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见南阳之十二|老房子与城市记忆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玉见南阳之十二|老房子与城市记忆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9年7月12日,雨,周五

亲爱的各位听众大家晚上好,我是你的老朋友,益博社会工作师王玉。很高兴在今晚我们在玉见南阳里相遇。今天是初伏,也是三伏天的第一天。南阳的这场雨下的比较及时,让干涸的大地多了几丝生机。这一周,我们在南阳老城区里去认识一个个老房子的意义,那南阳老城南门西马道和西河坡之间房子的拆迁,坐下拱振台上感悟建筑的灵性。我们跟郭文学老师、孙保瑞老师、刘国旭老师、范立硕老师等也在安皋乡野,去认识一个个文化的符号,比如说日晷祭坛,比如说岩画老街。

今天我们换一个话题,聊一聊,关于南阳老房子。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去过老房子。印第安人有句古话: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一个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这座城市的抱负。老房子则是一个城市的魂魄,保留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如果把老房子比做一位老人,把南阳比做一个家,那么老房子就是一个温暖的存在。有这些房子会给我们回忆一个可以触摸叩问支点,一切都在,乡愁依然可以安放。

我常常想,进入南阳的某一个空间不是难事,而进入城市的某一个时间则并不容易。因为时间不舍昼夜,一直在潜逃,我们只能看到“现在”,时间的来路和去处,则都成为昨天和历史了。空间是时间的容器,消失的时间将在城市的空间中留有痕迹,那痕迹就是这城市里的老房子。老房子是一种情结,一种思绪,一种古朴和陈旧所要透射和彰显的记忆分量,一种历史的渊源和故事的魅力。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一扇门,门的另一面有一种东西叫怀旧,它是人精神的栖息地。老房子是怀旧情结尽情释放的载体。昨天的碎片和明天的光斑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正是这种浓郁情愫的释放点。历史的体温和时代的脉动,在怀旧时才会感到生命的鲜活。

试想,南阳如果没有解放路民主街,没民权街联合街,没有府衙,没有孙家楼,没有拱振台,没有那些解放前的教堂,还有看不到豫西南民居的留痕,那么南阳会不会变得很单调,成为一座毫无特色、毫无历史底蕴的城市,迷失了年岁里的文雅风韵?或许就有。时间像洪水一样冲水着这个城市,把建筑剥离,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建筑理想。古宛城的改造就是那种老房子的重生,就像坐在老街拐弯处九十岁的老人说着结婚坐花轿的经历。在中心城区,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建筑群,说到民居就属孙家楼。说到商号要中式属万兴东,西式属太古糖公司。

这里面就像一个磁场,吸引着游子的心,也吸引着公益人的心。前几天,一个三十岁的自由媒体人陈磊回到南阳,他前天给我发一个微信,说淯阳桥头那个有着大油罐的老石油公司院里围着的建筑是什么,我说那是三皇庙,南阳一个砖雕和木雕极为细腻的庙宇,供奉三皇,后事沧桑。居然与我们聊了数月的南阳丝织业繁华有关联。南阳丝织业的繁盛,与桑蚕业和柞蚕业的发达一样留在书本里,留在叫丝织厂后街,就在那个色织厂的老厂房,也留在这个人们敬奉的庙宇里。

我也三番五次去找一个叫拱振台的地方。为什么叫拱辰台呢?”这个名字,来源于“《论语·为政篇第二》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取其中四方归附的意思。在这里我第六次敲门,一直坚持。明朝大砖,十米高台,三棵香椿树,一块出师表碑,一块陈情表碑,和这个叫李志勇的大哥一起聊拱振台,说他为保护这个文物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站在这里还能看到明朝那些事儿。

我是一个社会工作师。因为老年社会工作,我在老城为那些弱势群体服务,我对历史的、沧桑的东西,总有一种追溯感。我们只有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因此老街、老夹道、老房子常常是我喜欢涉猎的地方。社会工作叙事治疗或者说生命故事讲述需要做的是从过去的、历史的层面呼唤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彼岸,这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现在的,是大家共识的;未来的,是我们憧憬的;即将消逝的,是我们要保护的、记录的、追忆的,也往往会被忽略的。

志同道合,我们有一群社会工作师,也有一群文保志愿者,还有一群历史文化专家。我们开始在行走乡野,去寻找散失的记忆。我的一个社工认识在南阳新区工作的朋友,自近年来,致力于为南阳历史建筑拍摄存世期间的照片,用脚步丈量南阳大街小巷的每一座现存老建筑,采集拍摄了超过一万张数字照片及黑白底片。一位朋友说的好,城市日益深入开放,露出他遥远的过去,有妈妈呼唤回家吃饭,即使走得更远,也不是一个野孩子。孙家楼的院落因为益博社会工作,我们在不断的倡导,不断的发出如萤火虫的光亮,让人们走进他。更多的专家,如吴庆洲、李炎甚至是武汉文保团队的人们,用建筑学、社会学、生态学的角度解读这些建筑的生命密码。

我们也是这样。因为我们知道走进的是一个人,认识的是一栋老房子。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努力,包括杜若前两天也给我说,要一些解放路的老人信息,或者是视频。我把益博社会工作公众号的内容给她发过去,哪里有很多关于老房子的记忆,这些老房子褶皱里堆积的就是历史,就是与我们有关的过往。河南日报南阳记者站的吴曼迪给我联络想找一些南阳解放纪念碑的文字,也是我们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给他们了很多的力量,这里面大量重叠的记忆里指向了现存的董作宾故居、杨家大院、张嘉谋故居、谢家大院等等。我不想描述一个个老房子,我想给大家说,我们要走进他们,讲述他们更有意义。

祝大家周末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