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经读法

 毕生谈 2023-03-10 发布于北京

儒家有十三经,是传统经典中影响很大的十三部书,它们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今根据我的粗浅认识,略对其进行分析,给想读古书的入门者一些借鉴。
十三经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系统:四书系统和五经系统,只有一本书比较特殊,那就是《尔雅》,它属于“小学”的书,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又是“解经”必备参考书,所以被算在十三经中。
四书系统包括:《论语》《孝经》《孟子》。这三部书,连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都是古代学生入学后,初识字不久就开始系统阅读的书,比五经系统要简单。所以我们读十三经从四书系统入手比较容易。
四书系统中,《论语》篇章最短小,易于入手。《孝经》次之。孟子学识广博,博通五经,因此,《孟子》一直被视为“五经注解”,读五经前先读孟子要事半功倍的多。
四书系统说完了,再说五经系统。五经系统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其中,《周礼》、《仪礼》、《礼记》统称“三礼”,属于“礼学”系统;《左传》、《公羊传》、《榖梁传》统称“春秋三传”,属于“春秋学”系统。
五经系统中,应从三礼入手,因为关于礼仪的争论比较少,初学者易于掌握。且古书中时常涉及古代礼制,不通礼学,别的书也不容易读懂。三礼中,《仪礼》最重要。因为《礼记》是汉人学《仪礼》记的笔记,内容博杂,很没条理。《周礼》讲的是古代官制,可是从未实行过,属于“乌托邦式”的作品。《仪礼》的内容比较平实,对了解古代礼制意义非凡。所以,五经系统应从《仪礼》一书入手。
读完三礼后可读《诗经》。此时可与《尔雅》参看。《尔雅》一书中的内容很多就来自于《诗经》的注释,读了《尔雅》,有助于理解《诗经》。
《诗经》读过可读《尚书》。《尚书》有今古文之分。《今文尚书》已被证明是伪造,因此,应以《古文尚书》为主。
《春秋》和《易经》应该放在最后,这两部书争议很大,分歧甚多,不易初学。“三传”中《左传》是史书,意义最大,公羊和谷梁是经书,多穿凿附会,价值低于《左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