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闹市:他们为啥这么嗨?

 菊斋 2020-09-15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这可不是十几天前。

这是400年前,

有人默默画下的

“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天天都在过买买节的样子。

他以炫技的天才,

在10米的画卷上,画了 

7 座桥,

42 条船,

74 个店铺,

2000多个人……

这是啥概念呢?

地球人都知道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那也不过是5米长,

画了20艘船,600个人……

而400年前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画卷,

也叫《清明上河图》,

通称石渠本或辽博本

2000个绿豆大小的人,

都各有鲜明的衣衫和清晰的眉目。

石渠本局部


74个店铺,都各式各样:

道地药材、鲜明花朵、重金雅扇、成造金银首饰,乃至于斫琴、灼龟、合婚……


石渠本局部

那是大明苏州城的繁华日常。

为什么是大明?

为什么是苏州?

石渠本——辽宁博物馆藏的《清明上河图》,旧说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花了三四年时间画的,后来学界又说辛丑本才是仇英真迹。

惟一无疑的,是这长卷上花团锦簇一样的所在,是大明苏州。

石渠本整个长卷上,河渠纵横、临水而居、精致秀丽的景象,正是南宋平江图中苏州城的样子。

石渠本局部

而苏州地方志的记载亦印证着石渠本的多处细节。

比如城墙戍楼、瓮城形制。

成书于正德年间的《姑苏记》记载:明代苏州“各楼上为画门……周巡雉堞,每十步为铺舍”。

石渠本城墙戍楼

比如牌楼。

明代苏州牌楼,多写有官位或功名,以显示达官显贵的身份门第。

石渠本“学士”“恩荣”二坊

比如桥梁。

地方志记载,明代苏州桥梁大多以当地花岗岩为材料,且单拱设计,以方便船只通行。

石渠本的桥梁多为单孔石桥

比如狼筅

“狼筅古所无也”,明代兵书《武备志》记载,明朝戚家军为了对付倭寇,专门发明了狼筅。

石渠本这个城门,除了屋檐斜立着两把狼筅,
武器架上还陈列着刀枪剑戟,
地上有类似火炮装置的三组铁球。

比如官店。

官店是明代由官府开设的特殊店铺,在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之前就已经有了,后来日渐增多。

石渠本里开间和气派都比普通店大些的官店

长卷中生员、仕女、贩卒的服饰也说着这是苏州人在明朝或者明朝人在苏州:

明政府规定读书人穿长衫。

没读过书的跑堂伙计、贩夫走卒等不能穿长衫,只能穿粗布做的、衣长在膝盖上下的短褐,并且不穿靴。

女子则多穿褙子,也有上着交领窄袖襦衣下着多幅长裙的。

左图一图三:穿短褐的普通百姓

左图二:穿长衫的读书人

右图一:穿交领长袖的妇人

右图二:穿褙子的女子

然而,大明的城市那么多,为什么是苏州?

世间乐土是吴中

大明朝的苏州,是人间最奢靡的所在。

很久很久以前,苏州是春秋吴国的都城。

吴亡以后,这颗江南明珠辗转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秦代的会稽郡、汉代的吴郡、隋代的苏州、宋代的平江府、元代的平江路,直至成为明朝的苏州府。

苏州府被画进石渠本的时候,据说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

这正是中国的明朝中后期,世界的十六世纪中叶——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读到过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此时,苏州府已有2000多岁,是大明朝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城。

也是压力山大的财赋重地。

明万历《大明一统志》说:

苏州一府的税粮,是全国260多个府州总税粮的十分之一。

《诸司职掌》记载着,天下夏税秋粮共收上来2943万,苏州一府就交了289万。

天下夏税、秋粮以石计者,总二千九百四十三万,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万二千,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以一府比肩一省。

顾炎武在《苏松二府田赋之重》里则说:

天下田赋的90%由江南承担;而江南的苏松常嘉湖五府,又承担了江南的绝大部分田赋。

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

如此重赋之下,苏州农民穷得几乎只剩下一条裤子。

于是农民们纷纷丢下锄头做起小生意来,或者涌入城镇去做手工作坊的临时工,苏州的工商业、手工业竟因此一日千里地繁荣起来。

据《苏州府志》、《古今图书集成 职方典》的记录,那时候苏州的手工行业细分成帛、布、剪采、器用、酿造、品馔和工作共七大类六百多个品种;手工业者达五万余人;传统的缂丝、刺绣、丝绸、扇子、玉雕、木雕等手艺争奇斗艳;国外的象牙、宝石、香料、硫黄、铜品、苏木、漆品等亦源源流入苏州……

于是苏州府“货物店肆,流溢金阊”,一个镂金堆翠的世间乐土诞生了!

