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地名大讲堂‖王玉:那个小长安,有哪些沧桑往事?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按:南阳地名丰沛厚重,文化积淀深厚。致力于公益性地名文化实践和社会服务创新的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在近期刊发一些历史地名的寻踪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有所收获。

        南阳地名大讲堂‖王玉:那个小长安,有哪些沧桑往事?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现在,好多南阳的历史文化爱好者都知道宛城区瓦店镇有“小长安”之称。人们常说金赊店、银石桥、铜瓦店、铁安皋,列南阳四大重镇的“铜瓦店”依旧热闹繁华,位置是很高的。瓦店位于南阳市区和新野县城各30公里的中间地段,西倚白河,东临官庄工区。镇政府所在地瓦店街历史上水陆交通便利,航运发达,商业繁荣。

        那么,作为一个历史地名,一个古镇,小长安究竟在哪里,依据是什么,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与各位益博社会工作的家人们做一个探究和分享。

                                                一

        小长安作为一个古镇、古战场,亦称长安聚。在汉淯阳县境内,属于南阳郡,汉称小长安,邓禹曾寓居。 明、清皆置林水驿、瓦店保,今名瓦店。撤地设市前属南阳县,今属南阳市宛城区,在南阳市南29公里白河东岸。

          小长安近南阳盆地中心,自古为洛阳南下荆襄大道上的名镇,兼有白河南通汉、江之便。农商皆盛,兵家必争。小长安战略上之重要,历史记载此处有四次大的战役。

                                                 二

      小长安之战。光武创业,受挫于新莽前队大夫甄阜(地皇三年——公元22年)

        据史料记载,《后汉书·光武帝记》有“地皇三年(22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唐朝李贤等注释: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史料记载,《谢沈-后汉书》光武攻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水经注》卷三一淯水注“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王莽前队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战。时天密雾,汉军大败,姊元弟仲皆遇害,宗从死者数十人。伯升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

        据《后汉书》记载:“新莽地皇三年......光武......欲攻宛,至小长安,与与王莽前大夫甄阜等战于小长安,帝姊元等遇害”。

        王莽称帝后,改南阳郡为前对,改太守为大夫,改宛城为南阳。

                                                      三

          绞杀叛将邓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东汉将领邓奉。

        邓氏是新野的豪强大户,邓奉的叔叔邓晨是刘秀的二姐夫,公元22年(地皇三年),邓晨随刘演、刘秀兄弟起兵反抗王莽,邓奉也在家乡联络四方豪杰伺机起兵。公元23年(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杀,天下大乱,邓奉聚众起兵,占据了淯阳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

        公元23年(更始元年)九月,刘秀防止刘玄迫害他的家属,让妻兄阴识带着阴丽华回老家避难。回到南阳后,因为邓刘两家是姻亲,阴识就带着家属到邓奉军中寻求保护,邓奉热情的接待了阴氏一家,将阴氏一门老小安置在自己的府邸里,不仅派兵严加保护,而且在生活上对他们照顾的无微不至。从此,阴家一门老小在邓奉的精心照顾之下,终于过上了安生日子。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在鄗县(今河北柏乡县北)称帝后,派遣侍中傅俊到南阳郡迎接阴丽华,邓奉也率部加入汉军,此后累功升为破虏将军。

        建武二年  公元26年8月,南阳郡堵乡县(在堵阳附近,堵阳在今河南方城县东)人董訢聚众作乱,捉住了南阳郡太守刘驎,据城反叛。复阳县人许邯也起兵于杏聚,以声援董訢。刘秀急令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扬化将军坚镡、右将军万修为副将,率领汉军主力十余万掉头南下,驰援南阳平叛。吴汉虽在军事上节节胜利,连续收复宛城、涅阳、郦县、穰城、新野等地,但他纵容部下掠夺乡民,搞得民怨沸腾。

        当时,破虏将军邓奉正好从洛阳请假回新野探亲。见吴汉军暴行,大怒,率乡民起义,击败吴汉军队,尽获辎重,屯据老根据地淯阳。由于物资、粮草全部被邓奉洗劫一空,吴汉被迫率部南撤,万修也于此时病死军中,只剩下坚镡困守宛城。邓奉乘机分兵四处,陆续击破汉军其他各部,很快就控制了南阳郡的大部分地区。不仅如此,他还与周边的延岑的汉中流民军、董訢的南阳流民军、更始政权残部、楚黎王秦丰联合起来,互通声气,结成了联盟。

        邓奉起兵虽然是激于义愤,但他背叛了信任重用他的刘秀,也使刚刚平定的南阳郡又陷入兵火之中,不但刘秀不能谅解他,连他的老朋友孙憙也多次写信责备他。

        为了平息南阳的叛乱,公元26年(建武二年)十一月,刘秀再派征南大将军岑彭率领朱祐、贾复、耿弇、汉忠将军王常,武威将军郭守,越骑将军刘宏,偏将军刘嘉、耿植等八员大将共击邓奉、董訢、许邯。

