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海洋世界美丽杀手蓑鲉的神秘面纱

 昵称69584090 2020-09-15

神秘莫测的海洋世界珊瑚礁中,生活着五花八门的奇怪海洋居民,蓑鲉即其一也。

近日,有幸在三亚近距离见到了华丽十分的蓑鲉真身。

蓑鲉,又叫狮子鱼,体长25-40厘米,背鳍、臀鳍和尾鳍是透明的,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除了身披一件白、褐色相间的“彩衣”外,

身上还装饰着众多的鳍条和刺棘,貌似是插满了“旗子”,游动时“旗子”随波起舞,既美丽又动感;

宛如穿上戏装的京剧演员:头插雕翎,身背护旗,展现一种威风凛凛的大将风范。

蓑鲉身上的“旗子”,其实是一种丝带般的长鳍,周身的长鳍宛如蓑衣披身,故得名蓑鲉。

蓑鲉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也会在在桥桩、沉船残骸、水草丛中生活。

蓑鲉活动深度范围通常为1-50米深,但也有栖居于深海300米左右的蓑鲉。

蓑鲉是世界上最美丽、奇特的鱼类之一。

美丽的外表,红褐相间的条纹,使得它显得非常夺目,

与海底色彩缤纷的珊瑚、海葵相映成趣。

媒体报道,有潜水者在大西洋近海水下30米处发现了发光的蓑鲉幼鱼。

这些刚出生几天的幼鱼,比指甲盖还小


它们张开透明的鱼鳍,示出万花筒般的闪亮蓝、绿、黄色。

蓑鲉飘动在彩色的珊瑚丛中,小鱼不容易发现。它会紧盯住目标,猛地把四面飞扬的长鳍条收紧,嗖的一下子窜过去,张嘴一咬,那些小鱼就成了它的美食。

蓑鲉遇到危险时,蓑鲉会尽量张开长长的鳍条,使自身显得很大,同时用鲜艳的颜色警告对方:不要惹我,我有毒”。

如果遇到同样胆大的鱼,蓑鲉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与大鱼周旋;全身的鳍条不停地收放自如,一会儿展张开,一会儿收回。
如果相互对峙的时间比较长,蓑鲉会选择慢慢往礁石或隐蔽的地方躲避,默默地待着。

即使不幸掉入掠食者的口腔内,掠食者也会因为蓑鲉全身的鳍条而难以吞咽,将它吐出的时候还会被毒棘刺伤,导致中毒而亡。
因此蓑鲉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武士。

蓑鲉处于珊瑚礁环境中食物网的最高级别。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一条成年蓑鲉每年会吃掉等同于其自身体重8.2倍的食物。
蓑鲉属夜行性海水鱼,太阳升起后则会躲藏于珊瑚及岩石的阴影中。白天休息时会将头部低下,完全静止不动。

日落时分是蓑鲉的最佳捕食时间。此时所有的鱼及无脊椎动物都会回到休息的地点,夜行性的则蓑鲉不需要耗费过多精力去寻找猎物。
蓑鲉不是很擅长游泳,捕捉猎物时都是躲在珊瑚礁缝里,等待猎物主动靠近它们。

常蓑鲉会静悄悄地在珊瑚礁周围游动,不经意间突然进行攻击并捕捉受害者。当蓑鲉企图猎食小鱼的时候,通常会展开胸部的所有鳍条来遮住自己尾鳍的运动,加上自身鲜艳的颜色与珊瑚礁背景融为一体,猎物就不容易受到惊吓。从而令捕猎变得更容易。

蓑鲉以大口吞噬的方法袭击猎物。由于此过程太过迅速而圆滑,与受害者一同的其他鱼可能都没有反应过来。因此蓑鲉可以继续追捕其他不知情的鱼。

蓑鲉有时也会在空旷的海面捕猎,它会在离水面20-30厘米深度的区域观察小鱼群,当小鱼群跃出水面企图躲避另一位捕食者时,蓑鲉会游到它们的下方等待它们落回水中,然后开展攻击。
如果两条雄性蓑鲉在捕食时相遇,那么更具有攻击性的雄鱼会变暗自己的体色,并将自己的毒棘指向相遇的雄鱼。而弱者则会折起胸鳍,然后游走。

蓑鲉性格孤僻,喜独居。只有在繁殖期,蓑鲉才会和其他同类有所接触。繁殖期的,一条雄鱼会被多条雌鱼追求,数条鱼一起行动,形成一个有3-8条鱼的鱼群。

当蓑鲉准备繁殖的时候,其两性之间的外貌差异会变得较为明显。雄鱼体色变暗,发黑,颜色显得更均匀,白色条纹不明显。已经孕育成熟鱼卵的雌鱼体色会变得苍白,腹部、咽部及吻会变成白色。这样的颜色变化对雌性找到雄性更加容易。

求爱会在黑夜即将来临之时开始,一般是由雄鱼发起的。当一条雄鱼找到一条雌鱼的时候,雄鱼会躺在海底面,眼睛望向水面,同时用腹鳍支撑着自己,然后围着雌鱼转圈。转了几圈后,雄鱼开始游向海面,雌性尾随其后,途中还会抖动自己的胸鳍。

