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中、深高相继集团化,作用多大?要注意什么?

 名师说 2020-09-15
名师说,
最权威的教育资讯,
最温暖的教育平台。

今天,又一个办学集团——深圳高级中学(集团)成立了。而在大约半年前,宝安中学(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大约一年前,红岭教育集团成立。从区属学校到市属学校,从东到西,从“关内”到“关外”,集团化办学又开始慢慢热起来了。

依托优质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从全国层面看,这个潮流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

深圳公办教育领域的办学集团化,起于南山,最先成立的是2003年南山育才教育集团。目前南山还有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与育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几天前,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视察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还提及“复制”南实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北部教育发展的思路。从实际办学效果看,集团化办学在南山探索最久,也最成熟,该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度,也可以说是最高的。

应该说,区属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步伐更快。一方面,区政府有扩大优质学位的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似也有“截流”优质初中毕业生的考量——区属高中和市属高中的“生源战”越来越激烈了。

在福田区,去年4月份,以红岭中学为龙头的红岭教育集团成立,其规模庞大,更主打“改革牌”,成立了颇具改革新意的理事会。按照章程,理事会如确认校长不称职,可提请区委区政府启动撤换校长程序。

去年底,宝安中学(集团)成立,由宝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和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宝安中学(集团)石岩外国语学校和宝安中学(集团)小学部组成。宝安中学(集团)所有学校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后,集团班级总数将达到450个班,学生人数约2万多人。


在市属学校层面,最老牌的是成立于2003年的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四个公办学部和四个教育机构。

此次成立的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其整体办学层次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2016年秋季,集团所属学校五个校区全部投入使用,集团班级总数将达到222个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将超过1万人。与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的学部制不同,深高集团是总校校长-校区执行校长模式,后一种模式中,分校负责人的权责似更大一些。

同样是“四大名校”中的深圳外国语学校,虽然没有组建办学集团,但目前拥有一校五部,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国际部,是整个深圳基础教育中办学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

深圳中学除了高中部、初中部,还与龙岗区合作建初中、小学,但这些学校属于区属学校,与上述办学集团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其结构更为松散,可称为集群化办学的“深中系”。

至此,深圳“四大名校”和南山、福田、宝安的龙头学校,基本都已形成集团化或集群化办学格局。据说龙岗区、罗湖区的集团化办学也在积极探索中。


集团化办学轰轰烈烈,对于市民来说,评价其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优质学位是否增加。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是贴一个牌子了事,也不是从东挪到西,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公式就是1+1大于2。这如何实现呢?

今年3月份,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校长培训学院院长毛亚庆曾刊文指出,如果牵动集团化办学的“龙头”主观意愿不强,思想准备不充分,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政府部门的“拉郎配”最终会导致“削峰填谷”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警惕“同质化”的现象,要处理好规模扩张和质量提高之间的平衡。

此外,教育集团办学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现实的推进中由于教育行政力量不仅掌握着教育资源,而且决定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教育集团办学的过程中,也不排除会出现教育行政力量对其的影响,特别是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所谓政绩,把教育集团办学只是看作跟风挂块牌子,实质上依然是各敲各的锣,造成了‘涛声依旧’的形式主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从深圳现有的集团化办学探索看,效果不错,经验也比较足,而且集团化的推进是循序渐进的,并没有蜂拥而起。无论是教育界内部,还是社会、政府,都有这样的警醒:集团化办学不应搞“大跃进”,不是“贴牌生产”,必须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准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