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谨伯传怎样修炼中脉十法

 山左杏林 2020-09-15

​怎样修炼中脉十法

中脉法是佛家功法的核心和真谛。道家功法也是以中脉统帅任督二脉。

在《伍柳仙宗》中对中脉法也有着一定的叙述。如伍冲虚真人在《仙佛合宗·守中》中略有叙述。柳华阳禅师在《慧命经》中引六祖之言“吾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并注曰:“物者,儒曰元炁也。柱天者,即上升于顶也。下柱地,即下降于腹也。”虽略露中脉法之端,但都未明确地提出“中脉法”。学《伍柳仙宗》一书,对此应加注意。

第一节 《行气玉铭》

中脉法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即已流传,现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行气玉铭》就一个证明。《行气玉铭》是一个十二面楞体状中空、顶端未透的小玉柱,上面刻有铭文,凡四十五个字。每面刻三个字,有九字重文,篆书,文字极为规整(见实物拓片)。该拓片最先影印在《艺胜》里,后又收入《三代吉金文存》中,原《玉铭》旧藏合肥李木公家,现存天津市文物管理处。

据郭沫若的考证,《玉铭》大约是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初期的作品。隙邦怀定为战国后期的作品。不论是初期还是后期,其为战国时期的作品,则是无疑的了。郭沫若对铭文以今天通用文字译述如下:“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畏,畏则退,退则天。天机舂在天,地机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原文为:“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

                              行气玉铭

郭沫若对铭文还作了如下的说明:铭文中两个“幾”字,可读为其,也可读为机,应以读机为较适。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亡。

郭沫若把《玉铭》功法解释为深呼吸的一个回合。这是根据普通人呼吸的运动规律而做出的解释。若就练功人的呼吸运动,特别是内气产生后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来说,则显得不够了,而且是不符合练功实践的。因此也不符合“铭文”的原意。

应该为,《玉铭》功走的是“中脉”路线。玉柱中空状,这本书就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证明其为“中脉”路线。根据古人与多人练功实践的体会,整个练功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这是练《玉铭》功的第一步,是用外呼吸导引,吸气入内的有为法。开始时,意在吸,呼随之。随着有意的呼吸运动的进行,逐渐转为平稳的自然呼吸。此时即很自然地转为第二步了。

二、“下则定,定则固”,这是练《玉铭》功的第二步,为凝集神气的过程,此步是有为法向无为法转变的过程,也是外呼吸向内呼吸转变的过程。

内呼吸或“内气”也称作后天气,二炁的关系密切,对练功的成就是极为重要的。吕祖纯阳,在初闻道尚未领悟到这一炁兼用的道理的时候,道未精明。后看到《入药镜》中关于“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之说后,才深悟而成道。故吕纯阳真人写诗道:“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第一口气是后天气,引入为内呼吸,不再外呼,由内气潜行,好像喉内咽气。

三、“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是练《玉铭》功的第三步。即“内气”开始产生,“外呼吸”转为“内呼吸”所形成的“内气”运行规律及其运行的路线。丹田产生内气后,开始向上运行。这时外呼吸处于有意与无意之间,似有意似无意,并与内呼吸相结合。内呼吸与外呼吸形成相反的循行路线,即外呼吸处于“吸”时,内呼吸的内炁则形成上升的运动;外呼吸处于“呼”时,内呼吸的内炁则形成下降的运动。这就是“长则退,退则天”的含义。

四、“天机舂在上,地机舂在下”,是形容内炁在体内运动的情形。内炁在体内运行从下往上到达头顶百会,再回到腹下的会阴。一上一下的运行。有时力量很强,有时力量较弱,有时在下腹部如以杵舂米状,力量较强,然后转向头顶百会,如杵柄在头部百会处轻轻地上下晃动。但要注意,是从上往下,不要从下往上舂。有时在百会和会阴出停留,有时不停留,其状不一。但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此时,已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了。