交配产卵之前,两条蓑鲉可能会在水中沉浮升降数次,最后一次结束时两条鱼会在水面下盘旋游动。雌蓑鲉随即释放出它体内的卵。
求偶期间,雄性蓑鲉的性格会变得异常激动和易怒,当有其他雄性蓑鲉或非同类物种进入其领地的时候,此雄鱼会将自己的毒刺指向入侵者并靠近,然后在毒棘对准入侵者的情况下在它的周围四处游动。

接下来,两条雄鱼会面对面“坐”在一起,攻击者会用捕食时抖动脊椎的方式向着入侵者示威,随后攻击者晃动头部,试图去咬入侵者的头部。此时攻击者要么被严重刺伤,要么会进行下一轮攻击,直至入侵者逃离。
在自然界有个规律,一般体色越是鲜艳的动物,就越是可能有危险的,蓑鲉即如此。

蓑鲉鳍条的根部及口周围的皮瓣含有能够分泌毒液的毒腺,能毒晕甚至毒死其它的小鱼。
蓑鲉的背鳍、腹鳍和臀鳍均有坚硬且可再生的鳍棘,这些鳍棘的横截面呈三叶瓣,状似三叶草,分泌和储存毒液的毒腺就藏在鳍棘内凹的凹槽里。

华丽的鳍膜将这一切包裹着不外露;当遇到危险之时,鳍膜就会破裂,鳍棘裸露出来攻击敌人,毒腺受到外物的挤压,毒液便顺着鳍棘注射到其他生物体内。
一旦被蓑鲉的毒刺刺中,猎物会很快致命,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人被刺后剧痛,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晕厥,引起死亡。
因此蓑鲉又被称作是“海底美丽杀手”。

对猎物来说,要对周围环境始终保持警惕,不要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但对蓑鲉来说,在这个充满杀机的海底世界,学会生存是第一本能。正是有了美丽外表的掩饰与致命毒刺的保护,蓑鲉才能够得以长久地活下来。
其实,蓑鲉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温和的鱼类,身上的装备主要用于防御,正常状态下基本不会主动攻击。

这里不妨对吃货透露点秘密:蓑鲉其实也是一种美味。
例如,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就有一道很受游客欢迎的——烤蓑鲉。烤蓑鲉人气旺是因为其味道比其它鱼要好吃许多,美味可以达到极致。

游攻略如是描述:
剔除鱼鳍与内脏后的蓑鲉,再划两道刀印,撒上粗盐,放在炭火上烧烤,不一会儿,烤鱼香气就会扑面而来。

如果烤得火候到位,蓑鲉从里到外,从肉到皮,任何一处都是极品美味。它那咸淡适中,芳香扑鼻,肉质劲道的感觉,让人品尝时口中余香长存,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烤鱼之王还得是蓑鲉呀!

媒体曾报道过蓑鲉大举入侵美国颇有意思的故事。

华丽的外表使得蓑鲉成为世界各地水族馆和水族市场的宠儿。然而,1985 年,从水族市场逃逸的蓑鲉第一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被发现。

1992年的报道称,佛罗里达水族馆中有六条魔鬼蓑鲉因飓风逃逸到当地海域。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壮大,蓑鲉已经成功入侵并扩散至温暖的北大西洋西海岸沿岸和加勒比海域。

由于被入侵海域的小型鱼类等生物缺乏识别美丽杀手蓑鲉气味和躲避的能力,因此蓑鲉不需要消耗很多体力就能捕到充足的食物。
并且蓑鲉寿命较长,繁殖能力强,体长达到18厘米的雌性就可产卵,每四天就可以产出约 15000 枚卵,全年都可以生,年产卵量可达 200万。

舒服的日子使得入侵者蓑鲉为所欲为,种群迅速壮大。对本土珊瑚礁生物,特别是小型鱼类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据统计,有超过 40 多种小型珊瑚礁鱼类和至少 15 种甲壳类被列入了魔鬼蓑鲉的新菜单;一项为期 5 周的野外试验表明,魔鬼蓑鲉的入侵使该区域 5 种小型鱼类的数量平均下降 79% 左右。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使当地的顶级捕食者——如石斑鱼和鲷科鱼类——的食物被抢占,从而威胁到本土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学家斯蒂芬妮·格林发现,在蓑鲉数量很多的地方,本地物种已下降了90%!
于是,当地人发怒了,卧榻之旁,岂容入侵者蓑鲉开疆辟土,胡作非为。

生物学家号召,大家都来吃蓑鲉,以维护当地海底正常的生态秩序。

当地居民也组织了钓蓑鲉比赛,近十年来已经干掉了23000只入侵蓑鲉

佛罗里达的28家全食连锁超市,2016年以来也卖出了34000公斤的蓑鲉

一些生物学家甚至潜水到海底,用叉子叉住蓑鲉,送给鲨鱼吃,期望培养鲨鱼食用蓑鲉的嗜好。

但是侵略者蓑鲉似乎很聪明。为了逃离追捕,这种原本只生活在 50 米深以内的鱼类,纷纷直接躲到 300 米左右的深度去了——这个水深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类的追杀范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