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北京世园会感受《诗经》植物意象的性灵脉动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前些日子,我们慕名参观了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生态文化展区

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将展览语言与建筑空间紧密相融,采用戏剧化的空间叙事手法,以“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春江风和”、“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之“六和”为题,分别表现和谐质朴的中国生态观、江山多娇的绿色发展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整体观、成果共享的民生普惠观、共谋生态体系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依天地风物山水人居进而全球和谐共赢为序,依次布局形成九幕空间,带来循序渐进、步移景异的全新观赏体验。

“天地人和”单元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天然质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正中间的这个雕塑其实是依据我国古老文字中的“艺”字而创作的。在中国早期文明代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花、草、圃、囿、果、木、林、森、禾等和植物相关的文字,尤其园艺的“艺”字生动记录了一个人屈膝种禾苗的场景,这正是该展厅“艺”字主题雕塑的创意来源。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古代诗歌305首。其创作风格主要为现实主义手法,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诗经》流传至今 305 篇,共出现植物类型约 135 种。《诗经》的植物,大多是为了托物言志,也就是借《诗经》三大表现手法之一的比兴手法,传达朦胧意境和情感,抒发着人们最真切感情及故土乡情。

北京世园会的设计团队特意提炼和梳理《诗经》的二十四种植物,按照观赏、器用、祭祀、药材、染料等不同类别罗列,

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诗句与相关植物标本组合呈现,然后用亚克力浇铸成植物标本水晶块,


以背景简拙、抽象的古人生活场景岩画,借意优美的诗句,表达先民对自然植物、园艺种植的朦胧认知与朴素情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

整个空间既古老又充满园艺文化的质朴与自然,使观众很好的由序厅的神秘悠远过渡到了古老质朴。

本文特意与朋友们分享数例:

其一、荇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是《诗经》首篇,写的诗周代的民俗活动,春末夏初,荇菜成熟时,年轻女子到水里去采。荇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宗庙祭祀之用,用以敬鬼神,祭祖先。

“荇菜”的今名为“萫菜”,又名金莲儿,属于浅水性植物,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都有分布,它生于池沼湖泊的平稳水域。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生根,漂浮于水面或生于泥土中。

叶片形似睡莲,小巧别致,白色黄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长,是庭院点缀水景的佳品。
据说荇菜是爱干净的植物,看一片水域有没有遭受到污染,就看荇菜能不能生长了。荇菜可以净化水质,也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

诗中描述美丽贤淑的女子去捞荇菜,来表达诗人对女子的爱意。
采荇菜的时候要蹇裳及腰,亮出玉臂美腿,左一下,右一下,姿态优美,小伙子便到河边看,看谁的身材好,是一种变相的选美。
诗人用“荇菜”这种高洁流动之物,寄托“淑女难求”的寓意。又以“荇菜”可“采”、可“芼”,寄托淑女可“友”、可“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贤德妇女的赞美。这里采用了《诗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兴。

其二、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国风·周南·卷耳》

       卷耳是一类草本植物,其幼苗嫩叶可以食用,“滑而少味”,可做穷苦人家度荒年的蔬菜。
诗人直接以“卷耳”作诗名,暗示了这首诗叙述了贫苦人家少女的爱情。主人公因为贫穷,不得不背着斜口筐在旷野里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劳动过程中,思念起了远行在外的爱人。

但为什么野菜这么多,偏要采“卷耳”呢?诗中反复出现“我马虺颓”“我马玄黄”“我马瘏矣”,也许就在她的爱人纵马离去的那一刻,马尾上的几粒苍耳跃入女子的眼帘,无意中应对了少女心中对于爱情的渴望、执着、不愿放弃。

采卷耳的女孩会“不盈顷筐”,倒是有更重要的原因——爱人远行,徒留思念,无怪乎做什么都心不在焉。连采摘野菜这样的小事都无法进行下去,甚至要发出“维以不永伤”的感叹来,可见这颗心里,除了思念,真是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那告别女子远行的爱人的衣襟上和马儿身上,都有青青的卷耳牢牢地附着,那同时也是少女的思念和爱情,这里依然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其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国风·召南·摽有梅》