但是,“内炁”在百会与会阴之间上下运行也有其逐渐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就形成的。开始时是从百会至膻中,在百会与膻中之间从上到下运行十次。然后,从膻中至会阴,从上至下运行十次,待内炁进一步充实后,内炁才能上达百会,下达会阴。这时,内炁便从百会下至会阴。意在下,数下的次数,共运行十次,最后在下丹田部位收功。

这就是《玉铭》功所叙述的内炁运行的规律。由于它是内在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以提出“顺则生,逆则亡”的告诫。

《玉铭》中脉功法,虽然简而易行,但确实是很微妙的。古人只留下铭文,未留下撰文者姓名,至今只好蹈之为无名氏撰,并感谢他留给后人这一微妙功法。在气功古籍中很少具体说明,故知者甚少,今作上述解释,以使此法得以流传,尚望达者加以指正。

第二节 中脉功十法

中脉法是佛家功法的核心和真谛。根据师父与佛家经典著作整理了此套丹功功法,在此首次公诸于世。望有志于研究佛家功法的同志,通过操练功法的实践,逐步体会此套功法的功力,并提出宝贵意见。

从根穴到膻中,此段中脉又是练佛家功法成就的关键。现将中脉十法介绍如下(注意:以下行气路线都是自发的,不是故意以意念去领的):

第一法:从摩尼至百会;从阴囊下至头顶;从会阴前至前顶;从根穴至后顶。

初练时,可以用手在体外做导引,此处所指的窍位名称,都是借用针灸及一般气功书籍所用的名称,只是借以表示中脉炁行路线的位置而已。练佛家中脉功法者,绝不可因使用膻中等穴位名称,竟把中脉功法与任督二脉的功法混淆起来。这是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因中脉在体内中间,不借外形的标志,难以用文字和图形来表现。所以,不得不借用针灸穴位名称加以表示。

操练此法,炁行每段路线时,都有升降。譬如从摩尼至百会这一段,以神驭炁走中脉,从摩尼升至百会,再从百会降至摩尼,如此升降。炁其他各段功法与此原理相同。此法之妙用,尚需明师口传心授。(作者注:摩尼,一说为男子生殖器的顶部;一说字窍口内冠状棱下。道家功法中所谓“窍中窍”与此相似。根穴,位置在男子会阴茎根部上缘凹陷处)

第二法:根穴至膻中,意在升,数升的次数。

第三法:囊下至喉,意在升,敷升的次数。初练时双手手指可放在囊下以做导引之助。

第四法:会阴至百会,意在升降。双手手指放在会阴,以做外导引之助。

第五法:整体中脉旋转法。百会、喉、膻中、脐、下丹田,此乃中脉之五轮,将此五轮(上至百会,下至会阴)作为一个整体来转,按今人指示方向的方法,先从右向左转十圈,再从左向右转十圈。此中脉一通,全身、百会皆通,任督二脉亦将随之而通。操练此功,中脉一通可以通天达地。练功中间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脐部向内收缩的现象,此乃元炁归根的表现,过一会儿即可恢复自然。如不出现这种现象时,也不要有意地去追求和做作。

第六法:体内通天达地。其具体做法为:

先从摩尼至脐,再从脐向上到达百会;此所谓先通天,再从百会降至摩尼,此所谓后达地。

第七法:体外通天达地。

在操练体内通天达地法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吸升,即随吸气从后阴上升至百会,接出百会并逐渐增加其高度;再随呼气降至舍陪,冲出会阴并逐渐增加其深度。连续做升降十次,收在会阴窍(会阴窍在肛门前口,是中脉终点)。连续做完十次通天达地法以后,要先收回先天元炁归到脐;再收回先天地炁归到脐。此谓归根。归根后,自然而然地出现腹内缩,中脘部吸入得最深,过一会儿即恢复常态。如不出现也不要追求。

