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娘 | 作者:云中芳草

 大河文学 2020-09-15

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编辑部微信号:dahewenxue2017

德泽源流远,忠厚传家久。

——题记

二娘是二伯的妻,是我的二娘。

又至数九寒天,呵气成霜。周日就是二娘三周年忌日了,真快,二娘的面貌清晰如昨,却是斯人已逝三个春秋!

真该写写了,对我恩重如山、影响深远的二娘!

年轻时,二娘是个美人胚子。尽管家境贫寒,可勤快能干,出落得亭亭玉立,引得三乡五里的求婚者络绎不绝,踏破门槛。幸亏我大姑和二娘在一块干活,近水楼台先得月,把二娘介绍给了英俊帅气的二伯,成就了一桩美满姻缘,二娘也因此成为我们大家庭中贤妻良母孝媳的楷模。我们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团结和睦,二娘真是功不可没!

二伯在外工作,二娘家里家外一肩扛,上要照顾瘫痪的奶奶,下要抚育四个未成年的子女。家务要做:洗衣缝补、裁剪纺织、生火做饭、养鸡喂猪;地活要干:锄犁耕耙、撒种拔草、施肥浇水。她样样拿手,有条不紊。记忆中,暖阳下,总有奶奶躺在竹摇椅里惬意舒适地晒太阳,二娘端饭倒药从无怨言。我们家妯娌亲近、兄弟齐心,无不与二娘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莫大的关系。

二娘总是尽己所能地照顾、帮助、接济亲戚邻居,不算宽裕的岁月里,二娘会把自留地里新摘的绿油油的大青椒、红通通的西红柿、白胖胖的四季豆,分一些给我们。我第一次吃到的果脯,是二娘给的,那酸酸甜甜的味道、筋筋的嚼头至今回味;第一次吃到香喷喷、颜色金黄的整只烧鸡,也是二娘给的。

孩童时代,妈妈进城,天晚未归,幼小的心里充斥着乱七八糟的猜想,是二娘端着热腾腾的饭菜及时到来,轻言细语的安慰,让忐忑惶恐的我们安静踏实了许多。

吃完饭,二娘让我们去她家看堂弟一纸箱的小人书:《永不消逝的电波》《铁道游击队》《谢瑶环》《大闹宁国府》……那些生动形象的图画、通俗易懂的语言、曲折引人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令我心里充满了对书的向往与喜欢,在我心里形成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观念。临走,二娘又让我揣了满满几布兜红彤彤的李子、黄澄澄的杏!

记得七年级的一个中午,妈妈不在家,二娘喊我吃饭。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的白米粒上,覆着豆腐、红萝卜、白菜、海带和五花肉、粉条炖成的烩菜,至今想起,仍是唇齿留香。吃完饭,二娘温言细语开导:“看,你四姐考上中师了,毕业后一月就能拿六十多元呢,你姐也上了焦作技校,咱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见识外面的天地……”一番循循善诱,让当时颇为迷惘的我一下子找到了心中的航向,目标逐渐明朗清晰。两年后,我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二娘及时的鼓励为我插上了飞翔的羽翼!

每次去学或回来,总爱到随二伯迁到城里去住的二娘家转一圈,二娘除了精致可口的饭菜、当季新鲜的水果,还会不时提醒我:“穿衣服要讲究,不要总是黑眉毒眼,要鲜艳亮丽,显出青春的朝气……”

毕业之际,外地同学约好来家里玩,善解人意的二娘让二伯接我们到城里姐姐的屋住,吃完二娘精心烹制的清新早餐,坐在二楼的阳台沐浴着朝阳的金辉读书,同学们都羡慕我幸福!

麦忙秋收时节,二娘会回老家,帮助各家收麦、掰玉米,或接婶婶家可爱的小堂妹到城里照看。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深冬,看到天气预报,气温骤降,二娘赶紧跑到商场买了两件当时颇流行的半大带点毛领的棉衣,送给两个在家务农的妯娌御寒。第二天,果降大雪,听妈妈说起这件事,我们无不感动于二娘的细心、真诚、热情、淳朴。

后来,我闪电般谈了男朋友,二娘劝我:家穷家富不要紧,关键得善良、有上进心,认识一个人不易,要好好相处、了解,善待家人……

再后来,父亲得病,二伯二娘多次去瞧,交流中总是红着眼睛,惋惜俊朗能干的父亲得了这种不该得的病,话语中满贮哥嫂对弟弟的疼爱与怜惜。

把孙子、孙女带大的时光里,二娘也在渐渐老去,每个周末二娘家儿女们的大聚会,我们有时也会参加。午饭后,子侄辈们一起谈笑娱乐,洗刷完的二娘总是搬把椅子坐在边上看,不时递些水果,倒些茶水。半下午,就又开始蒸馍、熬稀饭、做大烩菜,那油而不腻、香喷喷的菜,舒服滋补的小米粥,手工筋道的麦香馍,一如儿时记忆,是舌尖上永不磨灭的美味。

二娘从医院回家的晚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侄子侄女侄媳们久久不愿离去,紧握她的手,抚摸她的额头,亲吻她的脸庞,依偎她的肩膀。慈祥善良的二娘,优雅聪慧的二娘,临终不忘再三叮嘱:好好照顾你们的父亲——我的二伯!

一直以为,大姐清秀的容颜、四姐优雅的气质、二哥豁达的热情、六弟谦恭有礼的儒雅,他们的好性格、好品行,都是二娘言传身教的结晶。

二娘待人处事的优雅得体,生活的自信乐观,性格的慈祥宽容,一举手一投足散发出的大家闺秀气质,脸上露出的幸福满足,都是历经生活磨砺沉淀出的豁达与智慧。

最贤的妻,最慈的母,最孝的媳,最才的女!

远去的光阴里,往事如风。但二娘爱的细节,满载感激与惦念,烙印脑海,镌刻心田,不掺尘埃,永远回放。

编辑:远岫  

编辑:远岫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