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新时代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不断增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需要以更加积极科学的精神做好社会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项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引力下面,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就社会工作内涵、指引力、着眼点的把握,从积极科学的维度做一点思考。

一、如何把握社会工作的内涵?

目前,社会工作在国外有很多具体的定义,不一而足,主要强调助人自助的宗旨、专业的技巧方法和相关的伦理操守。我国国家层面,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定义或者概念。一般意义上讲,党和政府主推的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意义上社会工作,是根据2006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的一种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按照中共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这一概念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描述,比较具体地说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需要明确的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人文环境、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不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层面的根本规定性和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内核。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以社会为本位的一种思想,那当然也是中国社会工作的一种最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架构。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讲的职业社会工作,更是党领导的工作的一种。 

二、十九大报告对社会工作的指引力在哪里?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已经进入到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灾害救援、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服务、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人员服务、老年人关爱服务、残疾人事业等民生领域,以及基层社区治理、企业职工服务、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领域,并逐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专业人才的规模还不够大,离中央提出的“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是制度化水平还不够高,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人员聘用、服务标准、绩效考核、薪酬待遇、晋升激励、资源保障等方面还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三是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与专业社会工作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总体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还没有向全社会展示其服务质量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和比非专业社会工作更高的“性价比”;四是各地社会工作的发展还明显表现出参差不齐,大量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很缓慢。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争取主动,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中改革创新,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中强根固本。

十九大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到社会工,但在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服务领域都有许多新的论述,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社会治理方面体现的更多。党的十九大作为一个纲领,对社会工作的指引,应该从其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领会社会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重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然也是社会工作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规定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而不能好高骛远,脱离或者超越这个阶段,在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上去认识和把握。

三、新时代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进入新时代,针对我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社会治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方向正确、提升适应力,改革创新、提升执行力,强化素质、提升学习力

关于明确方向提升适应力,就是要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向同频共振。只有方向对,才能行的稳。方向正确,才能达到目标,才能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否则,南辕北辙,走老路、弯路、错路,不仅达不到目标,还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阻力,社会工作的发展就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何来公信力?所以,当前,社会工作要以党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布局的战略布局的视野,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去审视社会工作,明确社会工作破解社会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向,去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把机构建设和队伍发展摆进去,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才能有更好适应力,才能使社会工作更好的发展。

于明确改革创新提升执行力的导向,就是要有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去大胆的试、大胆地闯。只有方法活,才能推的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当前,社会工作发展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力量必须有执行力,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一方面必须投入足够的资源,另一方面要有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体系。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正是贯彻执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目标和任务行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不仅是向有需要的人提供物质帮助,而是要同时提供各种帮扶服务,包括增能、激励和社会融入方面的服务,同时要更加注重扶志和扶智,帮助有需要的人能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更好地融入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也不仅仅是靠一般性地加强管理,而是要更多地加强心理辅导、纠纷调解、社会调适等方面的服务。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来完成。十九大报告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提出的任务要求中已经大量包含了对大力发展社会工作的重大要求。需要我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好任务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多调查研究,多实践探索,多参谋建议,多改革创新。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的涌流和迸发。

关于强化素质、提升学习力的问题,就是要把学习作为社工机构和人才队伍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只有依靠学习,社会工作才能真正走进新时代。只有学得好,才能走得远,不学习就要落后。承担起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重任的社工机构和人才队伍,必须有学习力。面对新时代社会建设的要求,社会工作必须承担起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任务。这要求社会工作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包括要有足够多的工作人员、足够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以及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的体制机制,而学习力是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要把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九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学深悟透。二是要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成长锻炼,要把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上作为主战场,边学边思边行。三是要在机构能力成长和人才支持上持续跟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留守儿童关爱等项目的切入点,多学习先进经验,多互动交流,真正把学用相长,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社会工作是我们的专业,也是我们的职业,更是我们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社会工作者去思考实践,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去做去悟。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要有舍我弃谁的勇气,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服务中有所成就,实现价值,服务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