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阳四圣的慈善情怀|益见

 益博社会工作 2020-09-15

一、商圣范蠡

范蠡的仁慈首先表现在不轻易地发动战争上,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想报越国射伤其父的一箭之仇来消灭越国,而勾践想先发制人去灭吴国。范蠡说:“兵器就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义的,争夺是处事的下策,一意孤行绝对不利。”勾践说我已经决定了,结果失败而被吴军围在会稽山,勾践向范蠡认错,范蠡说,下决心挽救危局,一定会得到百姓拥护,能够节省俭朴,一定会有转机,化不利为有利。他陪同勾践到吴国为奴,想尽办法讨好吴王,终于返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采纳范蠡体恤百姓策略,实行了一套仁慈爱民的政策。勾践说:“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越国君臣对困厄者给予福利补助和优惠政策,从而收揽人心,积蓄力量。《史记·货殖列传》载:“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范蠡像姜子牙一样用行善积德之计,帮助勾践恢复政权,称霸天下后,为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场,辞职下海,泛舟江湖。《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离开勾践后,在东海边带领家人整治家产,没有多久,积蓄数十万财产。齐国人听说后,请他去做卿相。他感叹地说:“住在家里就能聚集千金,出去做官就能位至卿相,这是一个布衣平民最得意的事了,长久地接受尊崇的名声是不吉祥的啊!”于是,送还相印,把家产分散给贫穷的知己朋友和邻里乡党,悄悄地到了定陶。千百年以后,美国的富翁卡耐基说过:“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所以,他成立卡耐基基金会来做慈善。在这里我们看到,千百年以前,范蠡的慈善意识就与西方卡翁的慈善意识多么相同。《史记·货殖列传》载:“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友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致百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也就是说,范蠡经商十九年,三次赚到千金钱财,再分散给贫穷朋友和远房兄弟。范蠡还将自己经商的经验写成《养鱼经》、《致富奇术》、《陶朱公商训》等书,传播致富之道,也是一种教化劝善的慈善行为。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是富而好施的仁德君子,是十分确切的。范蠡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身居高位而用自己的财产去做慈善的人。可以说,范蠡不仅是商圣,而且也是慈善之圣。他那种三聚三散千金的舍得精神,被世人誉为“财神”,南阳府衙西隔墙就有祭祀范蠡的财神庙。现今的家乡人民无限怀念他。

二、科圣张衡

科圣张衡被郭沫若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全面发展的杰出人才。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能够测出地震是在哪个方向发生的,能让朝廷及时知道地震方位,指导救灾,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起到了知灾救灾的作用。张衡所在的东汉朝廷,是一个充满星相占卜,巫术横行的时期,因而,张衡的科技救灾理念难能可贵。现在,张衡故乡——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建有张衡博物馆,传播科圣文化。

三、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从小立志“治国先治民”。拜同郡张伯祖为师学医,勤求古训,广采药方,钻研医学,替百姓治病。他不理会那些追求名利的庸人,说学医大有可为,“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他治病救人的传说无数。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直到今天,我们还享受着他的恩惠。如今,南阳市每年在医圣祠举办一次“张仲景国际文化节”,海内外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民间组织既祭拜医圣,又交流了中医学术,传承了医学。

四、智圣诸葛亮

诸葛亮珍贵的慈善理念表现,首先是在父亲与叔父亡故后,以兄长身份,组织弟弟们隐居南阳,躬耕陇亩,既维持家庭生计,又勤奋学习,广交朋友,商议天下大事,为辅佐刘备做了准备。其次,参加刘备军事集团后,严格治军,善待部属。刘备伐吴失利,黄权无奈降魏,有人建议杀死黄权在成都的全家人,诸葛亮力排众议,给黄权送还亲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更是亲自将马的老娘、夫人、儿子养了起来。陈寿称赞诸葛亮治蜀“无恶不惩、无善不显”。其三,团结少数民族。七擒孟获的故事是最好的例证。由于措施正确,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的融合。其四,重视廉政建设,在《诫子书》中提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著名主张,在《出师表》中提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诚信、敬业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智圣的智慧,还是勤政廉政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