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大宛的寨门城阙,细数古城的兴荣盛衰

 潇潇雨ekg9m5f4 2018-07-29

宛是南阳城的古称,小时候,曾一度问村里的老祖,南阳为何称之为“宛”?答曰:“宛”就是碗,一圈高中间低。回答看似简单,却也不无道理,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南阳历史久远,早在远古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战国时期宛城

东汉时,南阳为光武帝刘秀“龙兴”之地,南阳城周长36里,大城内环套小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阳卫指挥佥事郭云,在元代南阳土城旧址上建成砖石城,城有四门,东曰延曦,南曰淯阳,西曰永安,北曰博望。清代历任官府对南阳古城墙多有修葺。咸丰四年(1854年),南阳知府顾嘉蘅重修南阳城,重修后的南阳城城周6里27步。同治二年(1863年),知府傅寿彤又环城修筑寨垣一周,周长18里,并划为六段,称六关,即大东关,小东关,大南关,小西关,大西关,大北关,因四关土寨相互隔绝自成一堡,且布局若梅萼,故有“梅花寨”“梅花城”之称。

梅城公园古宛写照

古宛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饱受战争之苦,一度被曹操军队及明末李自成军队屠城。元代时南阳改为府治,虽进行重建,但规模远不如以前。南阳城原为夯土筑建,明洪武年间,南阳卫指挥使郭云重修时,始用砖石加固,改建为砖石城。此时宛城为方形,城周六里二十七步,高、宽各二丈二尺。城门之外,各筑有月城。后来这座古城,在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又屡有修葺,咸丰四年南阳知府顾嘉衡也大修过。

古宛城之前的原貌模似

据说,清同治时期,南阳知府傅寿彤又环城修筑四座寨堡,它向几乎相对独立的,相互隔绝,彼此不通。延曦门外叫万安寨,淯阳门外叫淯阳寨,永安门外叫永安寨,博望门外叫人和寨。四寨之间筑有城廓,周围9公里,建空心炮台16座,沿外城墙划为六关。靠近护城河以内的叫内寨,靠四郊的叫外寨,各有寨门,形同梅花,故称“梅花寨”。作为一个城市防御工程,梅花城堪称古代建城史上一大奇观。

东寨门曰“延曦”。延曦,当是按东门方位,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迎纳晨曦之意,仔细辨析,似有有一种场面感:晨曦初绽,光映大地,投射在古老的东城门厚重的砖石墙和威严的门楼上,在护城河中洒下一片金光,吱呀呀响声中,厚实的城门被一点点打开……

东寨门内曰“中原冲要,楚豫雄藩”。南阳地处秦岭东麓、淮河源头,素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称。楚国全盛时期辖湖北、湖南全部,重庆、贵州、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的部分地方。南阳作为楚国的冲要之邑,有着重要的战略影响,后来成为河南府治藩镇。

南寨门曰“淯阳”。南阳有条河,名为白河,之前不叫白河叫“淯水”,汉代以后才叫白河。淯水发源于南召县,流经南阳市区(古宛城)、新野县、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在襄州区与唐河交汇,称唐白河,唐白河在襄阳市襄州区张湾镇汇入汉江。早期淯水作为古宛的护城河,位于宛城的阳面,职责保护南寨堡内的居民安全,所以寨门取名“淯阳”,这与南阳的历史传承不无关系。

南寨门内曰“车定指南,荆襄上游”,主要讲述“淯阳门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清顾嘉蘅(湖北宜昌人)升任南阳知府后,很注重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秩序,受到百姓好评。捻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组织纪律松散,捻军过宛时,对宛城的老百姓多有骚扰。顾一方面组织团练,一方面修筑浸圮的南阳城池,与捻军对抗。当时在南城门外刻额曰“车定指南”,内曰“荆襄上游”,指出了该寨门战略地理位置重要性,南门一旦攻破,宛城难保。所以守军经过激烈顽抗,捻军始终均未攻克。

西寨门曰“永安”。清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修南阳城时,引梅溪河水入护城河, 自永安门外环城而左置石塥,时其蓄波,以城之高,为池之阔。清同治时期南阳知府傅寿彤又修“梅花城”,十分重视城壕的修筑。但由于战事处在万分紧急之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修筑一座 “城高池深、壁垒森严”周长达十八里的 城池,全凭人力,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西关“永安寨”的西寨墙利用了天然河流作为城壕,“重环境、求实用”,与“梅花城”其余寨堡联系一体,让宛城固若金汤,指在以求“永安”,在城市形态上,南阳城人口越聚越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水陆交通繁忙,古宛城一度出现复兴局面。

西寨门“永安”,内额曰“吕城肇封”,外额曰“控制秦关”涵义在于表明,当时的南阳向西临古吕国,远望是秦关,吕国是南阳虞夏时四岳伯夷受封之地,号称吕国。从那个时期,古宛城开始有名,并繁衍壮大,以至于可以对抗秦关之外的秦国。但是秦国通进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增大,最后灭了吕国,古宛城就后成为秦的郡治。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

北寨门曰“博望”。博望门的修建可谓一波三折。当时清帝国刚刚兴起,全国上下,百废待兴,经济基础很不稳定,所以南阳府城建立也并不很牢固。据说建城时此门屡建屡倒。南阳卫指挥使郭云亲坐于其下镇之,北门甫成又倒,郭云死于非命。他殉职后,北门再建成,人们说这是郭将军在地下撑着,所以北寨门永立不倒。历史远去,能证实明清北城曾存在的,当属护城河附近的北城河岸街,以及工农路西侧的“北马道”。曾经的“北门大街”称号,只是沉寂在老辈人的记忆深处,渐渐在光阴里风干。

北寨“博望门”内额曰“源溯紫灵“外额曰”星拱神京“,主要是表达当时建城时的一种心态。一则诉古宛历史源渊,有灵间仙界的传说,榜上有名,如紫灵一样煜煜生辉,更有承上启下的寓意。就是护卫南阳,心朝京都。当时据说乾隆过南阳时,为迎圣驾,城门还大修过,可叹因改道并未成行,此门构建虽花不少血本,最后延续了很久,但近代破坏严重,以致不存。

一扇扇深重的大门开开闭闭,吱呀着多少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兴盛与衰落。古宛城的一个个城门,早已只剩下一个个地理位置的概念,但在我们回望中,总能读出许多沧桑过往、读出许多我们不该遗忘的、这座城走过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