        岑彭进入南阳郡境内之后,首先击破了杏聚迫降了许邯,又挥师南下,进兵堵乡,前去围攻董訢。邓奉闻报,亲率一万余人来援,双方激战于堵乡城下。邓奉、董訢的部下,都是南阳郡的精兵,勇猛异常。尤其是邓奉的部下,都是沙场百战之兵,锐不可当。这一仗,汉军大败,建义大将军朱祐被俘。因为朱祐和邓奉及他的叔叔邓晨早年就相识,因此邓奉没有伤害朱祐,反而待如上宾。

        经过这场惨败,汉军的锐气遭到了极大的挫伤。从此,岑彭与邓奉在南阳郡境内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互有胜负,激战了整整七个月。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刘秀亲征,在小长安邓奉兵败出降,被绞杀斩首。

         据《大清光绪南阳县志-卷八-兵防-兵事》第3页记载:“建武三年,帝自将征邓奉......大破邓奉于小长安,斩之....” 。

                                                   四

          明邓愈败元兵于小长安(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这里面又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邓愈。但这个邓愈可不是河南人,而是安徽宿州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朱元璋登基,建元洪武(1368),加封邓愈为太子谕德。当年,徐达、常遇春率北伐大军出 山东,邓愈自湖北出河南,作为偏师进行配合。大军平定中原后,命邓愈为征戍将军正总兵,平取江淮等地未归附的州县。1368年,其中,邓愈在小长安打败在此驻守抵抗的元兵,震慑了负隅顽抗的元军。不到两年,唐州、南阳、金州、均州、商州、房州等地均归附明朝。

       据国朝赵士麟有《过瓦店有怀高密侯》诗,张问陶有瓦店诗,:“......瓦店,是为林水驿,驿丞驻之,明将军邓愈败元兵于此,或曰汉之小长安也,邓禹尝寓焉”。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元末明初,小长安战略地位仍然重要,兵家必争。

                                                     五

        清朝同治四、五、六年,公元1865、1866、1867年,  捻军主力三战清军于瓦店。

          百度百科上讲, 捻军(1853年——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此后为后期捻军。

        捻军兴起后,首领为沃王张洛行(张乐行)、奏王苗沛霖、孙葵心等。至捻军时代首领为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勇王龚得树、遵王赖文光、鲁王任柱、卫王李蕴泰等人,与太平军互有联络,行踪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捻军骑兵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1865年,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歼之后,清朝倾全力对付捻军,动用团练湘军、淮军及数省兵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据《大清光绪南阳县志-卷八-兵防-兵事》第22页记载:“同治四年八月......张总愚复自唐邓折入县境......二十四日,湖北提督姜玉顺、总兵谭仁芳兵之瓦店”。

        第23页记载:“同治五年七月......张总愚复自裕州南犯......初四日至瓦店”。

        第23页记载 :“同治六年四月二十八......任柱(捻军首领)......自镇平东犯瓦店”。

        瓦店之所以重要,与设立于此的林水驿,无疑有着重要的关联。而屡次战场于此可见其战略地位。

                                                  六

         林水驿是明清时代宛县境内三大驿站(博望驿、宛城驿站、林水驿)之一。随着河道和天灾人祸,已淹没的没有踪影了。驿站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明清时的林水驿,是北京通往四川、云贵的主要通道,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文牒、迎送使臣官吏、运送官物、飞报军情、转运军需,有的时期邮驿合用也递送邮件。管理驿站的官员叫驿承,配有马夫、轿夫等役夫和牲畜。

         遥想当年的宛城驿(亦称驿承衙门)内有马号院,连接南北两驿,多在夜幕降临之时进城,马速减速,马铃作响,街人闻声闪路,以便进出站无碍。位于宛县东北六十里的博望驿,常派驿卒于制高点处,遥视裕州与宛城二驿的文书马,待进站后,速乘新骑,离站前奔。

         林水驿在宛县南六十里的瓦店,南距新野六十里,驿站筑高台一座,注视南北驿来往,待驿至,弃疲马,乘劲马,分别飞驰二站。据清《南阳县志》载:宛城驿配马72匹,塘马2匹,马夫51名,扛轿夫60名,兽医1名。如果战争频繁,仅有马匹是不够的,还要配牛,所以南阳有俗语曰:“马站牛站,累死穷汉。”

        驿站的功能存之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而结束,驿站成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标本。

                                                七

        今天的瓦店在南阳市南29公里,考虑到公路的曲折,当有六十里。

        昔日的小长安,《水经注》:“淯水径小长安”。

         据《天平环宇记》:“小长安城在县南三十七里淯水之东”,里程不符。

        而清朝张问陶《船山集》自注:“以县南瓦店为小长安。今相承名之”。断定小长安即使瓦店,但未见到原著。只是通过《南阳地区历史地名》查到一些信息。

         惟其方位原在白河回环的反S形河套东、南岸,自1953年、1954年白河东迁一公里。那么可以说,并不在现在瓦店街了。

         历史烟云,消散飘摇,是是非非,自有分说。文化积淀在这方天地人所营造的古宛大地,一个个地名承载的历史记忆和芳华故事浩若烟海。

        愿通过南阳地名大讲堂,透过地名这个文化窗口,看到更美好的未来,更爱我们的家乡。

        谢谢大家聆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