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令公死亡真相,罪魁祸首并不是潘仁美,而是另有其人

 林歌作品 2020-09-15

宋太宗初年,契丹大将耶律斜轸就率领十万辽兵直逼安定之西。

雄州守将贺令图得知契丹兵来犯,点兵出城迎战,被契丹人杀败,带领残兵向南溃逃。

耶律斜轸率兵乘胜追击,两军在五台再次展开激战,宋军还是惨败,阵亡数万人。辽兵一举攻占蔚州。

贺令图飞骑向潘美求援,潘美率军与贺令图合兵一处,在飞狐与契丹兵展开一场激战,宋军再次大败。

浑源、应州的宋兵见辽兵来势凶猛,弃城而逃,辽兵不战而得浑源、应州的城池,并乘胜追击,攻占寰州,杀死守城宋兵千余人。

潘美败走飞狐,退回代州,与副将杨业引兵,保护云、朔、应三州的军民百姓南迁。

杨业深通兵法,又久居北方,对契丹人的习性和当地的地理都很熟悉,认为仗打到这个地步,契丹兵气势正盛,不宜同他们正面交锋。

他建议:宋军出兵大石路,直入石竭谷,避开契丹兵的锐气,保护三州的官民南迁。

潘美听了杨业的话,沉默不语。

护军王侁却认为杨业怯战,冷笑着说:“君侯素称杨无敌,今天却屡次阻挠不进,如果不是吓破了胆,恐怕就另有所图吧?”

俗话说,冷茶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听。杨业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哪能受得了如此奚落?

听了王侁的冷言冷语,愤然说道:“杨业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我们的任务是保护百姓迁移,不是攻城拔寨子,打仗如果逞匹夫之勇,就会让士兵白白地去送死。王护军既然怀疑我心有二志,我愿为先驱,叫你们知道,杨业并不是怕死之人。”

杨业说罢,召集自己的部下及儿子杨延昭、杨延玉,传令厉兵秣马,准备从石跌路趋朔州。

临行时,他流着眼泪对潘美说:“我这次出兵,不可能取得胜利,杨业本是太原降将,应当早死,蒙皇上不杀,提拔为大将,交付兵柄,杨业并非纵敌不前,实在是要伺机而动,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今天,有人说我有意避敌,我也无从解释。杨业此去,恐不能再见主帅了。”

潘美听了,只是哼了一声,强装笑脸说:“杨家父子扬威北方,久负盛名,今天未曾开战,却先说这些丧气的话,确实令人不解,你尽管放心去吧,我一定会率兵救应你。”

杨业指着前方一个谷口说:“契丹兵打仗变幻莫测,潘将军一定要提防,前面那个谷口叫陈家谷,地势险峻,可以驻守,请你们派兵埋伏在那里,布下强弩硬箭,等我转战到谷口的时候,立即率兵夹击辽兵,千万要记住,不然,我杨家父子及所率兵马,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潘美点点头,答应在陈家谷布阵接应。

杨业明知前面是个火坑,死亡的深渊,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得不跳下去。

杨业出兵之后,潘美按照事先所约,同王侁率兵赶到陈家谷口列阵以待。

杨业怀着赴死之心,率领所部兵马,自石跌口出发。

儿子杨延玉、杨延昭随父同行,途中正遇契丹兵,两军也不答话,上前即杀。

耶律斜轸率领辽兵,似乎并不恋战,只一交战,便向后撤,杨业见沿途多是平原,料无伏兵,只管尽力穷追。

耶律斜轸且战且走,正在追赶途中,耶律斜轸忽然又回兵再战,只听一声炮响,四面八方,突然冒出无数的辽兵,把杨业父子和宋兵困住。

宋军只有数千兵马,辽兵有十万之众,敌众我寡,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杨业知道形势严峻,吩咐两个儿子紧跟着自己,舞动手中枪,舍命冲突,硬是杀出一条血路,退到狼牙村。

自寅时等到已时,没有得到杨业的消息,令人登高远望,仍然不见踪影,潘美不免心生怀疑。

王侁在一旁说道:“杨业如果败下阵来,必定有急报,如今许久得不到消息,大概是已经杀败敌兵,主帅如果不赶紧上前,那么,这份功劳就被杨业一个人独得了。”

潘美踌躇了半天才说道:“再待一二个时辰,如果还没有杨业的消息,再作决定。”

王侁退出后,对众将道:“此时不去争功,尚待何时?你们不去,我就要先走了。”

说罢,带领自己的部下,径出谷口。

众将也是争功心切,都是跃跃欲试。

潘美见不能说服众将,也身不由己地跟着众将,一起离开陈家谷口。

沿着交河西进,才走了二十余里路,忽见王侁领兵退回。

潘美问他为何又退了回来。

王侁答道:“杨业战败,契丹兵猖獗得很,我军恐怕抵挡不住,所以就赶快退回来了。”

潘美听了此言,也不觉惊慌,索性指挥兵士全部撤退。

把与杨业的陈家谷之约抛到了九霄云外,一直退回代州去了。

杨业且战且走,接近陈家谷,已是人困马乏,死亡过半,眼巴巴地等援军杀出。

哪知进谷一看,并不见宋军一兵一卒,他忍不住大哭道:“我被王侁等逼迫,使我一败至此,现在既不能求胜,也不必求生了。且返身再战,拼一个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吧!”

