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之芒种|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菊斋 2020-09-15
岁时  6月5日  芒种

太阳到达黄经75度

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任淡如摄



楝花谢后,可以看的花少多了。

连山里的野蔷薇,也在大片大片谢去。

任淡如摄

民间是花朝节迎花神,芒种,是要送花神归位的。

如今记得花朝节的人就不多,记得芒种送花神的人就更少了。

《红楼梦》里倒是提过一笔: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想来从前那时节也是很闹热的。



芒种一过,便是夏日。

这话听着让人有点儿惆怅,也有点儿小期盼。

想起我那口空着的坛子,每年都信誓旦旦地要种一缸荷或一缸莲,到底也没有种上。

又想起缥缈峰半山腰的那株野生大桑树,这会儿,桑椹又该落了一地吧?

那株野生大桑树,大概被念叨了好几年了。



那年登缥缈峰,半山腰百臼馆里看见一株野生大桑,枝叶离披,直将果子递出石墙外。

石臼是张士诚时代澹台氏排的八卦阵法,据说。里面还放了两块石碑,一块刻着金庸天龙八部的“缥缈峰头云乱”,一块刻着梁羽生的“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

任淡如摄

今年再去,百臼馆几乎全给蔓生的枝叶包裹了起来,已经认不出原来的样子,大家说:不在这里,不在这里,那株桑树还在前面哪!

然后就错过了。

我们是走到废琴台才知道错过的。峰顶有一座破旧得不象样的屋子,原是明人王鏊、唐寅、蔡羽、徐缙、陆治等人在这里聚会弹琴的所在,一块石碑立在墙边,说明这缥缈峰琴台(蔡羽、陆治纪念馆)的由来。

图中峰顶处就是琴台所在

任淡如摄

蔡羽、陆治当时分住于缥缈峰南北,蔡羽住在西山消夏湾,陆治住在西山涵村,蔡羽和唐寅都是王鏊的学生,徐缙是王鏊的女婿,他们都是苏州人,也都擅书画、文赋。

碑上说,琴台始建于明代,俗称百墩馆,因为有很多的石鼓墩(柱础),是唐寅他们在山上用来当座椅和桌子用的。

黄泊云  缥缈峰琴台图

这原是一个天然清绝的所在。

如今,只能全凭黄老回去以后所画的《缥缈峰琴台图卷》来悬想从前风雅了。

已去的旧事不可追。

该来的时令也不可阻挡。



江南的梅雨季节就要来了。

天气将变得极其粘湿和沉闷。酢浆草会时常合起它们黄色和紫色的花瓣。竹藤编织的空隙间会默默布满霉点。

千年来,南人惯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
——谢在杭《五杂炬 天部一》

“梅”的时间,其实古人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梅"节令内的雨才称为梅雨。

明徐应秘在《玉芝堂谈荟》中说:"芒后逢壬立梅,至后逢壬断梅"。

翻了今年的太易历,芒种后第一个壬日是6月8号壬午日,夏至后第一个壬日是6月28日壬寅日,那么今年大概就是6月8日入梅,6月28日出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芒种,是农历五月间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生芒的麦类作物将要收获、生芒的稻类作物将要播种。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任淡如摄

初候的五天,阴气开始出现,靠饮风食露的螳螂就要生长繁衍了。
初候,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

二候开始,百劳鸟会出声鸣叫,发出鵙鵙的声音。

二候,鵙始鸣。鵙,百劳也。

三候开始,蛤蟆闭嘴不叫唤了。螳螂、鵙都属于阴类的生物,只要感觉到轻微的阴气便会出声或者是鸣叫;而反舌是属于阳类的生物,感觉到阳气就会发出声音,一感觉到细微的阴气就不叫了。

三候,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


现在,艾草正当盛时,蒲苇也已经长成剑的模样。

四月采艾做青饺,五月悬艾于门廊,原是江南历来有的风俗,大概也因为艾草易长,易得,取用也简单:把艾草晒干了或揪几片叶子切碎了便得。

耕读园里原来长着大片的野艾。它的茎黄褐或红褐,叶形似菊,叶背灰绿,揉碎有浓烈药香。高低都有,高者近一米,低者在膝下。

艾草盛时,虫蚊正孽生,我们也就常常就地采几把野艾,或者用来熏蚊子,或者做个简单的艾草香囊。

任淡如摄

艾草香囊的做法和以前花囊的做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缝个自己合用的布袋,将采来的艾草洗干净晒干,切成小段,选取艾草叶部分(尽量不要选梗),满满填入香囊或香袋即可(香囊或香袋可手制,也可以买空的成品。如果没有新鲜艾叶,也可以去药店买艾绒或干艾叶填入)。

艾叶也可以用来染布,只是和丝瓜叶一起,要染许久。

上回忘记说了的丝瓜叶染布步骤,就这次一起说了吧:

一、大布囊装好新鲜艾叶、干艾叶都可以(或者丝瓜叶)。

二,准备好一桶水,放白矾或者盐融化,大概一粒黄豆那么多就可以了。

三、准备好要染的白布(棉,麻,或者真丝,不要用化纤料),尽量小一点的布。把白布放在水桶里全部浸透。

四、布囊放到水里煮,一直煮到有颜色出来。丝瓜是非常淡的绿,艾水是有点浊的黄绿色。

五、把浸透了矾水的白布放进已经有颜色的水里煮,尽量平展(所以布不能太大,因为家里不会有很大的盆……),一边煮一边把白布推开或翻面。这过程大概要很久。

六、等到你觉得布的颜色可以了的时候(简单的草木染颜色一般比较浅),捞出来在阴凉的地方晒干就好了。不要晒太阳。

这样用艾叶染过的布,做围巾或者布囊,都会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用不完的艾叶,就和蒲苇一起,悬在门上吧。端午也就不远了。


不时 · 不食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欢迎个人扩散、转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