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深圳,这个城市也在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名师说 2020-09-15
名师说,
最权威的教育资讯,
最温暖的教育平台。


这些年,深圳大力吸引中外名校来深合作办学,从港中大(深圳)、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到日前奠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再到规划中的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等等。
大规模的合作办学项目,带来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认为这对深圳的教育、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均有重大意义,也有人认为此举违背教育发展规律,有贪大求全之嫌。
在众声喧哗之下,很少人注意到,距离深圳一百多公里,数年后将通过跨海通道与之相连的一个城市,正不遗余力做着同样的事情!它就是位于珠江西岸的中山市。

德国高校到中山办学,省长出面支持
来自广东省政府官网的消息,本月17日,省长朱小丹在广州会见了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彼得·施贝尔伯、主席格里高尔·亚布雷克,德国因戈尔施塔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瓦尔特·硕博和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职业教育总监白丽塔。

朱小丹指出,当前,广东经济发展已进入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的关键阶段,正努力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上升到中高端。希望借鉴德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深化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为我省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朱小丹表示,广东将按照国家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积极支持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因戈尔施塔应用技术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在中山市开展合作办学。他还建议双方合作办学要对接广东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并在广东建立相关科研平台,更好地促进广东与德国间的产学研合作。

事实上,中山大力推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远不止这一个。媒体报道称,2012年,中山曾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意在中山举办一所一本招生的“香山大学”,不过该合作院校尚未进入实质性操作。
今年3月份,中山市政府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三角民森集团初步达成四方合作办学意向,拟合作举办的学校选址三角镇民森科技信息产业园内。除此之外,中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2015年曾向外界透露,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将落户中山。
据介绍,2014年下半年中山市就提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构想,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通过提升现有高等院校办学层次与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创办一到两所一流理工科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今年初,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推进这项工作。在媒体报道中,中山市甚至表示要“推动我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走在珠三角前列”。

深圳优势明显 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多年
无论是理念、定位还是路径,似乎都与深圳“异曲同工”。但深圳的起步更早,在这方面的研究、论证与实践,也更为深入和丰富。
为什么深圳如此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并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在去年10月份的一个论坛上,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指出,城市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积淀和持续的努力,像深圳这样一个只有35年历史的城市,在这方面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压力和困难,“希望通过开放合作,创新机制,缩短我们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历程,实现超越式发展。”
据她当时的介绍,经过5年努力,深圳已汇聚了28所国内外顶级高校来深合作办学。除了2014年招生的港中大(深圳),筹建中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天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的电子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项目等,还有一批特色学院、项目在积极筹备中。据其介绍,深圳与全球前100名大学中的近40所高校开展了沟通和联系。

毫无疑问,与中山市以及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所在的汕头市等城市相比,深圳的优势格外明显:更高的行政级别,更雄厚的财政实力,更优质的社会配套资源,更高的产业发展水平,甚至在人口结构、地理位置等方面均占优势。
但也正因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深圳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时候,更应稳健审慎,追求卓越,不能有任何一个“大路货”。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批评深圳高等教育的薄弱。这确实是劣势,但另一方面是为后续的改革创新建新校,留下了宝贵的空间。这些空间不能浪费。毕竟建一所新学校不难,但要把一所烂学校扶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对此,深圳方面也有清醒的认识。市教育局长郭雨蓉就指出,目前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虽有成绩,但距离要求和社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很多项目还处在筹备和起步阶段,要经过多年努力,让这些项目都能够在深圳形成好的办学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也给深圳提过忠告。他说,做国际教育一定不能放弃创新,而且一定要将“全球化”与“本地化”相结合。“比如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名字上冠以清华和伯克利,却不意味着是一个拼盘,我们应该形成全球化视角,也要有本地化的深度。这个项目和深圳的交互一定要强,如果不用好深圳的优势,项目就谈不上成功。”

本月15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11个有本科院校的地市将至少选择一所本科高校进行“省市共建”,并扶持所有本科高校建设1—2个重点学科,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这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赛跑中,深圳能确保“一骑绝尘”吗?我们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