与仇英同时代的唐寅曾这样描绘过这世间乐土: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处方言总不同……

一时之间,苏州的街巷满眼望去都是华服绣锦、奇物美器。

于时,苏州府“奢靡为天下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

今天我们展卷细看时,仍有这样的惊叹。

石渠本局部

但这长卷给我们留下的不止是惊叹,还有很多的谜团。

比如,这长卷到底是谁画的?

据说,仇英一个人,画了27个长卷

600年前,张择端在528厘米长的《清明上河图》里,因为画了600多个各色人物而青史留名。

400年前的石渠本《清明上河图》比它还要长一倍(987厘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比《三国演义》(11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任何一部名著都要多。

然而,石渠本的作者却如今成谜。

石渠本长卷的画上署名是“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

一直以来, 都认为这长卷是仇英所绘。

但在2014年,另一卷署名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辛丑本)悄然现世,经过无数专家考证和比对,认为辛丑本比石渠本更像是仇英真迹。

两卷都署名仇英,这原本也没啥稀奇的。

自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

而明朝的仿临本,大部分署名都是仇英。

据说,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到今为止共发现27卷,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11卷,台湾3卷,辽宁、北京、山东等馆藏5卷,个人收藏1卷,《十百斋书画录》等书籍记载7卷。

为何有这么多的仇英卷呢?

明朝人的笔记里说,只要是署名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就很能卖得出价,民间遂大量仿制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仇本”甚至成为达官豪门互相赠送的风雅之物。

但,为什么是仇英?

谜一样的仇英

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明四家”。但仇英,实在是“明四家”里的一个异数。

在文人逸趣大行其道的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作画时都会洋洋洒洒地写下题跋、题画诗,而仇英,从来都只是小心地在画卷的角落里默默地落一个穷款,不曾象沈周、文征明、唐寅那般飞扬恣肆地写满长短诗行……四百年后人们提起明四家,仍是把沈文唐三人归作一堆,而仇英自作一堆。

对漆工出身、不谙诗书的仇英,人们多少带了点轻慢。

仇英最终能如此格格不入、硬生生挤进“明四家”里,乃是因为他逆天的、无人可与争锋的手上功夫。

仇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
图源网络

明收藏家项元汴的孙子项钦谟在仇英《秋原猎骑图》上的题跋这样写道:

仇英的画,在赵孟頫之后实为当世第一。

仇十洲先生画,实赵吴兴后一人,讨论余先大父墨林公帷幕中者三四十年,所览宋元名画千有余也矣……

仇英出身寒微,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是个小漆工,但他天才极高,机缘也好,他遇到文征明,又遇到周臣,前者与沈周先后领袖吴门画坛五十年,后者是唐寅的老师、四海知名的院体派高手。
再后来,他遇到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凤来,在无数古画中摸爬滚打,成为独步江南二十余年的第一画手。
有人这样说:
张择端虽能画长卷但不擅长青绿设色,郭忠恕善画楼阁但不擅长舟车,朱锐善画骡马但不善画楼阁,唐寅善画仕女但不擅长车马。
而仇英,是画史上少有的能兼画人物、花鸟、禽兽、山水、楼阁、车马、青绿、界画,且都能画得秀雅鲜丽的全才。
但全才仇英,在画史上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他的生卒年份到如今还搞不清楚。
文嘉说他盛年凋落,董其昌说他短命而亡,但谁也考证不出他准确的生卒年,他的生平,模模糊糊地停在明正德初年到嘉靖末年之间。

在那二十七卷署名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里,有着各种仇英作这画的说法:
辛丑本的考证认为,仇英在李东阳府中见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然后摹写。
石渠本的考证认为,仇英应项元汴的要求临仿了这画,画了四年方始成功。
日本仙台藏本和台北故宫藏本上面的跋文说:文征明看过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后,念念不忘,于是让仇英摹临。
《十百斋书画录》记载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收藏于徐文靖家时,其孙徐文灿与仇英一起展玩并临摹此画。

事实如何?竟无从捉摸了!

