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芳疗实验室——手工皂那点事(果冻现象解析)

 芙葳芳香学苑 2020-09-15

文/李奕宣

芙葳芳香学院特聘讲师

IFA(国际芳香疗法治疗师学会)注册芳疗师

独立手工皂师

本文大概阅读时间1分20秒


很多刚刚接触手工皂的朋友,会听类似这样的说法:“果冻的皂,皂化更好,洗起来更舒服”,看到自己的皂出现果冻现象,就会很欣喜,似乎是这锅皂成功的标志。那什么是果冻现象呢?果冻现象就一定表明皂化很好么?

果冻现象是指当皂液Trace(跟踪)入模后,由于皂化反应仍在进行中,并且持续放热,所以皂液温度持续上升。由于皂体中心的皂分子最不易散热,所以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结晶变化,致使皂体由中心或内部逐渐向外形成半透明状态,这种透明状态可能只在中心区域,也可能一直向外扩散到整个模具,使皂体看起来就好像果冻一样晶莹,这种现象称之为“果冻现象”。在保温过程中出现的这个过程也会被称为“果冻期”。

正常皂化好的皂,等到温度降回室温,就会回到原来的色泽和凝固状态,手感仍然是比较硬的。一般情况下,出现果冻现象会使皂化反应进行的比较彻底,PH值下降也会相应的比较快。

为什么会出现果冻现象呢?

这是因为当皂化反应很剧烈时,皂体温度升高很快,而高温会造成皂体的分子进行较为激烈的碰撞,也会使分子运动空间变大,从而排列变的较低温状态下更松散,这时容易使光线透射过去,我们看到的皂体就会呈现半透明状。

果冻现象只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分子体积变大,使光线可以投射过去,但不代表所有的分子参与皂化,没有反应的分子也有可能因为周边分子反应放热的热传导而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导致果冻现象。所以果冻现象并不是完全皂化的标准。

当我们皂液入模后,温度升高足够就会产生果冻现象,但当温度回落到室温后,皂化好的皂应该是色泽恢复正常,皂体扎实,皂的切面颜色均匀一致(调色渲染皂除外)。如果出现果冻现象,温度回落,脱模后切面有黏刀现象,皂体仍然呈现半透明状,或者有明显的果冻圈,电视机框,蛇纹等情况则可能是皂化不完全,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弱导致的。

在入模后产生果冻现象,一般会与保温,配方以及皂液量有关系。

保温:保温措施比较好,如使用木模,厚的亚克力模具或者厚的硅胶土司模具,不容易散热,并放在保温箱里,或者保温箱另外加温,就很容易出现果冻现象。

配方:如果皂化迅速的配方,因为整体反应速度快,温度短时间内上升快,有可能会产生果冻现象。

皂液量:皂液量越多,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会越多,这样温度升高比较快,也有可能产生果冻现象。

综上果冻现象只是皂化反应放热的一个物理现象,并不是说出现果冻现象的皂在洗感及品质上会比没有出现的更好。重要的是,当你的皂经历过果冻期,温度回落脱模后,色泽均匀一致,皂体扎实,呈现不透明状,才是皂化好的表现。

感谢阅读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