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信息熵 2020-09-15
个人成长重要的不是学习的输入,而是学习的输出。
不是“知道与否”,而是“能不能被活用被实践”。
【学习输出要遵循的几个关键词和基本原则】:
1、多巴胺—干劲的源头,开心、快乐、满足等的幸福物质,有提升动机、干劲的作用,还有改善记忆的效果。
多巴胺的管控(让自己感兴趣,高兴等)是学习输出和行动改善的关键。
运用手法,如在学习结尾,加入一段让自己身心愉悦的联想等,先从所学知识的周边背景知识·有趣的知识开始学,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等都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大脑兴奋。
2、皮质醇—压力荷尔蒙,身心有压力时会激烈分泌,是造成作业记忆器官的海马体萎缩,大脑能力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3、Default mode·Network—默认模式的脑内网络,发呆时的大脑状态,非常意外的是学习间隙的停顿、发呆时的脑动作是平常的15倍。
是学习完后的情报整理、让记忆从短期转换成长期和创意闪现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以前介绍的,学完后先停顿15秒钟,闭眼,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做,然后再做想起做输出,记忆效果会更好,这是道理。
4、BDNF(大脑由来神经营养因子)—先行动,即通过音读、整理房间等行为,用“作业兴奋”的效果,或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后,BDNF就会被分泌,大脑就会变清爽,记忆力和集中力都会大大提升。
5、3V法则—Verbal言语+Vocal听觉+Visual视觉的法则,也被称为“7-38-55规则”的心理学法则。
对他人或者对自己等记忆产生影响力的大小分别为:
言语 7%
听觉 38%
视觉 55%
做学习输入和输出时,只是看内容(言语)的效果低,加入听觉(边听边看,跟读,自己说·嗫嚅发声等)、视觉(自己画和书面图示等)后效果会大升。
和人说话时也一样,面无表情的说,即使内容再有趣丰富,影响力也很少,说话时的速度、抑扬顿挫等产生的影响力则会升到38%,边说边用图示,边说表情丰富等视觉情报的加入,影响力会上升到55%,
也就是说,比起内容,能给与记忆和理解最大影响的是听觉和视觉的情报。
6、接触效应—同样的人或者物,接触的次数越多,好感和记忆越深的心理现象。
对于困难的学习内容,短时快速反复带来的理解和记忆,比一次仔细理解解读要快要深。
还有如要记忆的要点要约单词等,有空就快速确认想起,无数次反复中,自然就能牢记。
7、宣言效应—把目标做宣言(或者拿出来打赌)等时,实现的可能性会急剧提高的心理学手法。
不光是大目标可以拿出来宣言,和父母朋友老师宣言,在社交网络上也可以宣言。
不光是大事要宣言,即使每天任何在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要有目标,也可以宣言(这也是我规划中想开发的一款APP)。
8、画像优位性效果—比起看、口头说明,同时加上画像、图示等说明时,记忆更容易被印记,理解也更快的心理现象。
有科学研究显示,72小时后的记忆沉淀率,只是看的效果为10%,但是加上画像、图示后,上升到了65%。
这是做学习输出时的必须动作。
如果能再加上口懂,嘴读,效果还要提升。
以上,学什么前地此知识的基本都要所有了解,最好能先抓住前人总结的本质,即对要做的事,要学的知识的正确理解,身心和大脑的状态就能获得调整,由此,干劲、集中力等学习必须的能力都能得以有效的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