杨延玉、杨延昭兄弟俩也是痛哭不止。

杨业说道:“父子同死,也是于事无补,我上受国恩,下遭奸人嫉妒,除死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你们两人还年轻,赶快杀出去,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皇上,让皇上知道,我们杨家是忠心为国,只是为奸人出卖,蒙受不白之冤,才致战死沙场。如蒙皇上鸣冤昭雪,我死也瞑目了。”

杨延玉哭着说:“儿愿随父亲一同赴死,不愿逃生。让哥哥突围出去,向潘帅请援。如果援兵早到,说不定还可转败为胜,即使搬不到救兵,留得哥哥在,他日面见皇上,还可以说清今天战败的实际情况,不然,我们死后,那些奸人不知要给我们安上一个什么罪名。”

杨业觉得延玉说得有理,立即叫延昭突围出去请求潘帅派兵增援。

杨延昭哭着不愿离去,要同父帅和兄弟共同战死沙场。

杨业举起马鞭狠抽了杨延昭的坐骑一下,大声说:“速去!速去!不要顾虑这些了。”

杨延昭的坐骑负痛,一下子就蹿了出去,杨延昭只得回头大声喊道:“父帅保重!弟保护好父帅!”

话音未满,一人一骑已经没入乱军之中。

辽兵见有人突围,万弩齐发,杨延昭的手臂中箭,血流如注。

他也顾不得裹伤,咬牙拔出箭头,奋勇杀出重围,飞马请求援兵去了。

杨业与杨延玉率领手下数百名士兵,与辽兵展开了一场血战。

杨延玉身中数十箭,犹如刺猬一般,忍痛不住,哭着对他的父亲说:“儿子去了,不能保护父……”

话没有说完,便已口中喷血,坠马身亡。

杨业见延玉死了,好似万箭穿胸,回顾手下不过数百人而已,流着泪对大家说,大家都有父母妻子,不能死在这里,赶快逃生去吧!”

杨业带兵,有勇有谋,平时训练,都是与士卒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儿女一样。

士兵们对杨业既崇敬,又爱戴,冲锋陷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众将士见主帅叫他们逃命,他们哪里肯依,都表示要与主帅同生死、共进退。

杨业见将士们众志成城,虎目圆睁,挥动手中枪,大喝一声,如猛虎般杀向敌阵,手刃契丹兵百余人,身上所受刀、箭之伤数十余处,先还觉得疼痛,后来麻木了,敌箭射在身上,竟浑然不觉。

人可以凭一口气奋战,马可不行。杨业见坐骑浑身打战,已是站立不稳,只得退至树林暂避。

契丹大将耶律希达,远远看见树林中杨业的身影,用强弩射来,正中杨业的马腹,马应声倒地,杨业也坠落马下。契丹副部署萧挞览纵马抢入,活捉了杨业。

此时,杨业的部下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辽国活捉了杨业,知道他是一员猛将,不但没有羞辱他,而且还好酒好肉地招待他,劝他投降,并许以高官厚禄。

杨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绝不为其所诱,仰天长叹道:“皇上待我甚厚,本想保卫边关,以报答皇恩。今被奸臣逼迫,致兵败遭擒,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

杨业被俘之后,不吃不喝,绝食三日而亡。

这就是杨业捐躯的真相。

至于杨业撞死李陵碑的说法,只是野史的记载。

谁导致了杨业兵败身亡?

罪魁祸首当属王侁,他为了贪功,率兵离开陈家谷,但潘美身为主帅,轻信谗言,也是罪不可恕。

杨业和他的后代的事迹,被民间传为“杨家将”的故事。

其中,为表达对潘美的憎恨之情,人们将他塑造为十恶不赦的太师潘仁美。至今,杨家将的故事还在广为流传,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多是经过小说家们的艺术虚构而成。

宋朝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夺了几位开国老将的兵权之后,宋初之名将,首推曹彬,其次则莫如潘美。

曹彬在大战之时,举棋不定,不能自律,北伐大败而归;潘美身为主帅,不能约束部下,不顾杨业的忠告,为贪功而贸然出击,致使一代良将被擒陈家谷。

故有人说,“北宋无将”,说得是有道理的。

岐沟关一战之后,耶律休哥威震赵宋,据说当时夜里小孩啼哭,只要大人说上一句:“耶律休哥来了!”

小孩马上就不敢哭了。

反观宋军的将领,对辽的威慑力从来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