梅,即梅子,属蔷薇科,喜沿长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现,粉白嫣红,是长冬渐暖时,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风韵。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诗中通过对梅子“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的描写,来表现梅子逐渐成熟而由多变少的过程。梅子的成熟象征着女子发育成熟,以梅树果实的由多变少来表现梅树生命力的由盛转衰,以此对应女子青春年华的渐逝,从而来表达诗中的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一种焦急渴盼的情绪。
在古汉语里的发音为去声,轻声吟读,有温软含骨,刚柔相济的意味。
珍惜青春,渴望爱情,是中国诗歌的母题之一。《摽有梅》作为春思求爱诗之祖,其原型意义在于建构了一种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
 

其四、艾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王风·采葛》

艾,别名香艾、艾草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民间常用作拔火罐的燃料用以治疗风湿病。

《采葛》中出现的三种植物分别是葛、萧与艾。葛可用于织布,萧可用于祭祀,而艾的用途更为广泛。相思之人将款款深情寄托在这几株寻常、柔韧的植物上,艾对应着三岁的时序,作为抒情的高潮最后道出,清香浓烈,透彻心脾,既可见古人对它的钟爱,亦道出了离别的惨烈。
 

其五、漆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秦风·车邻

漆又名漆树,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树种之一,籽可榨油,木材坚实,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器物上漆后不易腐朽,使漆成为古代重要的一项贡品。

农历六、七月间是采漆的季节,首先以刀斧斜割树皮,再以竹管接之以收集漆液,加工制造成漆具。
《车邻》描写宫廷妇女渴望见到君主,表达了对青春年华消逝的叹息。诗写车马,正是女子引起情思的景象,但掌管王宫内人和女官的“寺人”无令,自己一番情思只好寄于遐想和感叹。山坡、湿地长的树木各得其宜,正像“我”与君子共得其乐,这样美好的时光无法享有,人生转眼消失殆尽,青春没有了,这样深深的叹息,当然让人突然神伤了。
 

其五、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国风·秦风·蒹葭》


古时“蒹葭”就是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结成霜。我所思念的人儿,就在水的那一方。逆着水流沿岸找,道路艰险又漫长。顺着水流沿岸找,仿佛在那水中央。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在古人眼里,芦苇是离爱情最近的植物;比玫瑰平实,又具有随风而起的飘逸。

这是一首写求而不得的优美爱情诗。在这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她(他)在哪里呢?在水的另一边。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意境飘逸,神韵悠长,被后世吟诵至今。
 

其六、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豌豆,又叫大巢菜,种子、茎、叶均可食用。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

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其七、椒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国风·唐风·椒聊》
历代学者对此诗主旨的理解有较多分歧,有的认为是赞美男子的诗,有的认为是赞美妇女多子的诗,有的认为是是女子采椒之歌。
《诗经》中除这一篇《椒聊》之外,另有《东门之枌》亦曾提到花椒:“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同样是欢喜赞美之语,以花椒的丰产多子为定情信息。

中国古代所谓的“椒”,几乎均指花椒。花椒作为香料,不仅果实累累,更重要的是特殊的香气可以驱邪,是有益的东西。身材健美且身高出众的女子,对于优生优育显然有好处。中华民族崇尚生育,也是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根源。

《甄嬛传》里,初承恩的甄嬛向皇帝提出一个梦想:她想要椒房。椒房又名椒室,源自西汉时期未央宫皇后所住的宫殿。将花椒树的花朵晒干,研磨为粉,涂装四壁,温暖芬芳之外,取其“多子”的象征。

其八、荑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国风·卫风·硕人》

白茅之芽。


译文: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这是描写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的诗,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此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其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句对庄姜之美的精彩刻画,永恒地定格了中国古典美人的曼妙姿容,历来备受推崇。
…… 

就这样,我悄悄地跟随着《诗经》的足迹,一路去感受每株植物承载的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悲喜情怀与古诗意交织的性灵脉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