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血者日征文 | 卖血村•献血村 | ​作者:王德新

 大河文学 2020-09-15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场景。晨星未落之际,一辆神秘的面包车慢慢驶来,停在村口,几个人影悄然上车,然后面包车神不知鬼不觉地驶离村子。夜晚,这辆面包车披着夜色返回,几个人影默不作声地下车,很快闪进巷子……

后来知道了,这是一辆组织贫困人员卖血的车。并且,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成为远近闻名的“血头”,因此这个同学致富比较早,是方圆十几个村最先盖起二层楼的人家。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县里有了“卖血村”的称呼,我们村不幸名列其一。后来,卖血成了公开的秘密,如果谁家遇到坎子过不去了,就搭上那辆面包车……

再后来,国家禁止卖血行为,统一实行义务献血制度,我的那个“血头”同学因为没有及时刹车也受到了拘留处理。

我们村地处鲁中山区光明水库库区,三面水一面山,“库区”的概念很早就深深楔进了村民的言行里。

说到库区,我首先想起了一个字——“籴”。这个字不常见吧,可是我们村的孩子几乎人人知晓。还有粮本,这原是吃国库粮的干部才有的证件,然而我们村家家都有粮本,只不过,那是每月用来到镇上粮所籴回“库区返销粮”的“救济粮证”。

赶集上店怎么办?要摆渡。小小木船总是挤满人,在阴森森的水中一晃一晃,风一吹,浪一滚,吓得人脸焦黄,心都跳出嗓子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真的翻了几次船,伤了人口。库区村的孩子们最先学会的似乎不应是走路,而是游泳,孩子长成什么样先别管,重点是先别淹死。

村里有一份关于水库的大事记。大事记的第一条,“水库1958年建成,属大(2)型水库,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总库容1.04亿立方米。”当时,全县组织万人大会战,场面很壮观,全县各村皆有派工,父亲当年十八岁,正是出力的好时候,正赶上会战,结结实实地下了一番苦力。可以说,父亲是水库的万名缔造者之一,这荣誉当之无愧。大事记的第二条,“1961年,翻船,溺亡三人。”第三条,“1968年,翻船,溺亡五人。”大事记接下来是:1975年,村里修扬水站,小麦产量大增,由往年人均不足十斤提高到人均一百七十斤。1986年,建成跨库大桥,渡船停用。2002年,发生网箱养鱼死鱼事件,养鱼户损失惨重,原因是各村水线以内种植庄稼,庄稼被淹,秸秆沤烂导致水体缺氧。2006年,实行库区生活补助,村民每人月补助60元。我记得,当时父亲手捧第一笔补助款竟是老泪纵横。2008年,因为水库的功能不再限于灌溉,还开始承载生态、旅游等功能,所以改称光明湖。光明湖被定为新汶城区矿区饮用水源地,取缔网箱养鱼。2010年,光明湖被市里确定为旅游景点。近年来,村民的收入不再是单纯的土里刨食,而是多元化收入,有粮田果园收入,有进城务工收入,有家庭作坊收入,还有各种名目的补贴,人们从此摆脱了当年“卖血渡难关”的窘境。

这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场景。一辆标有醒目红十字的采血车停在了村头,村里第一次拥抱“献血”这个温暖的概念。这一次,我父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与十多个人一起走进采血车义务献血。从此,小小村子开始了以“献血”为主题的一次远征。十几年下来,村子如今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献血村”,并多次受到市里、县里的表彰。

大河文学“愚公杯”世界献血者日全国征文大赛


作者简介:王德新,山东新泰人,现居青岛。主任记者,供职于媒体。文学作品载于《文艺报》《南腔北调》《牡丹》《野草》《大众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时有作品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