而除了作者无从捉摸,画卷的末尾也耐人琢磨。

谜一样的卷末

现有的两个最出色的版本——石渠本和辛丑本,都以一段匪夷所思的幻景作为长卷的结束。

之所以说是幻景,是因为它们本不可能出现在苏州。
苏州不是大明都城,但在苏州城外,连接的却是大明朝的皇家园林“西苑”。
据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虽无皇宫,但他以副卷《金明池争标图》作为补充。这一卷《金明池争标图》,被依样搬到了石渠本和辛丑本的卷末。

石渠本长卷推到卷末,苏州城外连接着水波荡漾、金碧辉煌的的西苑(金明池是大宋的皇家园林,西苑就是大明的皇家园林)。
整个西苑空空荡荡,除了一群划着龙舟的宫女,宫城里没有守卫,没有宫人,似乎象征着最高位的高阁上的一只座位,是空的!绿树浓荫中,只有两个女子愁眉深锁、窃窃私语。

图一:高阁空位

图二:被周边遮掩的两个女子

图三:从苏州方向往皇宫方向的龙舟

图四:空空的西苑

而辛丑本就更诡谲了。
据说,辛丑本中的西苑暗绰绰藏了一桩明朝大案。

辛丑本的高清细节图难找,杜汭在他的文章中描述说:
隔着树石和小桥,两屋高耸宫殿对立。右面宫殿底层庭院中,宫女嫔妃三三两两闲聊,还有三个皇子,顶层众多宫人乐师簇拥中,正襟危坐欣赏舞乐的正是方皇后,两座宫殿距离符合史籍中关于方皇后迅速抵达事发地的记录。左边宫殿虽然更加宏伟,但相较于对面的莺歌燕舞热闹悠闲,这一宫殿里的气氛非常奇怪,一层正面两个大门内,三个宫女在向外窥探,似在望风;最右边这一个宫女手指对面楼阁上的皇后处,与另两人说些什么。她的左上方一女子在弹琵琶,疑为端妃。顶层正面的五个宫女左右观看,呈交谈状。最左面隐秘处,两人窃窃私语,应为杨金英和宁嫔。加上桥上行走的三个宫女,正好与《万历野获编》记载参与此事的18人这一细节吻合。

辛丑本局部  图源网络
杜汭说,辛丑本以隐秘的手法,重现了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壬寅宫变”,也就是嘉靖刺杀案。
嘉靖刺杀案的简要细节是:嘉靖帝迷恋修道成仙,勒令宫女不能吃饭只能食桑叶、饮露水,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遂集体反抗,在11月27日深夜动手用绳子勒死嘉靖帝,被方皇后发现,事败,诸宫女与宁嫔、端妃等一起被凌迟处死。
而嘉靖二十一年,正是辛丑本开始创作的第一年。

浩浩荡荡的十米长卷中,还会藏着什么秘辛呢?



参考资料和说明:

石渠本仇英《清明上河图》现藏辽宁博物馆,是因为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而得名。

辛丑本仇英《清明上河图》现归私人收藏,因著录于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而得名。

《金明池争标图》传为张择端所作,但存疑。

参考资料来源于:

范雄峰《辽博藏仇英款【清明上河图】研究述评和图像分析》

杜汭《【清明上河图】隐藏众宫女勒杀皇帝的“壬寅宫变”》

郝雅楠《传仇英清明上河图考辨》

丁云《仇英清明上河图辛丑本初露真容》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文首长图从石渠本《清明上河图》取材制作而成,未经授权请勿盗用。

文中插图除标注外,均来源于菊斋十大名画超高清图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