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呱呱坠地,我们便对这个小小的生命充满好奇也充满期盼,初为父母的我们难掩心中的疼爱,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给自己的孩子。 父母给孩子充分的关爱是职责所在,但稍不注意便会走入极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让孩子缺乏感恩之心。 这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我们自己。 01 小陈最近或许是已经忍无可忍了,朋友圈连发了数条抱怨自己老公的信息,甚至录下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小陈一直在忙着照顾双胞胎女儿,婆婆(60多岁)在做饭,奶奶(老公的亲奶奶,80多岁)在洗衣服,她老公小张一直躺沙发上玩手机游戏。 面对小陈的抱怨,小张始终无动于衷,就连小陈在拍他的“丑态”,他也没有抬头看一眼。 为何一个做了父亲的男人,在家里没有任何作为,连班都没有上,只懂享受家人的付出? 从那个视频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小陈对老公的责骂可谓不留情面,但在一边的小张妈妈和奶奶不敢说一句话,小陈解释说她的婆婆和奶奶都知道是自己把小张惯坏了,从小在家什么都不做。 就连小陈生气说要离婚带两个女儿走,婆婆都只能低声下气求她多担待。 我不知道小陈的婚姻还能持续多久,按她的意思现在没有离婚完全是因为婆婆和奶奶还能动,公公没正式退休还能挣钱,又有两个孩子牵扯在里面。 她说她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家人帮她和他老公扛下所有,日子不知道要过成什么样子。 我们其实能够想象,如果小张没有改变继续现在的状态,这家人若干年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他的不作为,至少要影响4代人。 而这个人就该承担所有的责任吗? 未必! 至少现在他的母亲和奶奶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面对小陈的抱怨,大气都不敢出。 0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是作为一种文化被继承下来,作为象形文字的大多数汉字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意义。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很纳闷儿,为什么“毒”字会是“母”字底,而且这个字从古至今都是这么写? 为什么伟大的母亲会和这个“毒”字联系在一起? 现在想来,或许古人造这个字的时候,就想跟后人说明,把孩子当“主子”凌驾于母亲之上来养,就是一个“毒”字。 曾有一个出名的甜饼故事,说一个孤苦无依捡垃圾为生的老太太,遇到一个流浪小孩儿,就给小男孩买了一个甜饼,小男孩很感动,再三感谢。 第二天、第三天、日复一日,老太太每天都会给男孩送一个甜饼,男孩的态度便由感谢到习以为常。 结果有一天老太太受了伤,没法给小男孩送饼了,等她第二天拄着拐杖再去的时候,小男孩没有关心老太太的伤势,而是质问老太太昨天为什么不给他送甜饼。 这个故事实际上最容易发生在亲子之间,有多少孩子自小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父母长辈无尽的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每天都是围绕着这个“小祖宗”转? 当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他人、不懂感恩父母的时候,这岂能怪孩子自己? 是父母家人给了孩子一种错觉:这个世界所有人都应该是围着我转的,全世界都应该由着我的性子来。 03 有句话说得好,“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到了社会上,自然有人来替你教育。” 与这个社会上没几个人真喜欢我们孩子一样,更没几个人会跟父母一样包容我们的孩子。 孩子在家里被当“主子”,自己也觉得是“主子”,情况一严重,出了社会难免还会任性胡来,当他发现身边人不再围着自己转的时候,各种情绪就来了,自私自利的他不仅不受人待见,还会吃很多亏受很多没必要的苦。 所以,从长远来看,父母把孩子当“主子”供养,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多半不求孩子回报我们,他能自力更生也就是了,可是当我们到一定年龄,我们还是无法避免地要为自己考虑。 为自己、为孩子辛苦一生的我们,到了晚年无非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多享受几年真的生活。 这时候另外一个字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虽然是简体字,但拆解出来还是有看头的,“主”加“分寸”视为“寿”,这面的道理太过简单,也就不讲了。 两个字组合起来,给我们的意思就是:如果不想“毒”到孩子和自己,做母亲(父辈)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寸,这样方能让一家人享受更长久的幸福安康。 结语 父母可以包容孩子一时,却不能庇护孩子一世,把孩子当“主子”围着孩子团团转,没节制地宠溺孩子,只让孩子成为一个不懂感恩、不知冷暖的大爷,不仅性格上会有缺陷,父母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放手,“啃老”和“被啃老”都不是我们所愿。 养儿育女是个技术活,我们学习和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分寸,并且教会孩子掌握分寸。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如何“严”、如何“慈”,也就是一个分寸问题。 这一点,古人的两个字早已给了我们解释。 |
|
来自: c85708416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