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沁口赋

 大河文学 2020-09-15

      远古洪荒,天际十阳。万物枯焦,黎民遭殃。后羿拔箭兮,阳落归山除旱魔;嫦娥舞袖兮,雨洒沁水润稼禾。古称少水,源出太岳羊头山;老子易名,流过黄河霸王滩。福祸有道,兴衰无常。减灾兴利,千古流芳:夏禹治水导沇济,商汤祷雨坐桑林。秦始设枋,隔山取霖广济渠﹔后朝置石,五龙分水滋一方。曹魏栈道,石门遗篇﹔唐宋诗句,沁口留香。

金鸡报晓,改天换地。春风杨柳,六亿尧舜。立愚公移山志,劈岭凿山开通衢﹔承大禹治水业,引沁济蟒润玉川。吓魂潭,断飞鹰,上下全凭一根绳;掘地宫,截潜流,左右齐攻百丈岩。铁姑娘,手磨茧,打洞只靠六尺钎;好男儿,撒汗珠,石壁横拦百里泉。三年困难,紧勒腰带。十万大军,苦干十年。人工天河,穿山越涧四千里;旱涝保收,灌田沃野三万顷。

河口水库宏大工程。虎踞龙盘,人杰地灵。五十年代谋划,几代水利人持之以恒;新世纪初施工,两岸老百姓夙愿终成。沁河径流,基本调控;供水发电,惠及农工。地质复杂,坝基多重断裂带;地表松动,河床深厚沙砾层。硬仗用良将,时势造英雄。功在当今代,利在千万秋。巍巍乎,超百米高坝耸河谷,实时数字监控科技发力;洋洋哉,逾亿方碧水储似玉,现代治水理念疏堵传承。山体水体、猕猴通道、鱼类放流、天鹅栖息,堪称生态典范;沁河湿地、坝后公园、渣场绿化、移民安置,赞为时尚精品。沁龙峡十里长波:大山与大水,气势恢宏;观光与度假,综合利用;人文与自然,有机融合。碧水上下船逐天云鹰戏浪,赏平湖秋月;翠屏左右树掩农舍霞留影,览松山仙台。龙门谷十里奇观:峰、峦、崖、壁、石,步移景换;龙门河九里美景:潭、瀑、溪、流、泉,千姿百态。北方山水叹为观止北方山水,流连忘返沁龙湖光。呜呼!依猕猴王国,医用温泉;融盘祠古寺,公主故园。强强联合,顶级资源。展望前景,实乃妙不待言!

古诗解析:《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

·白居易(时为河南尹)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湾转枋口。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抖擞。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锦坐叠高低,翠屏张左右。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相与淡忘归,自辰将及酉。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新乐府派的奠基人,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出身贫苦,对下层社会了解较多,语言风格明白如话,但仍格律严谨,这是一般诗人所做不到的。大和五年(831年)九月二十六日,时为河南尹的白居易畅游枋口悬泉,面对孔山沁水,当场写下盛赞济源山水的诗篇。

白居易诗作以遭贬江州司马为分水岭,前期多与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后期则以闲适诗歌打发日子。《偶题石上》是他摆脱繁杂公务来到山水间放松身心,写景抒情兼得。诗中引用安石妓”“文举酒两个典故,由于都是熟典所以并不难懂。晚年白居易在洛阳龙门香山安家,与胡杲、吉玫等组成香山九老会,但皆因年事已高没能实现早晚重来游的心愿。到了宋代,潞国公文彥博留守洛阳,引用白居易故事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组成洛阳耆英会,多次到济源五龙口云游赋诗,好事者莫不慕之。

【注释】

《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诗文,采用清·乾隆二十六年《济源县志》。

孔山:与太行山隔沁水而立。山巅有孔,南北通明,内有车辙牛迹,左为老君顶、右为夫子坪,是儒道两家争胜之地。

沁水:古称少水。沁水在此出山进入华北平原。

尘缨:指帽顶装饰,条线状帽缨类拂尘。风抖擞:这里指帽缨被河风吹起飘抖。《全唐诗》作几斗薮,应该是笔误,因与上句仙棹浪悠扬对仗明显不符,

锦坐:指五龙口典型的太行山地貌,黄色层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像雄壮的锦色坐靠一样。叠高低:《全唐诗》作缨高低,也是笔误。因与下句翠屏张左右对仗,除遣词造句外,还要兼顾纵横观景空间。

安石妓:晋代名相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东山,以妓酒为乐。

文举酒:汉末文学家孔融,字文举。曾著《酒德赋》,这里指酒。

杖锡客:指僧人,锡杖是僧人常持法器之一。五龙口有香岩寺。

垂纶叟:指河中垂钓的老翁。

辰、酉:每天十二时辰之一。辰为上午七至九时;酉为下午五至七时。

【旅游看点】

﹝一﹞枋口 又称秦渠枋口,因以枋木为闸故名。为秦始皇二十六年所建的大型引水工程,2000多年来不淤不塞,利泽至今,有较高科研和艺术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初年,汉明帝在此给女儿赐建园林,后人多咏其事,产生词牌沁园春。这里沁河截山而出,两岸断壁如削,幽谷碧波荡漾,沁口秋风古时即为济源九景之一。枋口不远的枋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刻,俗称字板山。

﹝二﹞悬泉 在五龙口十里画廊。半山腰有一个巨大钟乳石,草木葱茏,泉水涌出,石古莓苔厚即其写照。五龙口山水奇秀,风流天子隋炀帝慕名在十里画廊专修驰道游幸,唐宋元明遂成官宦宴游之所。五龙口的画屏峰,是唐末五代山水画宗师荊浩《匡庐图》的创作原型。景区内还有地球最北界的3000多只太行猕猴,它们形体俊美,行动敏捷,能与游人接触嬉戏,被评为全省旅游十佳好去处

﹝三﹞济源 隋代设置,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济源古称原,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向为游览胜地。境内有万年人类活动文化遗存,仰韶、龙山文化遗址遍布各处;各级文保单位137处;古代木结构建筑190余座,其年代、等级和数量全省第一,堪称中原古建博物馆。盘古开天、黄帝祭天等系列神话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授于中国女娲神话之乡”“中国愚公文化之乡称号。还有第一洞天王屋山、世纪工程小浪底、猕猴乐园五龙口、天子祭水济渎庙及黄河三峡、小沟背等八大风景区。




作者简介:李立政,河南济源人,现任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市文旅集团文化总监。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在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人合著《河之洲在哪儿?》《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主编《赵姓简史》《中华赵姓发迹地-河南济源》,还有《老子悟道王屋山》等上百篇论文,在国内外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为济源旅游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