第八法:横贯中脉法。

一、双手放在两胯旁。

二、双手侧平举划弧至百会。

三、双手回至两胯旁。

如此连续做十次。通过双手的导引动作,引髓外元炁走中脉,从百会入,从会阴出,使体外与体内之元炁形成一个百会、会阴循环的混元整体。

第九法:五轮纵转法。

一、升法。

(一)内炁在下丹田从后向前以等同的直径转圆圈十转。

(二)内炁在下丹田处旋转十圈后,继续向上旋转。在脐部旋转十圈。继续向上旋转。

(三)内炁在膻中旋转十圈。继续向上旋转。

(四)内炁在喉轮处旋转十圈。继续向上旋转。

(五)内炁在百会处旋转十圈。然后向下旋转至下丹田。

(六)内炁在下丹田处旋转三十六圈至二百圈。出现由脐到鸠尾之间的内吸现象,过一会儿恢复正常状态。如不出现也不要追求。

此为升法。此法虽为升法,由于最后下丹田处旋转三十六至二百圈,足以使升降平衡,因而不至于引起血压升高,出现高血压症状。

二、降法。

首先在下丹田旋转十圈,然后直升至百会,在百会处旋转十圈。然后依次在喉—膻中—脐各处旋转十圈,最后在下丹田旋转三十六圈。这样,虽用降法,亦不至于引起血压降低。出现低血压病状。

三、中脉两侧下降旋转法。

此法内炁不在五轮处旋转,而在中脉两侧辅线,从百会至双脚外踝,从上到下,从后向前旋转共三十六圈。从百会至外踝这段旋转十六圈,在外踝处再旋转二十圈,共三十六圈。从后双脚外踝,引回至下丹田。

此法只有降法。

第十法:中脉五轮横转法。

一、下降法(高血压患者宜用此法)。

(一)双手放在下丹田。内炁先自中向左向后向前转十圈,再自中向右向后向左向前转十圈。转圈时由大到小,小到最后为一点。

(二)双手自下丹田直升至百会,内炁在百会处先向左转十圈再向右转十圈。

(三)内炁在喉翰先向左,再向右各转十圈。

(四)内炁在膻中、膀依次先向左,后向后各转十圈。

(五)内炁在下丹田先向左,再向右各转三十六圈。

二、上升法。

(一)双手放在下丹田。内炁在下丹田处先向左、后向右各转十圈。

(二)内炁依次在脐—膻中—喉—百会各翰处先向左、后向右各转十圈。

(三)内炁在百会处左右各转十圈后,直下至下丹田,先向左、后向右再各转三十六圈。横转法在下丹田各转三十六圈后,膀至鸠尾之间出现腹内吸的现象,过一会儿即恢复正常状态。

中脉收功法。

中脉十法可依据练功时间的多少,和练功层次的高低,功夫的深浅,可以全练,也可以选练。但不管是全练,还是选练,最后都要收功。

收功法分为三步:

一、循环收功法。

第一步从百会—→脐。即从百会下降到脐,然后从脐至背后的封面即命门,再上升至玉枕,再到山根(祖窍)。

第二步从山根—→脐。即从山根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至凰府,再到鼻尖。

第三步从鼻尖—→脐。即从鼻尖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至哑门,再到承浆。

第四步从承浆—→脐。即从承浆下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到大椎,再到喉。

第五步从喉—→脐。即从喉下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到陶道,再到璇几。

第六步从璇—→脐。即从璇下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至夹脊,再到膻中。

第七步从膻中—→脐。即从膻中下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至中枢,再到鸠尾。

第八步从鸠尾—→脐。即鸠尾下降到脐,然后从脐的对面命门再上升至脊中,再到中脘。

第九步从中脘—→脐。即从中脘下降到脐。

第十步从脐—→下丹田。即从脐到下丹田转十圈再回到脐。

二、点按收功法。

(一)双手在百会穴上点按五次。继续往前点,点至玄关处,再回至百会穴共五次,前后总共十次。

(二)从百会下降至下丹田。

(三)下丹田处从后向前,从小到大旋转(后上前下)三十六圈。收功完毕。

中脉十法结束。

(注意:以上气脉运行路线,都是本能自发的,不是故意去领的,否则太琐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