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高宗为什么杀岳飞?对百姓而言是忠,对赵构而言却有二心

 平楠说史 2020-09-15

自赵匡胤带兵逼宫谋夺柴家江山那一刻开始,后续大宋历任皇帝都很忌惮带兵掌权的武将。随之宋朝便出现了一条铁律:同等品头衔情况下,文官的地位要高于武官,文官可以钳制武将。人们都会觉得,赵构执意诛杀岳飞的原因是因为岳飞立志北伐。而北伐成功的最终结果,便是徽钦二帝归国,赵构让出皇位。北伐直捣黄龙,迎接徽钦二帝归国是宋人一雪靖康耻的执念。但这无疑触动了赵构的个人利益,北伐对于赵构而言可以是口号,但绝不能让“梦境成真”。其实在岳飞被赐死之前,还有一个人的先例预示了岳飞的结局。

这个人便是官拜北宋枢密院副使的狄青。多年抵御西夏的狄青,累功升至枢密院副使,这样的职位无疑是宋朝难得一见的武官宰辅。但在狄青身居高位的同时,他却遭到了朝中文臣们的联手打压。最终狄青在监视之下,疽患发作抑郁而终。北宋丞相文彦博曾评价狄青之死:狄青之所以会被文臣们联手打压,并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朝廷对他起了疑心。

这里的朝廷一方面是指宋仁宗,另一方面便是指北宋文官集团。贤明如宋仁宗这样的君主,都会容不下狄青?并非如此,宋朝文官集团得益于宋朝重文轻武的祖制,开始掌权以武官身份身居高位的狄青,不但鹤立鸡群,他的存在还打破了宋朝重文轻武的祖制。宋朝文官需要的是维持朝廷平衡,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文官们才会联手,逼死凌驾于自己之上的狄青。

岳飞同样如此,只不过狄青是在监视中死于疽患发作,而岳飞却死的更是干脆,他直接被赵构降旨,处死于风波亭。靖康耻发生时,大宋有百万军队。但在面对金兵几万人马时,这几百万军队却不堪一击。随之从父兄被掳走事件中,赵构得到了一条真理:大宋军队的战力是不值得信赖的。岳飞励志北伐,成功了能迎回徽钦二帝,这触犯了赵构的个人利益。北伐不成功,宋军战败,金兵便会趁势将赵构掳去北国。所以对赵构而言,北伐只能是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只能用来以战促和。

南宋刚刚建立,武将不值得信赖,摆在赵构面前的只有一种选择,拉拢文官支持自己。岳飞、韩世忠等人只能是以战促和的工具,用用可以,但工具绝不能独揽大权,产生自己的思想。就在赵构如此打算的时候,岳飞却触碰了赵构的逆鳞。公元1127年,赵构定都临安,建立南宋。随后赵构唯一的儿子,也不幸夭折。等到1132年,赵构开始质疑起自己的能力,在众臣劝谏之下,赵构无奈只好选赵氏宗室后人中,年仅五岁的赵伯琮以及年仅两岁的赵伯璩入宫,封二人为皇子。为何赵构不选成年人为皇子呢?因为他不甘心皇位的继承人,不是自己的儿子,他想再努力试试。

就在赵构为子嗣努力的时候,岳飞却触了赵构的逆鳞。公元1137年,金国听闻赵构有意从宗室子弟中选出皇位继承人,他们便放出风声称:会将徽钦二帝身在北国的子嗣放归大宋。金人此举无疑是想借赵构立储之事,让南宋陷入动荡,随之金人便可向赵构提出更多的条件。这时岳飞鲁莽了,为了阻止金人的阴谋,岳飞上奏赵构请立皇子赵伯琮为太子。

岳飞此举可以说是出于公心,但对于赵构而言却不同。掌权的武将质疑自己且插足立储之事,假使赵伯琮被立为太子后,岳飞会不会背叛自己忠于对方呢?恼羞成怒的赵构随即驳回了岳飞的奏请,并严厉批评了岳飞。随后岳飞又在对战金军的战争中,接连打了几场大胜仗。这可就让赵构容不下他了,批评完了马上打大胜仗,是不是岳飞有了不臣之心,急于迎回徽钦二帝呢?

随即赵构便降旨将岳飞赐死于风波亭。岳飞固然公忠体国,但从根本上来说,他的理想与赵构的个人利益相冲突。岳飞忠诚的对象是整个大宋而并非赵构一人。这样的岳飞又怎能让赵构,不动了除掉的念头呢?作为带兵武将的岳飞,最不应该过问皇位继承人之事,历朝历代的武将参与夺嫡之事的,都鲜少有好下场,更何况岳飞参与夺嫡之事的对象还都不是赵构的子嗣,这不就等于是在变相逼赵构让位吗?对于大宋乃至大宋百姓而言,岳飞毫无疑问是位大忠臣,但对赵构本人而言岳飞却是一个有了二心的臣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