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瘤赘

 遇见I中医 2020-09-15

  发生于体表或某组织中的一类肿块状病变。是由瘀血、痰饮、浊气留结于组织中而产生的赘生物。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发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大都属于良性肿瘤。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

  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

  瘤子,身体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淋巴瘤、血管瘤、脂瘤和骨瘤等。 

  瘤,肿也。从疒,留声。——《说文》 

肉凸曰瘤。——《通俗文》 瘤,息肉也。——《声类》 

瘤,小肿也。——《三苍》 

  又如:瘤牛;瘤赘(体表或筋骨间增生的肉疙瘩)。 

现临床分为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5种。

  ①气瘤。证见肿块浮浅在皮肤,柔软而有弹性,按压后能随手弹起,相当于皮肤神经纤维瘤。治疗宜益肺调气,化痰散。用通气散坚丸,外用消瘤二反膏敷局部。

  ②血瘤。证见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相当于血管瘤。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用芩连二母丸化裁,也可用手术切除。

  ③肉瘤。证见瘤体初如桃李,渐大如拳,其根宽大,坚实柔韧,皮色不变,无热无寒,相当于肌纤维瘤。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用归脾汤化裁,亦可手术治疗。

  ④筋瘤。证见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治疗宜清肝、养血、舒筋。用清肝芦荟丸,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

  ⑤骨瘤。良性者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者病初隐痛,继则难忍,入夜尤甚,生长较速,肿块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治宜补益肾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贴阳和解凝膏,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

  瘤赘,用甘草煎膏,笔涂瘤之四周,涂三次,另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醋调,以笔搽瘤上,勿近甘草,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涂其外晕三次,再搽三末于其中,自然渐焦矣。

  血瘤初起,以薄棉花剪如瘤子一块,在鸡子清内浸湿贴之,略干,仍以笔蘸鸡子清润之勿断,四五日即消尽。

《潜斋简效方·瘤·4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