潮时,附近的居民赶海,有人还常常到这里来捉鱼捉虾呢。

(网络截图)

从东寨港北上,在铺前湾海岸以北4公里左右的约10米深的水下,有一个叫“仁村”的古村庄。透过海水,明朝村的庭院、参差的房屋遗迹依稀可辨。玄武岩的石板棺材、墓碑、石水井和舂米石等有序排列,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纵横。

(网络截图)

 横贯于东寨港海底的“绝尾沟”是地震留下的裂沟,深10多米,宽20多米。沟东的古河道上,至今仍有一座石桥横跨河道两旁。

(网络截图)

在铺前湾与北创港之间的海底下,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座雕工精细、四柱三孔的“贞节牌坊”屹立水下,成群的鱼虾在脾坊旁穿梭往来,仿佛神话里的“海底龙宫”。

(网络截图)

当地的渔民,或多或少地不时从海里捞出过各式各样的海底文物收获,从做工精致的小瓷器,到雕刻粗犷的石像,林林总总。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到海底村庄来参观、探古,访客们无不深深被这片神秘莫测的地震遗址吸引着。

媒体曾报道过这样的故事:当时在文昌有一个叫罗亭坡的地方,是今天东寨港东侧一个小岛,与大陆仅隔着一条小河,叫东溪。

岛上原来住着柳、何、陈、萧、符等姓人家。琼北大地震时,罗亭坡陷入海中,人被溺死,幸存者逃亡他乡。

当时何氏家族有一人,地震时尚未出生,地震发生时他母亲怀着他游过东溪,生下他后迁居上园村。

柳氏家族也有一人叫“祥公”,地震时水溺土陷,地崩田沉,他侥幸逃出,移居排沟村。

(网络截图)

因此,震后只剩何氏、柳氏两姓继续繁衍,而其他三姓则后继无人。

类似此类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当地还流传不少。

我们伫立海边,眺望海面,绚烂的晚霞耀眼夺目,略带鱼腥味的海风阵阵掠过。

我们思绪联翩,脑海里一会儿穿越进412年前那场大地震惊天动地的场景,一会儿又幻化着如今海底村庄的神奇画面。

从历史隧道与海底世界跳进跳出的我们不禁唏嘘不已: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今天的全域旅游,可别忽略了中国唯一的海底村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